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川西硬漢”陳楚俊:在高山之巔放飛青春夢想

2023年01月10日08:3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高山之巔放飛青春夢想

1月4日,在位於成都的工作室內,高山攀登從業者陳楚俊正敲擊著電腦鍵盤,鍵盤發出的聲音在同伴收拾登山行囊的嘈雜聲裡顯得細微,幾乎聽不見。顯然,陳楚俊已習慣了在嘈雜的環境中高效工作,在敲下最后一個按鍵后,一份工作安排計劃書出爐了:人員分工、進度提醒、工作內容安排等都清晰標注。

  這份細致的計劃書,似乎與其身上的“川西硬漢”標簽格格不入,但他的確是個心細之人。“在登山界,太強壯的‘硬漢’會給山體和積雪等帶來更大的負荷,反而讓攀登變得更加危險。細致的籌備和堅韌的性格同樣是通過群山考驗的關鍵。”陳楚俊笑言,“川西硬漢”是對他攀登軌跡的肯定。2021年,他和搭檔開辟頗具難度的羊滿台峰攀登新線路,取名為“川西硬漢”,這也讓他在2022年底榮獲有中國戶外運動領域“奧斯卡獎”之稱的“金犀牛獎”,而此時,距離他正式入行僅五年時間。

  成長 無懼山野

  初生牛犢闖入群山之中

  在國內高山攀登界,對一條登山線路的形容,最高評價是“漂亮”二字。線路直接,沒有多余的曲折繞行,讓人能高效登頂,就是所謂的“漂亮”。

  從好動的頑童到如今成長為國內攀登界的“大神”,陳楚俊歷經了曲曲折折,才最終導向登山這一歸宿。

  作為一名“95后”,陳楚俊出生於樂山犍為的小山村中,活潑好動的他對山巒有著天生的好感。“我小時候調皮愛玩,母親擔心我隻憑文化分很難上大學,讓我走武術體育特長生的路子。”陳楚俊回憶道,在高考擇校階段,考慮到離家近的因素和自己對運動的興趣,最終選擇了四川旅游學院休閑體育專業。

  大二時,他順理成章選擇了戶外運動這一細分專業,沉迷在野外生存、攀岩等課程的學習中。“大學裡自由的土壤讓我至今都很懷念,不過我在大三前給自己的規劃還只是一名素質拓展的培訓師。”

  轉折來自一場意圖是“糊弄”的實習。2017年9月,為了應付實習課程要求,陳楚俊在朋友介紹下進入了知名高山攀登團隊“自由之巔”實習。“本來以為蓋章走人,拿一份實習証明就結束了,沒想到這次經歷讓我真正和高山攀登結緣。”陳楚俊說,團隊負責人為了鍛煉和選拔新人,鼓勵實習生去攀爬海拔超過5500米的那瑪峰。

  “你們這批人行不行,能不能干這份活,就看這次攀登了。”團隊負責人撂下這句狠話后,激起了陳楚俊的好勝心。回顧這場攀登,陳楚俊笑言當時的自己更應該獲得“金犀牛獎”,“就跟橫沖直撞的犀牛一樣莽過去,我當時覺得自己學過一些課程,加上身體素質還行,登頂肯定沒問題。”

  在實際登山過程中,陳楚俊感到了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攀岩場地上掌握的技巧太過稚嫩,難以應對那瑪峰的考驗。缺氧、寒冷,讓他每邁出一步都異常艱難,“有好幾次受不住折磨,有了撤下去的念頭,但不服輸的性子還是讓我堅持了下來。”

  頭燈閃爍的亮光終於出現在那瑪峰頂。登臨絕頂,陳楚俊心緒無比寧靜,前所未有,“身體雖然痛苦,但我看到了連綿不斷的雪坡和翻騰的雲海,內心第一次感受到了群山的召喚。”

  在壯闊山巔的奇妙情感體驗,指引他做出了選擇。在峰頂待了短暫的幾分鐘后,陳楚俊開始下撤。回到成都后,他開始將自己的視野從郊野的素質拓展場地轉向了遠方巍峨的群峰。

  堅持 身入絕地

  暴露感和安全感的合奏讓心靈有了歸屬

  在實習階段立穩腳跟后,陳楚俊逐漸向一名合格的高山向導發展。熟悉繩索和攀岩技術、學習攀冰技藝、錘煉體能……逐漸被攀登佔據生活的陳楚俊在“自由之巔”迅速成長。

  攀登者,就這樣成了陳楚俊走出大學后的第一個身份,都日峰、玉珠峰、雪寶頂等相繼被他踩在腳下。有一張圖片,在近乎垂直的大片冰壁上,需要仔細辨認才能發現一個身著紅色登山服的微小身影,那是陳楚俊,支撐他在絕壁攀援而上的僅是一手可握的繩索和冰壁上的冰錐。“這個冰壁的高度相當於30層高的樓房,在上面的暴露感非常強。”陳楚俊解釋,暴露感就是人在攀登過程中產生的對墜落的恐懼。“簡而言之就是腿軟。”

  在絕壁之上,是什麼支撐著他向上?“攀登雖然危險,但在峰頂處的感覺是一種很難在其他地方尋找到的安全感,讓自己的心裡覺得非常踏實。”陳楚俊說,在攀登過程中,峰頂讓人心無旁騖,腦海中的思緒和手腳上的行動全部聚焦在一個具體可見的目標上。

