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 五十余載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

生前不斷探索民族聲樂之路 曾創建民族聲樂“七字標准”

2022年11月16日09:28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 五十余載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

中國音樂學院11月15日發布訃告,著名聲樂教育家、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因病醫治無效,於11月15日11時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學生戴玉強透露

  恩師睡夢中離開人世

  “先生最近幾天狀態都挺好的,精神頭兒不錯,昨晚還跟從上海趕回來的兒子聊天,今早起來喝了稀飯,一切都正常,跟旁邊的人說著話就睡著了。”金鐵霖的學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向北京青年報記者透露,金鐵霖先生是在睡夢中去世的,走得很安詳。“他沒有任何痛苦地走了,這是福氣,功德圓滿。金老師為中國培養了這麼多聲樂人才,為音樂事業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他在渡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渡自己。作為他的學生,我們要做的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傳承下去,不計任何得失地去培養下一代。”

  擅長分析演唱方法

  從歌唱演員到聲樂老師

  金鐵霖1940年出生於哈爾濱的一個醫生世家,但他從小卻對音樂情有獨鐘。1960年8月,金鐵霖以優異的成績從2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入了當時全國的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成為整個長春考區唯一被錄取的考生,受教於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沈湘,開始走上專業的藝術道路。

  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習,培養了金鐵霖扎實的藝術功底,帶給了他受益終身的收獲。而在學好自己課程的同時,金鐵霖很擅長分析同學或者某個聲樂演員的唱法,經常琢磨這個音他們是怎麼唱的,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沈湘教授發現了金鐵霖的與眾不同,有意引導他往聲樂教學方向發展。1963年,尚在中央音樂學院讀大三的金鐵霖就已經開始帶學生了。1965年,金鐵霖大學畢業分配后作為歌唱演員進入中央樂團,成為了一名職業歌唱演員。同時,他仍然兼任聲樂教學的工作。

  “我挺喜歡聽別人唱,看別人表演,對別人唱得好壞,我也喜歡動腦子考慮考慮。”多年前,金鐵霖曾表示,自己對聲樂教學有天生的興趣。“我是唱男高音的,但不管是男聲、女聲,高音、中音還是低音,我都喜歡聽,很喜歡琢磨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我對這個特別感興趣,后來就從事了老師的工作,我就把它當做自己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探索民族聲樂

  研究出一套“金氏唱法”

  在長期的民族聲樂教學實踐中,金鐵霖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道路,推出了獨樹一幟的“金氏唱法”。

  上世紀60年代,金鐵霖被納入“樣板團”,原本學習西洋聲樂的他,開始每天跟著京劇老師吊嗓子,學習用中國傳統京劇的唱法發聲。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學習,金鐵霖對經典“樣板戲”非常熟悉。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令他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於是,他開始思考,西方聲樂有自己的規范性唱法,而中國傳統唱法是否可以融合中西方的發聲方法,唱出既可以代表中國,又能被其他國家接受的聲音。

  帶著這個問題,金鐵霖在民族聲樂之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金鐵霖認為,新的民族聲樂應該是一種融合的聲音,既有中國傳統唱法中真聲的明亮,便於表現我們自身的民族語言,又應該有美聲的柔和、圓潤和高音華彩,而且沒有明顯的換聲痕跡,這樣,就能使中西方音樂得到最大程度的完美融合。

  1981年,金鐵霖告別閃光的舞台,進入中國音樂學院,專注於教師工作。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他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道路。1985年起先后任聲樂系副主任、聲樂系主任﹔1996年至2009年9月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金鐵霖提出了中國民族聲樂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給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以嶄新的學術定位並作為民族聲樂發展的方向,他為此做出了大量開創性的努力﹔他創建的民族聲樂“七字標准”即“聲、情、字、味、表、養、象”,為民族聲樂人才的選拔、培養及民族聲樂比賽的評判奠定了客觀的標准﹔他辯証地提出了聲樂學習三個階段的理論以及一系列完整的、富有創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同時他將歌唱訓練特有的“啟發式感覺教學”進行了完善和創新,使聲樂教學活動變抽象為具體,化繁難為簡易,從而能夠在短時期內解決聲樂訓練中的諸多技術難題,獲得了高層次聲樂人才的高成才率。

  桃李滿天下

  對學生傾注了無私的愛

  從教的半個多世紀裡,金鐵霖培養了眾多聲樂表演人才,閻維文、張也、戴玉強、吳碧霞、李丹陽等著名歌唱家都曾跟隨他學習。金鐵霖非常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金老師無論是眼界還是思想上都比較開放,對學生的發展不拘泥於一個固定的模式,他很支持學生自己的創意和想法。”1999年,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金鐵霖。她對北青報記者透露,自己當時想做中西聲樂藝術研究的嘗試,想邊學民歌邊學美聲,就把這個想法和金老師說了,他非常支持。“金老師建議請中央音樂學院的郭淑珍教授做我的美聲唱法導師,金老師還主動請郭淑珍老師吃了三頓飯,說服郭老師來帶我,我非常感恩。在我們藝術行當裡很注重師承關系,金老師能有這樣的胸懷去接納學生渴望求知的欲望,甚至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學生實現理想,這非常了不起。”

  金鐵霖在專業上嚴格要求學生,但是在學生眼裡,課堂氛圍卻是輕鬆愉快的。吳碧霞透露,“金老師的課堂很陽光,上課的時候,並不是死板的老師說我唱,而是在交流中完成的,很輕鬆愉快。”吳碧霞透露,金鐵霖的教學很有方法,“他會把自己研究的理論在黑板上通過人體結構圖標注出來,時刻警示學生們注意在歌唱中調節”。

  晚年的金鐵霖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吳碧霞去年還在學校裡見到金鐵霖,“當時他正在去琴房的路上,我扶著他一起走到大教室,邊聊邊走,他去給學生上課。教室的黑板上寫著他對於聲樂的理解。他說話很緩慢,眼睛裡滿含著期待,很開心看到自己的學生。”

  作為一名潛心耕耘大半輩子的教師,金鐵霖對學生傾注了大量無私的愛。即便學生早已畢業,金鐵霖也一直關注著他們的成長,為他們所取得的成績驕傲自豪。

  金鐵霖生前曾回顧自己半個多世紀的聲樂教學生涯,感觸最深的,並不是多年來桃李滿天下帶給他的光環和成就,而是從學生身上收獲的自我成長。“從帶學生到現在,他也在進步,我也在進步,大家都在進步,對我們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學習。”他說。(文/記者 田婉婷)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