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借助浙川東西部協作平台

四川特色農產品出“山”入“海”

2022年12月07日08:0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特色農產品出“山”入“海”

  浙川東西部協作

  12月1日,浙江杭州,“天府鄉村”公益品牌產品推薦銷售周暨2022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洽談會上,通過“雲簽約”方式,甘孜、廣元、自貢等地的企業與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浙江)有限公司等採購商陸續達成合作意向。截至當天16時30分,簽約總額已近6.1億元。

  “消費幫扶是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四川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浙川兩省充分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幫扶的積極性,著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提升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有效擴大消費。

  借助浙川東西部協作平台,四川特色農產品由“山”出發,一躍入“海”。

  提質量,拓渠道

  四川物產豐富,是農副產品大省,但部分地區仍存在農產品樣多量少、加工不專、銷售不暢等現象。

  “以雷波縣為例,分散性不僅體現在銷售端,還在種植、生產端。”來自寧波市象山縣、挂職雷波縣副縣長的何衛林表示。

  要想解決問題,得從農產品質量抓起。“定點銷售雖然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但從長遠角度考慮,如果不改進產品質量,最終會被市場淘汰。”何衛林表示,“我們將象山的有益嘗試引入雷波,引導雷波企業適應市場、良性競爭。”

  要贏得市場,需要強化幫扶產品的市場屬性。一是建立產品反饋機制,設定產品評價指標,舉辦雷波農特產品推介會和美食品鑒會,邀請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負責人及消費者對產品打分,根據產品評分定期調整政府專項採購目錄。二是建立招標評價機制,將參與招標的企業誠信度、原料產地、帶農戶數等納入採購評價條件,促進企業自我提升。

  此外,浙川還在多地共建農特產品加工園區,引進龍頭企業,通過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經濟價值。

  拓寬銷路方面,浙川還積極促進傳統生產銷售企業通過發展電商轉型升級。

  四川食為天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曉東告訴記者,公司2014年成立,原本以外貿為主,向日本、韓國出口食用菌、水果、魔芋等深加工食品,但受疫情沖擊,影響比較大。“借助浙川東西部協作的東風,我們及時轉向,少走了許多彎路,擁有了穩定的客流。”韓曉東說。

  蒼溪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副局長黃瓊介紹,通過培養電商運營人才等,食為天這樣的企業實現了國內市場的從零起步,短時間內新開淘寶店鋪10家。

  補短板,促流通

  有了好產品、好銷路,農產品要出“山”入“海”,還需要完善的物流倉儲。

  象山、雷波兩地就建設了“兩地倉”,在雷波縣設立了聯絡點和採購倉儲基地,在象山建設涼山消費幫扶產品展櫃和物流倉儲空間,並引入商業保險保障物流。“實現點對點運輸,降低了運輸成本,還保証了產品新鮮度。”何衛林說。

  “玩轉”電商,還需要打造場景。綿陽市北川縣永昌鎮巴拿恰商業街上,“藏”著一個熱鬧的直播間,羌繡工藝品、民族服飾、臘肉、香腸等特色產品在這裡輪番上場。

  “這是北川24個‘村播計劃’示范直播間的其中之一。”衢州市柯城區挂職北川縣政府辦副主任鄭偉星介紹。

  “村播”,顧名思義,就是將直播間輻射到村一級,培養接地氣的農民主播。“通過打造示范直播間,優秀主播的農產品年銷售額漲至百萬元以上,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鄭偉星表示。今年以來,直播間的打造從縣城發散,輻射周邊14個鄉鎮,進一步擴大北川農特產品及文旅產品知名度,實現了消費幫扶升級。(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