  高山攀登足夠困難,足夠純粹,克服暴露感登頂后的獎勵也足夠誘人。“這時候,遠離了平時工作、生活的一切煩惱,感覺自己就像人類社會的觀察者,追尋到了山野之中的片刻安全感。”陳楚俊說,這份安全感還來自攀登過程中的兄弟情,“一幫兄弟一起干活、互相幫扶,讓人體驗到在相對浮躁的現代社會裡還是有真摯感情的。”

  一場意外險些中斷了陳楚俊的攀登生涯。2019年,陳楚俊在登山過程中右腳腳踝不慎骨折,隻得回家休養。母親勸他換一個更安穩的職業,“不要再登山了,你也不是孩子了,應該找個穩定的工作安頓下來。”此時,陳楚俊內心也很掙扎,堅持還是放棄?“很多人覺得登山就是玩,還有朋友幫我聯系了一個體育教師的職位,坦白地說,我當時真以為這就是自己養好傷之后的歸宿了。”

  一件熟悉的登山裝備讓他再次擁入群山的懷抱中。當腳踝好得差不多時,陳楚俊下地,穿上久違的登山鞋后,不服輸的勁頭再次涌了上來。“不管我未來登山能堅持多久,如果現在放棄,那在別人看來就是玩了幾年沒有任何成績。我必須要証明自己,在攀登界闖出個名堂!”

  為了讓家人少些擔心,陳楚俊也利用登山的便利成為一名兼職的高山攝影師。“一份愛好,兩個職業,這樣養活自己不成問題,能夠對家人有個交代。”

  追求 証明自我

  不斷向更高難度的山峰進發

  在“金犀牛獎”的評委看來,陳楚俊完成的“川西硬漢”線路是2021年中國戶外運動的一筆亮色。而從親身體驗來看,陳楚俊更願意把幺妹峰的攀登視為自己的最佳攀登。“羊滿台峰的攀登,其實也是為了爬幺妹峰做准備。”

  時間回到2021年,已經積累了足夠經驗的陳楚俊決定離開老東家。“我覺得是時候証明自己的能力了。”這時候,陳楚俊也遇到了自己的搭檔——校友劉峻甫。

  同為“95后”的劉峻甫出生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在群山懷抱裡成長的他鍛煉出極佳的運動能力。“阿楚的統籌能力更強,我們優勢互補,還是同一個學校出來的,很快就熟悉起來。”劉峻甫說。

  作為離成都最近的6000米級雪峰,幺妹峰絕美的山形和難度超高的混合技術路線,吸引著眾多新人追逐。“幺妹峰絕對海拔不算很高,但綜合難度大,在國內登山界是檢驗你是否具備頂尖實力的試金石。”陳楚俊解釋。

  在線路的選擇上,兩人選擇了“漂亮”但以困難著稱的“自由之魂”線路。它從幺妹峰南壁的正中央筆直連接到頂峰,簡潔優雅。自從2009年開辟以來,這條線路在12年的時間陷入沉寂,一直缺乏成功的攀登者。

  2021年12月底,適合攀登的天氣周期終於來到。12月3日,攀登開始。每一步都必須慎重對待。坡度接近80度,腳掌摸索可以著地的位置,陳楚俊有時甚至隻能踩在岩石的棱角上。第一天的行程,已經讓他們見識到幺妹峰的無情。在這條1200米的線路上,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讓他們搭建穩固的帳篷。他們尋找能躺下的狹小空間,套著睡袋露天休息,睫毛處常常挂著冰花。

  接下來的行程中,兩人輪流領攀、分段保護,朝著峰頂挪動。因為登峰心切,沒有留足時間適應高海拔,高原反應讓陳楚俊叫苦不迭,疲勞感開始侵襲身體,他隻有咬牙堅持。調整心態,放慢速度,陳楚俊開始重新被山野接納。翻過一個巨大雪檐的缺口處,看到了近在眼前的幺妹峰,“要登頂了!”陳楚俊的神經興奮起來。12月6日上午11點半,兩人終於站在了幺妹峰頂。瘋狂的嘶吼在沒有聽眾的山頂墜入雲海,陳楚俊釋放出了夙願得償的痛快與激動。“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這場攀登,這也是我最值得銘記的一次登頂。”陳楚俊回憶道。

  一戰成名,這場攀登的收獲遠不止剛登頂時的興奮和成就感。“這不單是我攀登技術的一次蛻變,也是我人生心態的一次蛻變。”陳楚俊說,一開始確實有種成名的激動,但平靜下來后自己也想通了,攀登不是功利的工具。“登頂幺妹峰的新鮮勁過去后,隨著生活回到正常節奏,我發現吸引我的是純粹的攀登過程,不再有靠攀登什麼山來獲得認可的念頭,更多的反倒是希望能找到下一個高難度的目標,並開始為此准備,付諸行動。”

  對下一個目標,陳楚俊的期待是在今年能有機會走出國門,在全世界的群山之上展現中國新銳的攀登力量。“我覺得年輕一代的視野不能隻局限在國內的高山,有機會追隨全世界一流的攀登高手的軌跡,乃至開辟更多‘漂亮’的國外未登峰的線路,是我一個更大的心願。”

  人 物 名 片

  陳楚俊

  極限攝影師,“95后”高海拔攀登愛好者,第十六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攀登成就獎獲得者,戶外運動知名品牌The North Face簽約運動員,完成國內多座未登峰的攀登以及新線路開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