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鞋攤”變“鞋吧”的啟示(觀象台)

蕭 然
2022年11月16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隻要市場需求還在,一些傳統手工業和傳統服務業必然會有存在的空間。跟上新的消費需求、服務訴求,主動升級迭代,傳統也會重現生機

  

  每到換季,妻子就會拎著幾雙穿了幾個月的鞋子,去附近一家超市裡的修鞋店打理一番。幾天后取回來,舊鞋幾乎和新買的一樣。

  上點歲數的人可能還記得,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即便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修鞋攤也很常見。類似釘個鞋掌,粘粘開膠的鞋底,甚至換副鞋底這樣的活,能夠養活一個修鞋攤。而一個修鞋攤背后,往往就是一家老小的生計。

  進入21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城市治理的日益規范,這類散布在城市角落的修鞋攤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細細想想,即便今天我國已建成全面小康,老百姓整修鞋子的需求依舊存在。現在,一雙好一點的鞋子,動輒幾百上千元。對於絕大多數家庭而言,都舍不得舊了臟了就淘汰。因此,整修鞋子的需求並不會隨著街頭修鞋攤的消失而消失。

  出於好奇,我專門和妻子去這家小店看了看。結果大開眼界。修鞋店雖然很小,但是,裝潢很時尚,店名也變成了“鞋吧”。裡面的設備,早已不是記憶中的釘錘和笨重的手搖縫紉機,而是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機器設備,再加上店面的燈光效果,鞋吧與周邊的時尚店鋪很融洽,沒有絲毫違和感。與店主簡單交流幾句得知,這家店已經開了10多年,多數都是回頭客,業務量很飽滿。

  從修鞋攤到鞋吧,從修理鞋到打理鞋,這樣的變化,讓筆者頗為感慨。

  仔細分析,隻要市場需求還在,一些傳統手工業和傳統服務業必然會有存在的空間。跟上新的消費需求、服務訴求,主動升級迭代,傳統也會重現生機。

  比如鞋子,過去希望它穿得久,根據這個市場需求,那時候的修鞋攤,最多的業務是釘鞋掌和縫補開綻。而現在的需求從耐久轉為美觀,因此清潔和整型成為主流。如果還是靠釘錘和錐子這類工具,靠釘鞋掌縫開線這類技能,顯然無法滿足市場的新需求,這樣的傳統修鞋攤,就是繼續在街邊經營,恐怕也很難賺到錢。

  相反,像這家新型鞋吧,面對升級的需求,主動跟上時代,升級生產設備、服務技能和經營理念,就會趕上時代的列車,獲得更穩健、更精彩的新生。

  願更多傳統產業的從業者,能像這家鞋吧店主一樣,找到應變發展的新生之路。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6日 18 版)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