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長度近1.2公裡,佔地245畝

成都:超長地鐵地下停車場穿上“無縫天衣”

2023年01月29日07:2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超長地鐵地下停車場穿上“無縫天衣”

  【招式·天衣無縫】

  “這是成都地鐵首個不設變形縫長度超500米的地下結構。”1月28日,春節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市雙流區的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長順村停車場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成都建工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工程師劉士恩正忙著新春開工后首場項目進度會。

  長順村地鐵停車場項目呈長條狀,長度近1.2公裡,佔地245畝,相當於24個足球場大小。劉士恩指著圖紙介紹,不設縫,可使建筑物整體性更好並減少滲水,提升工程質量,優化管道布置,還可降低成本。

  如何織就“無縫天衣”?記者跟隨劉士恩一探究竟。

  打破常規

  超500米不設縫,提升結構耐久性防水性

  連下三層樓梯,便來到偌大的地下停車場項目施工現場。頭戴安全帽、身著橘色反光背心的工人們在各自崗位忙碌,遠處機器燈光閃爍,技術人員正加緊調試,沖刺項目收尾工作。一個半月后,這裡將正式移交投用,成為36輛地鐵夜間休憩的場所,可實現列檢、一般故障處理、清洗及定期消毒等日常維護工作。

  3年前,這個大型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停車場項目剛開工建設時,讓曾參與多個重大工程建設的劉士恩團隊犯了難,“超長混凝土結構需採取有效的裂縫控制措施。”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其內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加上受凝結收縮及溫度的影響,如控制不好,會形成大量裂縫,輕則出現滲水漏水,重則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

  超長混凝土結構防開裂,也是困擾建筑工程師的一大難題,通常依靠設置伸縮變形縫來解決。“一般情況下,每30米到60米就要設置一道變形縫。”劉士恩介紹,如果按常規設計,該項目需設置20條以上變形縫。但是,變形縫越多,產生結構滲漏的概率就越大,后期不易處理,且花費很大。此外,還可能因此延長工程交付時間,影響結構的使用功能。

  劉士恩算了一筆賬:如出現一條1米長的裂縫,通常需要1名工人處理2小時,成本200元以上。這麼大的停車場,按以前的經驗,僅交付前裂縫處理費就可能高達數百萬元,交付后多年的修復成本更高。

  在該項目設計中,工程技術人員創新採用500米超長結構不設縫技術,整個停車場僅2條變形縫。

  “繡花”功夫

  20余種配合比方案,290塊區域分塊施工

  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配置出適用的特殊混凝土成為“第一步”。

  特殊混凝土採用何種配合比?摻什麼外加劑?摻多少?可操作性如何?經濟性如何?……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3個多月裡,項目實驗室先后試驗分析20余種配合比方案。

  “試驗需要的是‘繡花’功夫。”劉士恩拿出幾塊試驗用混凝土試塊說,“這些看似一模一樣的試塊,專業儀器檢測下千差萬別。”

  經多次試驗,最終配置出的特殊混凝土有10余種成分,特別增加了膨脹劑、減水劑、防水劑、抑制劑、防腐劑等5種外加劑。同時還兼顧經濟效益,綜合工期和后期維修考慮,總體可節約成本近千萬元。

  “在施工方面,我們借鑒國內相關工程經驗,改傳統連續施工為分區分塊跳倉施工,把整個停車場劃分為9個區域共290個澆筑區塊,讓各間隔的小區塊提前釋放變形,實現整體減少變形。”該項目技術部副部長鄭洲說,看起來很緊固的混凝土,實際很嬌貴,養護環節頗費功夫。“養護時間從傳統14天延長到28天。我們還為混凝土裝上測溫元件,持續監測混凝土內外溫度變化,及時調整養護措施。”

  “到目前為止,這段超過500米的超長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未出現裂縫和變形。”劉士恩說,技術團隊正在系統總結克服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施工技術方案,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招式·拆解】

  精益求精造就“無縫天衣”

  “投資要高位求進拓增量。”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作出部署。主要方向,是推動在建項目再提速、擬建項目快開工、儲備項目再突破。

  項目從“紙面”到“地面”,從“設計圖”到“實景圖”,離不開建設者的努力。“整個項目,最難的不是超長無縫混凝土結構的技術,而是施工如何實現,怎樣將設計意圖體現在成品效果中。”劉士恩介紹,“從最基礎的邊坡開挖,到最終無縫地下結構的實現,離不開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匠心。”

  長順村地鐵停車場項目面臨工期緊、結構開裂防治難度大等多個難題。停車場主體結構施工淨工期僅10個月,109塊底板、72塊側牆、109塊頂板被分成數十個工作面同時施工。生產資源配置、施工協調顯得十分重要。

  現場各項工序開工前,由技術部組織對項目現場管理人員和全體作業人員通過三維動畫、視頻等方式進行可視化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會形成二維碼,張貼至施工現場,方便大家隨時查閱。經驗收,該項目包含9357個檢驗批,質量評定合格率達100%。

  技術攻關與項目建設同步開展。該項目設置創新工作室,在項目推進中培養和鍛煉學員。鄭洲等人發明專利《一種超長結構施工方法》已獲受理。技術員曾儲,自創了一種新型坡度尺動態測量方法,這種小工藝創新能為邊坡開挖提供高效的測量控制。(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若曄)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