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強制關注”公眾號 被迫授權個人信息 日常頻繁推送廣告

掃碼消費“二維碼”變“攔路碼”

2023年03月20日09:38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掃碼消費“二維碼”變“攔路碼”

  停車繳費、點餐、購物……如今,掃碼支付代替人工服務已然成為一種日常,但這種本該“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費方式,卻因為部分場所設置的通過關注公眾號來繳費、被迫授權個人信息、日常頻繁推送廣告等情況,給不少消費者帶來困擾。立足方便的“二維碼”,卻成“攔路碼”,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現象

  掃碼消費“強制關注”公眾號

  今年2月,上海市民趙先生和家人前往江蘇省常熟市游玩。在當地一家商場用完晚餐后,他開車出地下車庫。商場方面提示要掃碼繳費,趙先生掃了一下才發現要先關注商場的微信公眾號,再點擊其中的停車繳費菜單跳到小程序才能完成付費。

  記者走訪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商場都有自己的繳費規則。有的要先掃碼關注商場的公眾號,並注冊會員才能拿到積分來抵扣停車費,有的要先關注一個第三方公眾號,還得授權“獲取你的手機號”才能完成繳費流程。不論是商場公眾號還是提供繳費服務的第三方公眾號,后續都會不時推送各種廣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與停車“掃碼煩”相似的餐廳點餐、購買奶茶、排隊等位、購物優惠等場景中,消費者幾乎都會被引導掃二維碼,掃碼后頁面會直接跳轉到“注冊會員”或“微信快捷登錄”的頁面,消費者必須同意個人信息授權后才能進行點單或領取優惠券。消費者鄒女士說,“不知不覺間,發現自己關注了一堆公眾號,還總被推送各種垃圾廣告,煩不勝煩。”

  ■風險

  “強制關注”存風險涉侵權

  “掃碼點單關注公眾號”這一看似“常規”的做法,卻很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風險,涉嫌侵權。

  ——“形式上自願、實質上強制”的交易行為,或侵犯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同濟大學法學院多元解紛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徐文海表示,這種強制掃碼關注的消費服務方式,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強制掃碼關注對部分不願意掃碼的消費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沒 法 拒 絕 的 被 營銷”,是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不尊重。不少消費者反映,“明明就是停車繳費、吃飯付錢,后續卻會被頻繁地推送各類營銷信息”。盈科網數合規中心副主任郭衛紅說,《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不少商家並未給予消費者‘拒絕被營銷’的選項,消費者即使同意也是在非自願的情形下形成的,此舉是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不尊重。”

  ——過度索取信息,增加了消費者信息泄露的風險。北京京大(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治國表示,一旦商家對數據保管不善,消費者還要承擔個人信息泄露、丟失的風險,“掃碼消費模式不應變成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工具”。

  ■治理

  掃碼消費不應成“單選題”

  針對掃碼消費“強制關注”亂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新修訂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提出,未經互聯網用戶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訂閱關注其他用戶公眾賬號。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文明確,強制掃碼點餐、強制關注公眾號或授權個人信息的行為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上海等多地消保部門持續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抽查、暗訪。

  受訪專家及相關部門表示,“掃碼關注”不應成為消費場景中的“單選題”,消費者、商家與監管部門均需有所作為。

  消費者要提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上海市消保委建議,消費者重視保護個人信息,如果遇到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或不當使用,可以撥打12345向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舉報,亦可向消保部門投訴或反映。

  商家應自覺提供線上掃碼、線下人工等多種途徑。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可建立聯合執法監督機制,嚴格落實二維碼的使用識別標准,減少或禁止部分商家對用戶信息的強制收集。針對一些商家和平台違背消費者意願乃至濫用個人數據等行為,應建立長效機制,懲處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據新華社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