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河狸公主初雯雯:想讓你知道保護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簡單

2023年01月10日09:1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河狸公主初雯雯:想讓你知道保護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簡單

  在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分布著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河狸,數量稀少。而分布在烏倫古河流域的蒙新河狸,數量不足500隻,是比大熊貓還稀少的瀕危物種。

  自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成立以來,通過直播分享,萌萌的河狸等野生動物被刷屏,感動了無數網友。河狸成為協會創始人初雯雯生活的重要部分,她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河狸公主”。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全國網友的支持下,初雯雯和團隊幫助實現蒙新河狸種群數量增長20%。開建阿爾泰山在中國境內第一所專業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成功救助棕熊、猞猁等100多隻野生動物,吸引超過100萬中國“90后”加入到自然保護公益活動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大會上,初雯雯代表中國青年發言時動情地說,“上百萬個90后,一起做了件大事”。

  冬月的一天,初雯雯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講述自己的經歷。看到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受到“河狸軍團”力量的感召,加入到自然保護的行動中,初雯雯感慨地說,“我希望能為更多關注自然保護、想參與自然保護的朋友提供經驗和示范,讓更多人知道,保護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簡單。”

  從擠住60平方米小屋,到建成7700平方米救助中心

  1994年初雯雯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兩歲起便被從事自然保護工作的父親抱著出野外。小時候工作站裡沒有小孩子,野馬、雪豹、金雕就成了她的好朋友,“我從小就喜歡爬山、下河,和動物待在一起,最愛河狸寶寶。”高中的時候,她對家鄉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多彩就有深切體會,“我們這些當地孩子經常能有機會在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水中看到野生動物,從小與野生動物結緣,種下對生物多樣性熱愛的種子。”

  大學起,初雯雯就開始參與宣傳自然保護工作,陸續受邀拍攝了中央電視台《拯救河狸》《布爾根的守候》等自然保護紀錄片。

  2018年,從北京林業大學碩士畢業后,同學們大多留在北京,有的考了公務員,有的進了研究機構。是留在北京工作還是回老家繼續自然保護工作的夢想?初雯雯一度非常糾結,后來她問做了一輩子自然保護工作的父親,沉默良久,父親對她說,“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你的事情你自己決定吧,爸爸都沒意見。”最終,她回到阿勒泰,回到熱愛的大自然。

  起初,初雯雯和幾個同學憑著一腔熱忱,義務幫忙救助動物。可每天他們都在想,阿勒泰地區這麼大,野生動物這麼多,怎麼才能多為這裡做點事?“當時大家都沒有工資,我隻能白天帶大家去我姥姥家蹭飯,晚上擠在我們家一個60平方米的老房子裡住。”初雯雯說。后來,在阿勒泰地區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9月,公益性質的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創立。那時候生活特別簡單,初雯雯和小伙伴就把日常工作的照片視頻發在網上,開通了當時國內第一個野生動物直播:河狸直播。阿爾泰山特有的蒙新河狸就這樣走進了大眾視線。

  長期以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從事自然保護的核心工作主要是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修復、培養當地原住民成為自然保護巡護員,以及救助因人為原因受傷、受困的野生動物。后來,河狸直播登上過新華社、人民網、央視頻等官方直播,越來越多的網友願意遠程加入,一起為自然保護做些事。如今,初雯雯和團隊小伙伴12個人,線上河狸直播志願者有260人。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幾年的共同努力,“河狸食堂”公益項目已經在烏倫古河流域種下了60多萬棵灌木柳小樹苗,為包括河狸在內的100多種野生動物修復了自然棲息地的灌木植被群落﹔通過四期“河狸守護者”公益活動,組建了一支超過500人的當地牧民巡護員隊伍,“這些牧民補充進自然保護一線后,大大地提升了我們的人員儲備和工作效率,也為國內的同領域機構提供了一個挺好的參考案例。”

