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瀘州瀘縣:黨建引領異地農民工黨組織發展成效初顯

2023年01月14日15:2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瀘州市瀘縣深入實施服務保障農民工戰略工程,加強黨對農民工工作的領導,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勇於出新,敢於破局,善於出彩,做好外出農民工黨員管理服務工作。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提升黨員在農民工中的形象,確保“農民工黨員流動到哪裡,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裡、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裡”。

重點突破“強骨”:探索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機制

瀘縣現有農村勞動力56.17萬人,轉移輸出就業43.53萬人,其中農民工黨員8064人。過去,許多農民工黨員外出就業后,與黨組織失去聯系,加上農民工黨員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社會角色多樣化、思想觀念差異大,異地就業流動大等因素,農民工黨組織開展活動難。

瀘縣強化黨建引領,探索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機制。一是建章立制,聚“散沙”強堡壘。2020年起,探索制訂了《瀘縣駐異地農民工黨組織管理辦法》《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黨建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等試行辦法,瀘縣縣委組織部印發了《瀘縣縣外農民工黨員管理十八條措施(試行)》,逐步探索完善農民工黨建工作機制。一系列工作機制為解決異地農民工黨組織的建設、指導和管理問題,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全面梳理在外農民工黨員的數量、職業、就業地分布特點等,按照“靈活設置、便於指導、有利管理”的原則,成立異地農民工黨組織,做到了“搭好班子,配好人馬,保障經費”,做到了“黨建制度化,管理規范化”。

異地農民工黨組織僅是建立還不夠,制定定期工作動態報送制度,及時了解工作動態,強化對鎮(街)農民工黨建工作考核力度,推動農民工黨組織“橫向到邊”式覆蓋,農民工服務“縱向到底”式延伸。

二是雙向協同,保障農民工黨員不離黨不流失。加強農民工黨員流出地、流入地雙向協同,推進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雙找”工作。通過雙向對賬,圍繞流向、從業情況、政治面貌、返鄉創業意向、入黨意願、擔任村干部願望等“六個清楚”,找回失聯黨員278人,確保農民工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幫助農民工黨員與流入地組織對接,為農民工和農民工黨員搭建傾吐情懷、排憂解難、聯絡鄉情、共商發展、追求進步的平台,通過“共建共管”,提升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

三是用心用情,增強歸屬感。引導黨員亮身份,爭先鋒、做表率,在急難險重等工作中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彰顯價值,並在農民工黨員隊伍中營造濃厚的“比學趕幫超”氛圍,提升農民工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異地農民工黨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挖掘優秀農民工黨員先進典型,通過帶動作用明顯、示范作用突出的先進農民工奮斗事跡,讓農民工做到“前進有方向,學習有榜樣,干事有動力,創業有激情”。

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聚焦外出農民工的操心事、煩心事、勞心事,及時回應他們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子女就學、薪酬勞資、技能培訓等方面的訴求,切實增強農民工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於農民工在外打工創業需要解決的困難、對家鄉建設發展意見建議、留守親屬生產生活困難等問題建議,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進行梳理分類,及時將問題反饋給市農民工綜合黨委,轉給相關部門(單位)限時辦結。如:重慶、成都、貴陽、上海、青海等異地農民工黨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瀘縣籍農民工及部分黨員關愛活動,並為農民工及子女提供醫療、上學等幫助﹔中山異地農民工黨組織協調當地人社部門和用工企業,開展“情系農民工·溫暖返崗行”志願服務活動,幫助179名瀘縣籍農民工免費乘車赴中山返崗務工﹔上海異地農民工黨組織通過法律援助為瀘縣籍在滬裝修工人討回工資20余萬元。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讓他們感受到農民工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也讓更多的農民工黨員願意加入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

政策有高度,措施有力度,服務有溫度,就能增進農民工黨員對農民工黨組織的情感認同度、發展關注度、感召落實度。自2019年以來,在瀘縣農民工外出務工較集中的重慶、昆明、成都、上海等10個地方,建立了異地農民工黨組織和服務站10個,為近3000名瀘縣籍異地農民工黨員建起“新家”。

細化學習“鑄魂”:解決“分布廣流動大集學難”問題

農民工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的特殊群體,存在分布范圍廣、流動性較大、去向掌握難、集中學習難等現實問題。

瀘縣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抓牢在外農民工黨員思想政治建設,讓農民工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統一行動步調。

