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科技

《科幻世界》:記錄中國科幻人的追夢之旅

2023年01月30日08:15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幻世界》:記錄中國科幻人的追夢之旅

“‘太陽危機’即將來襲,世界危在旦夕,人類文明的延續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4年前,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上映,點燃了中國影迷的熱情,最終以46.68億元的票房佳績,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影評家戴錦華所評價,《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4年后,由郭帆導演,劉慈欣監制的《流浪地球2》再度起航,與之一起出發的,還有成都的科幻世界。

話傳承

《科幻世界》43年征程

點燃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想象力

近年來,隨著《流浪地球》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幻文學正在踏上影視化的道路,主打中國題材、來自中國想象和中國文化的科幻電影,正越來越受到認可,中國影視儼然進入“太空時代”。

一個優質的影視作品的內核往往是一個優質的文本故事。中國有許多優質的科幻文本故事,而這些內容的火種幾乎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著名科幻作家韓鬆曾評價這本《科幻世界》,多年來點燃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想象。

自1979年創刊,這個被稱為“中國科幻大本營”的雜志社,推出了無數質量上乘的科幻作品。2000年,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首次刊登在《科幻世界》月刊上,獲得了當年銀河獎特等獎。40多年來,《科幻世界》記錄了中國科幻人的“追夢之旅”,並將華語科幻的豐富想象力傳承至今。對於小說《流浪地球》而言,這本雜志更見証了它從稚嫩的幼苗,到今天走向世界每一處大銀幕的20年征程。

“隻要《科幻世界》在,中國科幻就在。”日前,《流浪地球2》制片人龔格爾在接受訪問時,動情地表示自己是《科幻世界》的鐵粉,《科幻世界》是他的科幻啟蒙。甚至他學習電影,跟這本雜志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小時候沒有在《科幻世界》看到那麼多光怪陸離的世界,我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想象。”

談轉變

以《流浪地球2》為起點

未來將繼續參與影視化制作

《流浪地球》的成功,推動了科幻產業一定程度的發展,也令許多公司和投資人紛紛想要“入局”科幻產業。但同時,科幻電影高昂的投入成本又讓許多人望而生畏。對此,《科幻世界》副總編輯姚海軍也深有同感。“可能我國需要再出現幾部現象級的作品,一個屬於科幻的時代才有可能真正地開啟。”姚海軍表示。

“相對於《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有更多原創的元素,也頂著更大的壓力。大家都知道,很多電影有一個續集‘陷阱’。”《科幻世界》主編拉茲表示,《流浪地球》立足優質的IP,也有了成功經驗。所以他特別希望《流浪地球2》能夠把科幻系列做好。“《流浪地球》的故事體量和史詩級的故事空間,是足以容納三部、四部,甚至更多部的。”

據了解,《流浪地球2》是科幻世界作為聯合出品方首次參與的科幻影視作品。過去,科幻世界一直致力於在紙張上構建“未來世界”,而此次,他們完成了從出版行業向影視行業的拓展,從文字化的產品向視覺化的產品轉變。對此,拉茲坦言,影視化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過程,他們在參與過程中也學習到了台前幕后的很多東西,拓寬了眼界和思想。拉茲告訴記者,這次參與制作過程讓他們意識到,未來,科幻世界要持續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與優質的合作方共同進行開發,參與影視投資。

聊科幻

世界科幻大會花落成都

中國科幻正駛向“星辰大海”

成都的科幻文化氛圍十分濃厚。對此,拉茲深有感觸。成都的科幻迷數量多,活動也多,這是對科幻有著深刻理解的一座城市。“中國科幻銀河獎”“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這些極具影響力的活動,無一例外都是從成都生根發芽,走向全國,甚至全球。拉茲發現,成都的科幻活動受眾群體覆蓋了全年齡層。“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朋友都有,足以証明科幻文化在成都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拉茲看來這一切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省科協、市科協非常重視科幻文化,十分看重科幻對青少年想象力和創新力提升的作用,不遺余力地推動科幻文化深入學校教育,這也是科幻文化為何能在成都規模性扎根的一大原因。”

2023年下半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將在成都舉辦。而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也將在此大會上頒出。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迷將會聚成都,參加這一科幻迷的頂級盛會。

作為“申幻”成功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証者,提起世界科幻大會,拉茲難掩激動:“這是對成都過去幾十年科幻發展成就的認可。”拉茲告訴記者,在過去20年,《科幻世界》一直在深度參與世界科幻大會,致力於讓世界聽見中國科幻的聲音。所以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舉辦,於他,於所有中國的科幻人,都是一件期待已久的事情。拉茲談道,為了向世界科幻大會學習,科幻世界還將舉辦大型科幻活動——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

拉茲對即將在成都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有許多期待,希望能夠看見更多的多元文化元素。“不單是增添成都特色、四川特色、中國特色,更要增添非英語世界的多元文化色彩。期待四川特別是成都的青少年積極參加這場盛事。同時,我也期待我們中國的‘科幻美’被世界看見,我們自己的一些科幻品牌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能夠為成都,為中國留下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澤登旺姆)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