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科技

53次!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新高

2022年12月30日09: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原標題:53次!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新高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趙竹青)北京時間2022年12月29日12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十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記者從火箭抓總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獲悉,這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58次飛行,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2年的第53次飛行,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2年發射任務圓滿收官,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首次突破“50+”。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新一代運載火箭佔全年發射比例約27%,也是近三年裡最高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面進入應用性發射階段,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研制能力和產業化發展能力邁上新台階。”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龍樂豪說。

  回顧2022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亮點頗多,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三型運載火箭用6次發射助力我國空間站“T”字基本結構建成、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一箭22星”創造我國一箭多星紀錄。同時,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實現了海上冷發射到海上熱發射的跨越、可重復使用運載器、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取得新進展……

  三型火箭六次發射 助力中國空間站建“站”大業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龐大、系統組成最為復雜、技術難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三款不同型號的火箭根據運力、發射軌道都有自己獨特的分工,相互補充,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三型運載火箭分別執行載人飛船、空間站艙段、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無論是從火箭運力、生產准備周期、發射地面支持系統恢復、發射隊員配備等方面都是最合適的。”龍樂豪介紹道。

  相較之前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空間站建造階段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載荷“重”、任務“密”。“天和”核心艙和“問天”“夢天”實驗艙重量均超過20噸,天舟貨運飛船也超過了13噸。“2022年,三型運載火箭6次發射將90余噸的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長征火箭的運載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龍樂豪說。

  除相應的運力要求外,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任務還對執行任務的火箭提出了“高可靠”的要求。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作為我國唯一一款載人運載火箭,經過研制人員不斷打造,全箭可靠性指標0.98,安全性指標0.997,保持了100%發射成功率,成為我國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專屬座駕。

  新模式新火箭助力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回首2022年,中國航天不斷開辟商業航天新模式,打造新火箭助力商業航天市場蓬勃發展。2月27日,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后將托舉的22顆衛星分別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不僅是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還創造了中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長八遙二火箭作為一枚“共享火箭”,其搭載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制單位。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形象地介紹這種全新的共享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拼車方案,為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門檻大大降低了。”通過這次發射任務的成功探索,未來火箭院將推進“共享發射”的常態化。

  2022年12月9日,捷龍三號固體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商業航天國家隊迎來新成員,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實現了海上冷發射到海上熱發射的跨越。隨著微納衛星、小衛星、星座組網等發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火箭院在研制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同時,運用純商業模式研制了捷龍系列運載火箭。火箭院捷龍三號火箭總指揮金鑫介紹,捷龍三號作為捷龍系列火箭的第二位成員,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火箭再添新丁。捷龍三號火箭採用四級固體發動機串聯布局,總長約31米,箭體最大直徑2.65米,最小直徑2米,總質量約140噸,可以將1.5噸的載荷送到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同時,擁有直徑3.35米和2.9米兩種構型整流罩,能夠與多種星箭接口適配,滿足多種衛星安裝要求。具有運載能力強、整流罩包絡空間大、發射方式多樣化、經濟性好、履約周期短,發射效率高等特點。“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是面向未來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發射需求而打造的一型高性價比、高可靠、快履約、快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金鑫說。

  創新驅動 不斷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

  運載火箭作為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了中國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廣度。2022年8月26日,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自主創新,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在國際上率先研制了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特點的升力式亞軌道重復使用運載器,深度融合了航天航空領域先進技術,可像火箭一樣起飛、像飛機一樣返回。運載器在火箭發射工位點火發射,自帶動力垂直起飛上升至最高點,依靠氣動力減速,無動力水平返回,最終完整著陸於機場。回收的運載器經檢測可多次重復使用,顛覆了傳統運載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賴發動機多次啟動以減速返回的飛行模式,更有利於未來實現航天運載器的航班化運營。

  龍樂豪介紹,為滿足中國載人航天長遠需求,大幅提升進入空間能力,火箭院正在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重型運載火箭。載人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70噸,預計2027年前后完成首飛。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箭體直徑達到10米級,高度110米左右,研制成功后低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150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50噸以上,爭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據悉,2023年中國航天將維持高強密度發射態勢,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還將開展空間站運營階段發射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悉數亮相執行相關發射任務。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