茶葉 古老而年輕的神奇樹葉

春意闌珊時節的一個美好場景是茶園,在山坡、在平疇,採茶女身背竹簍纖指翻飛,在一排排茶隴間穿行。如果把茶隴比作鋼琴的琴鍵,採茶女則是彈琴的大師,彈奏出韻律悠揚的春之樂章。
在蒙頂山,在成佳鎮,在皖西山區,再到喜馬拉雅腳下,在斯裡蘭卡努沃勒埃利耶,到處演繹著同樣的樂章。
自從數千年前進入人類生活以來,茶就是人們生活中的“開門七件事”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活力因子。茶葉的生產、交易和消費,在人類歷史上描繪了多姿多彩的畫面,而時代進步,它將演繹更多的精彩。
進入新時代之后,傳統的茶產業已經逐漸進化為包容並蓄、創新發展的茶文化產業,依舊顯示出盎然生機。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推廣創新、營銷手段創新和跨行業融合,都在不斷地賦能茶文化產業,拓寬茶葉的應用范圍,為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世界茶文化的源頭在四川
相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世界上很多美好事物的起源難以考証,所以往往會被賦予神奇的傳說,茶文化也不例外。但人類飲茶和種植茶葉在史料中卻有跡可循。
根據學者蘇東來的考証,“從目前存世的古代文獻記載來看,中國六朝以前所有關於茶的記載都出於巴蜀。因此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發現並利用茶的習俗,從四川開始。”
據史料記載,至遲在3000多年以前,巴蜀先民就已經發現野生茶樹的葉子可以食用,當時的巴國在向周王朝繳納的貢物中,除了桑、蠶、麻之外,茶葉也位列其中。清代歷史學家顧炎武經過考証后認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也就是說在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以后,四川的飲茶習俗才傳播到中原地區。隨著人工種植的普及,飲茶之風開始在普通大眾中流傳,到了西漢時期,四川已經出現了茶葉市場。
2004年,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雅安名山區舉行,全世界25個產茶國共同發表了《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確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茶文明發祥地的地位。相傳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茶祖”吳理真在此種下了七株茶樹,由此開啟了中國人工種植茶的先河。
2022年11月,“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該項目涉及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了綠茶、紅茶、黑茶等多個傳統制茶技藝,充分展示了中國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一場婚禮“引燃”西方的茶文化
從絲綢之路到茶馬古道,茶葉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悠遠浩茫,而茶葉成為與咖啡、可可齊名的世界性飲品,並且最終成為世界第一大飲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在歐洲的普及。
西方國家第一次接觸“茶”這一概念,始於16世紀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所著的《中國志》。至今葡萄牙人仍然將這種飲料的發音稱為Cha。這是西方國家首次接觸中國的“茶”文化,而中國茶進入歐洲,一般認為始自1606年,荷蘭人首先將茶葉作為商品進口到了歐洲。
真正讓茶文化在歐洲大興的,據說是始於一場王室婚禮。
1662年5月,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迎娶了葡萄牙國王的女兒凱瑟琳,這樁婚姻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圖財——查理二世當時債台高筑,而葡萄牙國王承諾給他50萬英鎊,他很難抵御這一大筆錢的誘惑。
然而在舉行婚禮時,查理二世卻氣得差點要悔婚。因為凱瑟琳隻帶來所承諾的嫁妝的一半,而且大多還不是現錢,而是食糖、香料和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物品。在這些物品當中,就包括一箱茶葉,因為新王后嗜好喝茶。
還好,婚禮的風波最終沒有破壞這段“良緣”,而茶和英國人的良緣卻因此開啟。在凱瑟琳成為王后的第二年,一位英國詩人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我們由衷地感謝……給予了我們尊貴的王后,和一種最美妙的仙草。英國茶業專家羅伊·莫克塞姆將這個故事列為英國茶傳奇的開端——正是因為凱瑟琳,飲茶變成了宮廷的時尚,隨后又從宮廷傳播到了時髦的上流社會。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人在印度發現了大量茶樹並加以培植,使英國茶葉進口量大增、價格大幅下跌,到了20世紀初,即使貧困家庭也能夠喝得起茶了。
本土不產茶,也從未種過茶的英國人,卻用中國的舶來品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飲茶文化。英國是飲茶大國,其中的下午茶(afternoon tea),是英國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下午茶通常採用錫蘭紅茶(來自斯裡蘭卡),可以清飲也可以加入牛奶和檸檬。搭配英式鬆餅、蛋糕和餅干等食品飲用。一般的英國人習慣了用袋泡茶和加牛奶的調飲,喝茶主要追求的是一種舒適的體驗。
東方西方各有“茶道”
茶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現出不同的消費觀和消費形態。同為飲茶,在精神層面上中國人追求寧靜與和諧,而西方人追求的是彰顯生活品位與精神格調。
從總體上來看,由於悠久深厚的茶文化歷史,中國的茶文化保留了注重個人精神體驗的特色,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征。在國內的飲茶群體中,很多人不能接受西方茶文化所代表的飲茶方式,他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西方人喝茶的方式違背了茶本身的“美感”和它所代表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往茶裡加奶顯得不倫不類,干擾了對茶的本味的感悟。