  去年以來,初雯雯他們通過努力,讓維持了30余年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蒙新河狸種群數量增長20%,達到了中國自有河狸觀測數據以來的最高峰值。同時,在阿勒泰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富蘊縣政府,以及全國“河狸軍團”網友的大力支持下,救助站已經奇跡般的升級成為“河狸方舟”阿爾泰山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成為國際山脈阿爾泰山在我國境內的第一所專業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那是7700平方米的一個大院子,有了獸舍、猛禽舍、專業的河狸舍和動物用的外科手術室,每年能挽回約500隻野生動物的生命。”

  那是一隻白肩雕的翅膀,也是一份永遠的提醒

  一直以來,搶救受傷、受困的野生動物是初雯雯他們的一項重要日常工作。直到現在,第一次救助一隻白肩雕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被發現時,它已經在地上躺了三四天,翅膀折斷,奄奄一息了。我們把它帶回辦公室,先用借來的X光設備查看它的骨折情況,又開了700多公裡把它送去烏魯木齊,尋找能給它做手術的醫生。但因為天氣熱,白肩雕的傷骨內部已經感染,最后不得已截掉了整個翅膀,未來無法再放生野外……”對初雯雯他們來說,那是一隻沉重的翅膀,“它是從天空俯沖下來捕老鼠時,不幸撞上了牧民用來圈地的鐵絲網。我們把這個翅膀做成了一個標本,用相框挂在了救助中心的自然教育教室,時刻提醒我們做自然保護工作的初心。”

  去年,協會救助並成功放歸的一隻小棕熊,曾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林草局把它送來的時候,它失去了媽媽,沒有生存能力,需要對它進行飼養和野放訓練之后才能放歸自然。”初雯雯回憶說,“因為送來時比較緊急,開始我們用一個籠子裝它,然后不斷地做道具,讓它在這個固定空間裡有不同的事情可以做,能開心一點,不至於出現刻板反應和心理疾病。可是它特別能拆,比如我們嘗試過給它秋千,拆碎了﹔給過大盆讓它抓魚和洗澡,踩扁了﹔給過它輪胎當床晒太陽,整壞了。”后來她去四川的龍橋黑熊救助中心學習,看到“一款神器”,是一種很結實的狗玩具,裡面可以凍上牛奶、蜂蜜、麥片,然后動物要自己想辦法把食物掏出來吃。“回來之后我們就給小棕熊放了一個,然后躲在它看不見的地方觀察,結果特別逗,它踩著啃、抱著啃,又試著扯、拿爪子扒,用盡力氣也拆不開,隻能拿爪子一點一點去掏、用舌頭一下一下去舔,最后累得筋疲力盡,也沒有拆家的勁兒了。看著它能動腦筋還能運動,最后還能安穩地睡,讓人如釋重負,特別開心。”

  讓初雯雯特別感動的是,盡管成都和新疆相距遙遠,但每天在兩地救助中心,都有一群人,站在動物的角度去思考,一起探討更多的方法,努力想讓小棕熊有最大的可能回歸自然。就這樣,小棕熊放歸的希望不斷增多,最終成功回到了大自然中。

  剛開始,遇到救助失敗的動物,初雯雯會難過得掉眼淚,但“后來就不會了”,因為她意識到,這種時候還有比哭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第一時間檢查復盤,為什麼沒能留住它,然后抓緊記錄所有的醫療數據。”她也慢慢學會接受,“如果真的盡力了,還是沒能留住它們,那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不讓它們白死,想辦法取得更多的經驗,留待下一次遇到它們的同類時,就能增加成功率,還可以把失敗的經驗分享給國內其他的救助機構作參考。”

