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預防為主 四川瀘州著力建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第一防線

2023年03月17日09:3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預警監測現場。瀘州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預警監測現場。瀘州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3月14日,四川省瀘州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許友貴步履匆匆。他剛剛結束第2場關於新增監測站點的研討會。會上,應急、氣象、水文等多個部門協商,諸多事項被確定,也提出了不少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我們依托應急管理綜合信息平台,對接融合氣象、水文、水務、自規、林竹等20個部門、34個業務系統、2.9億余條監測數據,准確掌握各災害風險點地形地貌、威脅范圍、災害監測員和防災責任人。”許友貴說,根據最新摸排情況,新增200余個雨量自動監測站點。

瀘州市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防災減災救災形勢嚴峻。瀘州市應急管理局高度重視風險監測預警工作,大力構建“全域監測—精准預警—快速傳遞—叫應反饋—落實防范”工作閉環和整體格局。

健全監測網 提升風險感知能力

瀘州市應急管理局聯通多個部門,構建全市自然災害風險“一張圖”,形成一體化、全覆蓋、全災種監測網絡。同時,以氣象為引領,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建設與氣象、水務、應急、自然資源和規劃、水文等重點部門遠程會商系統。通過常態化會商,科學研判險情災情發展趨勢,分析洪水、內澇、森林防火和地災等重點涉災涉險區域和風險等級,每月發布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分析評估報告。

自我監測還不夠,瀘州與內江、宜賓、自貢、永川、江津、榮昌、遵義、昭通8個毗鄰市(區)建立災害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實現跨區域信息共享。“簽訂合作備忘錄,強化周邊地區、流域上下游、河流左右岸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互通監測預警數據。”瀘州市應急管理局減災救災與物資保障科科長熊萬銀表示,跨區域信息共享,讓防災減災形成“一盤棋”的工作格局。

跨領域風險監測機制、跨區域信息共享機制和跨部門會商研判機制的健全,充分發揮了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牽頭抓總作用,建立完善應急部門綜合監測和業務部門專業監測相結合的風險感知體系。

暢通傳遞網 提升預警覆蓋能力

涉災部門多,應急預警多頭重復發布怎麼辦?

為解決這一問題,瀘州市應急辦進一步整合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和資源,構建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農戶、災害點七級預警體系,各涉災部門預警信息,通過應急預警信息發布平台進行統一發布。

化被動為主動,瀘州建成“瀘州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三維實景系統”,對險情較大的167處地災點和20處中高風險區,落實專業技術人員和自動化設備開展監測預警﹔建設“水旱災害防御信息”平台,在268個重點山洪危險區實施自動監測預警試點。完善X波段雷達建設,顯著增強全市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

在精確鎖定預警范圍方面,瀘州堅持“人防、技防、物防”結合,統籌運用應急平台短信、“村村響”廣播、微信群通知、網格員入戶等各類資源和方式,確保災害預警信息精確傳遞到位。

構建反饋網 提升叫應防范能力

前端預測,中端預警,皆已到位,末端叫應又該如何落實?

首先是明確末端反饋責任。瀘州在全市1484個村(社區)、各重點企業和項目工地,明確至少2名一線人員,作為災害預警信息末端反饋責任人,實行台賬管理,負責第一時間對各級發布的災害預警作出回應。

每次預警信息發布后,各級應急部門還會對末端反饋人員、重點涉險企業和區域,“點對點”抽查預警傳遞情況,調度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切實解決預警“一發了之”的問題。

為嚴格落實避險措施,瀘州建立涉災部門分頭督促指導機制。在災害預警發布后,尤其是高級別預警情況下,水務、自規等部門分別成立檢查指導組,下沉涉險區域一線,督促落實“三個緊急撤離”“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開跑”等剛性要求,堅決防止因災傷亡事件發生。(朱虹、龍欣雨)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