中國茶文化的至臻表現是茶道和茶藝,其中包括選茶、擇水、烹茶、茶具、環境選擇和藝術表演等諸多內容,可以渲染和烘托出茶的純粹和高貴清雅的氣質,以及營造人們在飲茶時的精神氛圍,達到形式和精神境界的統一。
而在西方茶文化中,工業化所積累起來的一套認知理論把茶的神秘化最大限度地過濾,讓茶變得更加透明、穩定、易於控制,從而滿足社會人群的批量需求。正如一首英國民謠所唱的,“鐘敲四響,世界在一瞬間為茶而停頓。”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茶,他們生命中的大量時光是在飲茶中度過的。
中國茶和英國茶分屬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國的茶文化幾千年以來深受傳統文化的浸潤,農產品特性顯著,顯得自然而分散﹔而英國的茶文化則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英國茶選擇了標准化,而標准化成就了目前的茶葉消費市場中的第一大門類——紅茶。英式下午茶所代表的紅茶消費和中國茶所代表的清飲六大茶類(一般認為,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普洱茶),構成了兩個不同的世界。
著名茶文化愛好者秋宓曾經感嘆說:“要在英國做純粹的清飲茶的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挑戰。哪怕是像曼徹斯特這樣的大城市,要開一家中國茶為主的茶館,存活下來的難度還是很大。而且在英國人的觀念裡面,茶就是茶,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舒適的體驗。要讓英國人認識和接受中國的茶道和茶所倡導的理念,理解中國茶在精神層面的追求,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她坦言,要想在國外推廣中國茶首先要先了解當地的飲茶文化,比如英國這樣的飲茶大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下午茶文化,在英國推廣中國的茶文化,必須從學習英國茶文化開始。
世界上最大的產茶國
卻沒有第一大茶品牌
茶葉起源於中國,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根據近期的統計數據,中國的茶葉種植面積超過全球的62%,產量佔世界茶葉產量的40%。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數據統計,2017年,世界上茶葉產量排名前五的是中國(260.9萬噸)、印度(132.2萬噸)、肯尼亞(44.0萬噸)、斯裡蘭卡(30.8萬噸)和土耳其(25.5萬噸),其中中印兩國茶葉產量之和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目前,世界上有近60個國家或地區種茶,遍布五大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有喝茶習慣。世界上約有30億人每天飲用茶葉,一天喝茶超過30億杯。
茶葉中含有已知經過分離鑒定的化合物700多種,其中有機物650種以上,富含蛋白質、糖類、茶多酚類、氨基酸等。古籍中記載茶葉具有數十種功效,包括消食、去肥膩、明目安神、清熱消暑、去痰解毒、醒酒、止渴生津、延年益壽等,它也是中外營養學家評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中國茶舉世聞名,但世界上最大的茶業品牌卻不在中國。目前世界五大茶葉品牌是Twinings(川寧)、Lipton(立頓)、Tazo(泰舒茶)、Tetley(塔塔茶)和LTO EN(伊藤園),分別來自於英國、美國、印度和日本。
立頓是成立於1890年的英國品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提供的數字,立頓茶在袋泡紅茶市場上擁有全世界8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
茶業研究專家指出,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在質量效益和品牌競爭力方面差距明顯。未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茶葉消費主體人群在選購時的關注點極有可能會從茶葉品類轉向品牌,“品牌”或將逐步取代“品類”。
模糊邊界
引領茶業競跑新賽道
2020年11月25日,在廣州舉行的“創新中國茶 2020·年度論壇”提出了“打破邊界,重新定義中國茶”的觀點。專家呼吁:不僅要打破茶葉生產端的各種邊界,更重要的是在產品邊界、消費邊界、場景邊界等打破。
目前,在市場上佔據主導的茶類產品都是傳統性的產品,“都只是單純的茶”,必須重新定義茶的飲用方式與功能,才能真正將中國茶文化深深烙印在年輕人的心裡與消費習慣上。
近些年來,花樣翻新的茶類飲品層出不窮,各式的奶茶、檸檬茶、氣泡茶和各種果茶等擺滿超市的貨架,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奶茶店前人頭攢動……現在人喝的茶,已經從純粹的“清飲”變得有些“面目全非”混沌不清了,而正是這些被有些人詬病為“茶將不茶”的新品,不斷推動著“茶經濟”欣欣向榮。
同時,隨著茶葉進入烹飪、化妝品、清潔用品和制藥等領域,茶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寬。
在茶葉營銷策略上要不斷適應新時代人們的消費模式。比如,前幾年的小罐茶為什麼會風靡一時?其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將買茶送禮這個需求簡化,打通了質價透明的消費痛點。江蘇將茶葉文化與鄉村旅游結合,推出茶鄉旅游路線,讓消費者通過親身採茶制茶體驗感受茶文化,以旅游推動當地的茶產業。茶旅融合、茶藥融合、茶果蔬融合、茶康養融合,都為茶業發展提供了創新路徑。
2018年11月舉行的“國際茶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以“茶和天下”作為其宗旨,為茶葉促進人體身心和諧、人際關系和諧的理念做了高光展示。
有人說“茶的本質是分享”。飲茶不僅是個人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也是人們社交生活的一種選擇。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人們需要的不僅是茶葉本身,更需要由茶葉和茶文化所營造的一種生活方式。茶葉,這一片小小的植物葉子,走過了人類生活的數千年歷史,折射了人類提高生活品質不間歇的努力。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東山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