  令人欣慰的是,來到救助中心的大部分野生動物都被成功救活,並在康復之后回到了大自然。“比如我們曾救助過一隻因為中毒而無法行動的禿鷲。三四天不眠不休,終於把它從生死線上拉回來。看到它站起來的一瞬間,我都激動得哭了。經過持續治療,很快它不僅站得穩,還開始拆家了,而且每天要吃三四公斤羊肉,都快把我們吃得揭不開鍋了。”最后他們和富蘊縣林草局一起找了處適合它生存的山區放歸野外,看著禿鷲邁著小步溜達到高點,展開雙翼滑翔進山谷林的那一瞬間,大家雖然嘴上喊著:“再別回來了!”但心裡想的卻是:“飛慢一點,慢一點,讓我們再看一眼。”

  這些年協會救助的河狸,還有金雕、禿鷲、鵝喉羚、豬獾、雕鸮、黑耳鳶、赤狐等野生動物,每個視頻都會引發上萬網友的關注,點擊量過億。像喀納斯小狐狸“狐蘿卜”、猞猁“女王”、小狐狸“毛毛”和“小小”、大耳猬“扎男”、黑耳鳶三姐妹“富貴花”、賴著不肯走的金雕大爺、鵝喉羚三姐妹、河狸“小面”一家……感動了無數網友。

  初雯雯印象很深,有一次他們救助了一窩誤入人工農用渠筑巢,冬天被凍在洞裡沒有食物的河狸,“第二年為它重新選擇棲息地放歸自然后,看到它們從河邊潛入水下,在清澈的水裡開心地浮上來潛下去,那一刻真的感覺,付出再多的努力都值得。”

  熊一巴掌呼過來

  指尖擦著我鼻尖過去

  真正成為一名職業自然保護工作者后,初雯雯更加意識到,自然保護僅靠熱情遠遠不夠,很多決策更需要專業知識。比如,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在哪裡?它們的生活習性、生存狀態和遷徙路線是怎樣的?他們需要怎樣的“生境因子”?樹應該種在哪裡?怎麼種才能活得更多?很多問題,實際上都是和生態環境學強關聯的“技術活”。

  平時和凶猛的野生動物打交道,危險在所難免。有一次放歸雪豹,初雯雯想用相機記錄一下,就趴在現場一個山坡上,渾身貼地把自己藏在灌木叢裡。結果那隻雪豹走了幾步,居然拐了個彎兒,朝她走了過來。“那一瞬間我都懵了,滿腦子隻有一個想法:反正也跑不掉了,等它過來的時候使勁摸它幾下,過個癮。”還有一次,救助棕熊時,運熊的籠子壞掉了,但沒人發現,“結果它一巴掌呼過來,指尖擦著我的鼻尖過去,都能感覺到它的掌風!”

  跑野外也經常遇到各種險狀,初雯雯坦言有好幾次自己不是差點從山上掉下去,就是差點掉進河裡。但她不僅練就了一身跋山涉水的本領,膽子還越來越大,干活也很在行,挖地、種樹、開拖拉機……都不在話下。“出野外時,狀況很多,車子拋錨、爆胎、陷進淤泥、遇到落石……倒不是我有多厲害,准確地說是如果你真的熱愛一件事情,那麼你就會有足夠的意願,不怕難、做好它。”

  不久前,小山羊泡泡療愈一隻鵝喉羚寶寶的短視頻,帶給無數人溫暖。“泡泡是一位朋友送給我們的,它先天腳趾畸形,走不快,又是早產兒,個子很小,跟不上羊群的游牧速度。牧羊人不會為了照顧一隻小羊而放慢整個隊伍的速度,所以如果當時我們不收留它的話,它可能就沒有如果了。”初雯雯笑言,“這也說明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在羊群裡,泡泡是個拖后腿的主兒,但在我們這裡,它脾氣好、吃個不停,都是適合當陪伴羊的優點,可以有效緩解新來的動物們的緊張。於是,在直播裡,大家老能看到它在那裡悶頭狂吃。時間久了,它也成了河狸軍團的團寵。那隻凍傷的鵝喉羚寶寶初來乍到時,一直精神緊張不吃不喝。不過在大吃特吃的泡泡的帶動下,它們迅速地吃在了一起。”

