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新網銀行:讓普惠金融沉下去 讓綠色金融跑起來

王凡
2023年04月07日18: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一家主要從事節能環保產業鏈上商品混凝土業務的企業,客戶回款較往年偏慢,這讓企業負責人焦慮萬分,擔心資金周轉困難進而影響項目正常開工,為了盡快補充企業流動資金缺口,這位負責人在朋友介紹下申請了新網銀行“好企e貸”產品,並在當天即獲得了無抵押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這一案例正是新網銀行以數字科技開展普惠金融工作的縮影,通過全數字化作業模式,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行業痛點,並在實踐中推陳出新,搭起了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的橋梁,不僅服務了眾多小微客群,又向全社會普及了“雙碳”理念,還在業內打響了綠色名片。

綠色金融是新網銀行重要的發展亮點, 去年成為了國內首家實現經營活動全面碳中和的法人銀行機構。據獨立第三方機構核算,截至2022年6月末,新網銀行累計實現碳減排129.51萬噸,其中線上零接觸服務減少客戶碳排放124.77萬噸,全電子化進件及無紙化辦公累計減少紙張消耗23.68億張,相當於碳減排4.74萬噸。

“我們的服務方式天生就是一個低碳低能耗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回顧企業一路走來的發展軌跡,新網銀行行長江海也透露了“普惠+雙碳”的成功密碼:作為一家數字原生銀行,可以輕裝上陣,通過金融服務全流程的數字化探索,不只是滿足客戶“小額、短融、高頻”的信貸需求,更是以身作則,通過小微信貸產品矩陣,促進實體經濟向綠色轉型。

普惠金融沉下去,數字風控經歷長周期模型考驗

當初國家批准設立民營銀行,解決普惠金融難題是重要出發點,新網銀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破殼而出,2016年挂牌,成為了第三家擁有全國展業資格的民營銀行。

從市場定位和發展策略來看,新網銀行明確了“技術立行”的發展理念,“兩個隻做”的定位:隻做大中型銀行不能充分服務的客群,隻做技術能夠管控風險的業務,即主流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和普惠金融的關鍵點,正是新網銀行的市場突破口和潛在客群。

作為一家民營銀行,新網銀行也沒有設立線下網點,而是完全通過互聯網進行金融服務,對於最核心的信貸風控,必須依賴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科技,以數據模型來取代辦事人經驗和客戶抵押物,從多個維度全面降低小微客戶的借貸成本,對於銀行本身又有可持續性。

一組戶均信貸數據很能說明新網銀行的特色:截至目前,客戶貸款筆均金額約為3524元,其中1000元及以下的佔比62%,1000元到5000元的佔比25%,主要是以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長尾客群。

近日,新網銀行披露了2022年財報部分數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新網銀行資產總額848.20億元,同比增長48.50%﹔營業收入36.44億元,同比增長37.98%,實現了資產總額與營業收入雙增長,經營狀況穩定,發展態勢良好。

據了解,隨著經濟回暖、市場復蘇,信貸需求增長,2023年一季度,新網銀行各項指標繼續全面向好,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增長29%、17%,實現規模和效益雙增長的“開門紅”,穩健行駛在良性增長軌道上。

截至2022年末,新網銀行實現了對全國原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授信全覆蓋,累計授信客戶數646.81萬人,累計發放貸款4,498萬筆、金額1,458.07億元。

江海表示:“我們能夠把普惠金融服務送下去,必須借助於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像5G的一些通訊網絡,現在農村全面普及了移動互聯網,客戶所有事在手機上都可以干。”

在產品化方面,針對不同客群的小微信貸痛點,經過6年多時間的積累,新網銀行已經形成了“好人貸”“好商貸”“好車貸”“好事貸”“好企e貸”為代表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集群,真正做到了隻要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就有新網銀行的小微金融服務。

相比於主流金融機構的風控模式,新網銀行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攬子風控模型,並不斷升級強化,用江海的話說:現已完成了以長周期風控模型訓練為核心的風險能力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有效識別和發現信貸欺詐的風險,在以往短周期模型的基礎上也建立了長周期模型,做到了“既有短兵器,也有長兵器”。

從金融風控的經驗來看,數字風控作為新生手段,必須跨越不同周期,才能顯示長期價值,從新網銀行的實踐來看,對於普惠金融領域“小額、短融、高頻”的碎片化需求,數字風控已經獲得了檢驗。

在江海看來,越是碎片化、筆均額度小的金融需求,對數字技術的要求就會越高。數字化風控的最大好處在於,數據的一切樣本都可以數字化,數據可以沉澱下來,他相信隻有數字技術才能夠解決普惠金融的落地問題,也可以讓綠色金融發展“四兩撥千斤”。

綠色金融跑起來,加快金融機構全面碳中和

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綠色金融正成為金融機構重要的發展方向,在這方面,沒有線下網點、全流程數字化運營的新網銀行,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讓普惠金融沉下去的同時,也讓綠色金融跑起來。

新網銀行認為金融行業要貫徹落實好“雙碳”戰略,不僅金融服務要投向綠色領域,更重要的是金融生產服務方式也要從高碳轉為低碳甚至零碳。

不僅如此,要讓綠色金融從理念變成實踐,也就必須了解自身的“雙碳”家底。因此,自2021年開始,新網銀行與專業機構合作,連續兩年對外發布了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不僅詳細闡述了“雙碳”戰略,還以圖文並茂的數據,在公司治理、組織架構、科技系統、運營管理等多個維度交出“雙碳”賬單,並實現了全面碳中和的承諾。

2022年12月,新網銀行披露的第二份全面環境信息報告顯示:公司開業以來線上業務和無紙化辦公,累計減少了大量碳排放,自身經營活動產生的全部碳排放僅1萬余噸。對此,新網銀行通過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購買相關環境權益指標,對歷史經營活動產生的碳排放一次性進行了全部抵消處理,實現了全面碳中和的目標。

新網銀行作為金融業改革的試驗田,民營銀行的第一梯隊,其用戶群普遍比較年輕,本身對於“雙碳”目標也較為關注,加上本身又沒有線下網點,通過好企e貸等產品的不斷試水,不僅可以解決產業鏈企業的資金難題,也是以一己之力來助推行業企業的綠色化轉型,這也是綠色金融發展的未來之道。

比如,這種全數字化的銀行經營模式,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不跑路,意味著客戶沒有油耗、沒有能耗,也就沒有太多碳排放,一旦客戶碳賬戶的設立之后,並對通過綠色認証的企業提供傾斜性利率支持,這一系列的舉動,無疑將加快綠色金融的普及步伐,讓“雙碳”理念深入人心。

尤其是近幾年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已被廣泛接受的背景下下,相比傳統的財務指標,“雙碳”等環境指標,更已成為當下評價企業長期價值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新網銀行在碳中和上的一系列創新舉動,也就更加凸顯了民營銀行的價值所在。

顯然,讓普惠金融沉下去,讓綠色金融跑起來,這就是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結果,數字技術搭建起來了普惠金融與綠色發展的橋梁,未來更是有望相輔相成,這也正是新網銀行六年多實踐交出的重要答卷。

正如江海所言:“我們服務了處於基座最普羅大眾的群體,這其實是一條比較難的路,但是這條路恰恰也是中國普惠金融最后需要攻克的難題,或者說是最后需要攻克的若干命題之一。”

而這也正是新網銀行最初成立時的股東初心,也是監管批准民營銀行試驗田的用意所在。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