一是創新組織方式:不掉隊不脫學。以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線,扎實抓好意識形態教育,確保“初心不忘、使命在身,重任扛肩”。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為了確保農民工黨員“不掉隊、不脫學”,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通過建台賬、搭平台等方式,確保農民工黨員“離家不離崗”“流動不流學”。如:瀘縣駐重慶市農民工黨委將瀘縣籍在渝農民工黨員納入管理教育中,讓農民工黨員“離鄉不離黨,初心永不忘”。針對農民工黨員在外務工,與黨組織聯系疏遠,組織生活參加少,集中聯系難,缺乏系統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料等特殊情況,該黨委破題,借助商會會議和每月輪值活動召開黨史學習專題會議,以黨委書記帶頭講黨課、黨員輪流領學原著、集體觀看視頻等方式,組織農民工黨員學黨史,組建微信平台黨史學習群,每日分享黨史學習資源,方便農民工黨員黨史知識隨時隨地掌上學,及時分享學習感言。

二是創新管理方式,專業人專業事。異地農民工黨組織人員多為商會或企業負責人,社會兼職較多,對黨建工作普遍不熟悉、不專業,時間和精力投入不足,開展活動經費不足,其組織陣地建設還不規范,組織吸引力還不夠強。解決異地農民工黨組織建設薄弱問題,必須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群眾工作優勢、服務管理優勢,實現“哪裡有農民工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哪裡有農民工、哪裡就有黨的工作”。

從2019年起,瀘縣從鄉鎮抽調了兩名中共黨員,分別擔任瀘州市派駐成都和東莞農民工黨委副書記,同時兼顧瀘縣派駐當地農民工黨組織的指導與管理協助,專職從事農民工黨建工作,讓專業人干專業事,助力瀘州市異地農民工黨建這個省內獨創的亮點工作更加突出。

三是創新學習載體,線上線下結合。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創新組織生活會形式,探索出整合商會同步開、分組分步“一線開”、八小時外“工余開”、網絡視頻“異地開”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由於組織了異地農民工黨員參與黨史學習教育,錘煉了黨員干部的黨性覺悟,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政治站位,確保其“政治方向不迷失,思想意識不變質,工作作風不散漫”。

搭台唱戲“培根”:解決農民工回鄉創業意願不強的問題

瀘縣堅持黨建引領,出實招,亮硬招,謀新招,做好農民工的招商回引,為返鄉農民工搭建干事的“大舞台”,提供創業“主陣地”,推動“返鄉潮”向“創業潮”轉變,促進“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發展。

一是聚力實施“培養工程”,強力做到“為我所用”。一方面培育致富帶頭人,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發展特色產業、領辦創辦項目,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0余名,成立合作社160余個,實現村村都有農民工致富帶頭人﹔另一方面,按照“原籍吸納、接續培養、雙向考察、兩地公示”原則培養發展黨員,對返鄉農民工“一對一”跟蹤培養,吸納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80余人,發展黨員40余名。積極選育農民工黨員,把優秀農民工黨員培養成村(社區)干部,做到“聚焦隊伍建設抓使用”,解決了鄉村振興人才不足的問題。

二是大力實施“回引工程”,傾力發展“歸雁經濟”。制定細化農民工回引20條措施,建立健全促進農民工返鄉下鄉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和服務保障,激發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促進外出務工農民工返鄉創業逐年增加。瀘縣已建立國家級電商眾創空間、省級大學生創業園、市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等孵化載體15個,建成有特色、有亮點、有活力的鄉鎮產業園11個,入駐創業項目438個﹔每年向農民工發放貼息創業擔保貸款2000萬元以上﹔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融資、創業培訓、跟蹤服務等公共服務。

創業有平台,干事有政策,經營有服務,讓農民工“留得下、穩得住、富得起”。2022年,瀘縣回引農民工8310人,3年累計26327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32%﹔累計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15個,新增回引創業項目總投資2.01億元。

三是努力樹立“創業明星”,盡力推動“明星效應”。分類篩選推出一批創業就業項目,著力培育一批返鄉創業農民工致富帶頭人﹔選樹典型,推薦參加返鄉創業明星和返鄉創業新星評選,營造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良好氛圍。瀘縣返鄉農民工楊永清、胡紹彬分別被評為四川省返鄉創業明星、省勞動模范。

3年來,瀘縣異地農民工黨組織協助家鄉開展招商引資宣傳對接,通過鄉情感召動員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協助家鄉開展招商活動20余場次,引資達到3000萬元,項目成功落地7個、正在籌備對接7個。(陳曉琳、易聖仁)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