  在初雯雯看來,動物們擁有一種“極簡生活方式”,“它們隻會去尋找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它們不會像有的人類那樣,為了面子、為了吃不完的食物或者住不過來的房子而去掙扎。所以有時候觀察自然有助於內心平靜,會啟發我們去思考,什麼才是生活的真諦。”

  蒙新河狸,有了自己的“食堂”與“方舟”

  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河流域,是蒙新河狸在中國的唯一棲息地,那裡的灌木柳叢不僅是蒙新河狸主要的食物來源,還是它們搭建巢穴、修筑水壩的最佳“建筑材料”,更是很多棲息在阿爾泰山腳下的野生動物繁衍、隱蔽的天然屏障。初雯雯他們在工作中發現,烏倫古河流域的灌木柳群落出現了老齡化、覆蓋度降低等情況,“如果食物資源不足、環境容納量下降,就會成為制約蒙新河狸種群發展的主要原因。”意識到這點,他們立即行動起來,設計改良棲息地,想辦法增加基礎保護力量。同時發起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公益項目“河狸食堂”,邀請網友一起為河狸種樹。

  過程中,初雯雯和小伙伴一起研究灌木柳的種植方法,結果發現灌木柳不是經濟作物,在當地條件下鮮有嘗試的先案。“那段時間急得頭發一把一把地掉,后來還是回到北京林業大學,去拜訪各位專家教授。老師們帶我去了很多苗圃學習,最后一起研究制定了好幾個種植方案,確保‘河狸食堂’成功。”

  每年夏天是初雯雯他們最忙的時候。烏倫古河河畔多為沙質土,涵水性很差,他們會在氣溫高時進行河道巡查,對“河狸食堂”的所有樹苗補水,修復灌溉設施,確保樹苗存活。夏季也是野生動物因人類活動受傷、受困、農藥意外中毒等情況多發的時期。初雯雯他們會和當地森林公安、林草局一起,搶救遭遇意外的動物。同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也變得繁忙。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道路交通不暢,對初雯雯他們日常工作的最大挑戰,就是嚴寒的天氣和暴風雪。“冬季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所以我們需要早早做好時間計劃。河狸冬季調查的野外工作,我們會盡可能請牧民巡護員們在大降溫之前做完。這裡的冬天,溫度有時候會到零下四十多度,中心裡受傷的動物保暖能力就會下降很多,我們需要生火爐幫助動物們度過寒冬,有時候半夜兩點要爬起來添一次火。”

  初雯雯坦言,“河狸軍團”的小伙伴們全力以赴的過往,離不開志願者和“河狸軍團”網友的支持。最初網友們自發省下可樂錢、奶茶錢、買游戲皮膚的錢來幫河狸種樹,后來又為“河狸守護者”公益項目“雲領養”河狸家族。不少人每年第一時間報名為牧民巡護員們購買草料,還把自己去年“搶”到的河狸寶寶再次“領回家”。所以這裡的河狸每隻都有名字,比如四川網友認領的河狸叫“小面”、北京網友認領的叫“糖葫蘆”、河南網友認領的叫“少林寺”……修建“河狸方舟”的公益項目裡,網友們會在能力范圍內給救助中心眾籌病房、眾籌醫療設備,還為尋找動物飼料、野放訓練用的小鼠、手術器械的贊助單位而奔走呼喊。

  面對成績與榮譽,初雯雯心裡始終保持著一種敬意,“我們這代人幸運地成長在國家大力推動生態保護工作的新時代,我們擁有很好的科研條件、傳播平台、社群工具。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自然保護工作擁有政府的支持、媒體的關注和公眾自然保護意識整體提升的社會基礎。未來,我們最希望的是:我們的工作,能夠不負這一切。”

  (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喆 )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