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瀘州重慶織密交通互聯網

2022年12月29日,記者從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出發,前往瀘州與重慶毗鄰地區。車輛駛出特興場鎮,一條雙向四車道瀝青公路平整、寬敞。
“這是連接瀘渝兩地的國道246線瀘縣立石鎮至龍馬潭區特興鎮段,昨天剛剛建成通車。以后,從瀘州主城區到瀘縣、重慶市永川區,又多了一條便捷通道。”同行的司機袁學兵說。
川渝互通,交通先行。瀘州和重慶之間的交通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怎樣?記者沿“路”探訪。
國道、高速、高鐵
三條“大動脈”連接川渝
國道246線瀘縣立石鎮至龍馬潭區特興鎮段上,仍有工人正在進行道路的收尾工作。
“目前開放交通的段落全長34.1公裡,起點位於永川與瀘州交界的瀘永橋,途經瀘縣立石鎮、雲錦鎮、兆雅鎮,以及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國道246線項目經理張宏宣介紹。
每隔不久,便能看見挂有渝C牌照的車輛駛過。貨車司機張龍升正停靠在路邊,檢查貨物:“車上裝著蔬菜,從重慶發往瀘州海吉星市場。現在,永川到瀘州不需要經過大大小小的場鎮了,最快隻需要1個小時。”
連接瀘渝的其他交通項目也進展迅速。
2022年10月1日,瀘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瀘州1小時可到重慶主城區,也為四川打開了一條新的東向出川通道。
從2017年起,瀘州市便與重慶市永川區共同謀劃、聯合設計、聯合建設、聯合執法監管,促成項目高效建設運營,帶動兩地互聯互通。
“積極做好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運用智能技術提高施工效率、合理調整施工工序和作業時段戰高溫……36個月工期僅用22個月完成,較計劃工期提前14個月建成。”瀘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半個小時后,記者抵達渝昆高鐵入川第一站——瀘縣雲錦鎮。路旁,渝昆高鐵瀘州東站高鐵站建設現場,兩台吊塔正在進行垂直運輸工作。
“現在已經完成了基礎施工,正在進行上部主體結構的施工。”瀘州東站項目負責人何佳城介紹,項目部通過合理安排工期、增加施工人員、設備等舉措,加快項目進展。
公交跨省
打通鎮村交通“毛細血管”
距離川渝省際公交發車還有十余分鐘,雲錦鎮客運站內,已經有不少背著空背簍、手提編織袋的村民排隊等候。
“今天要先坐省際公交到百和鎮趕場,再去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吃年豬湯。”說到公交跨省,雲錦鎮長潮村村民唐遠海喜笑顏開。“以前去一趟永川要花20多塊錢,現在公交車每天對開,去一趟隻要8塊錢。”
“瀘縣和重慶永川境內都有農村公交,但是互不往來。以前兩地百姓往來以摩托車和‘黑車’為主,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遇到節假日還漫天要價。”瀘州玄灘運業有限公司雲錦片區主要負責人康超回憶。2020年8月,為方便周邊群眾往返川渝兩地,瀘縣雲錦鎮至永川區朱沱鎮開行了省際公交。
車內的站點圖顯示,該線路開設了23個站點。依托瀘州東站高鐵站,雲錦鎮未來還有望開通更多省際公交線路。
與重慶市江津區毗鄰的合江縣白鹿鎮上,每天也有數輛省際公交穿行。
距離還在拉近。近期,連接瀘縣百和鎮—永川區朱沱鎮、合江縣白沙鎮—永川區朱沱鎮的2座川渝“聯親”橋竣工。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百和鎮四合村。新建的馬灘橋下,大陸溪穿流而過,橋上,車來車往。
“以前,四合村到朱沱鎮隻有小石板橋,人可以過,但不能通車,開車要繞一大截。現在村門口就有了大橋,周邊村民去朱沱打工、趕場方便多了。”百和鎮鎮長梁杰說,馬灘橋由兩地共同出資修建。近年來,朱沱鎮與四川毗鄰鎮村一直在拓寬省際公路縱深廣度,消除制約互聯互通的交通瓶頸。
當前,瀘縣、合江縣正依托軌道交通和內河航運優勢,加速與重慶的互聯互通。2022年以來,四川瀘州、重慶永川、重慶江津三地聯合實施渝昆高鐵瀘永江段、瀘永高速、江瀘北線、三環高速永川至江津段等8個交通項目,年度投資計劃94.9億元,實際完成投資94.95億元。(川觀新聞記者 范芮菱 瀘州觀察 龍欣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