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綿陽

創新活力足 發展動力強

本報記者 王明峰
2022年11月16日06: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1月12日,搭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准時點火發射。從神舟一號到天舟五號,大量大國重器中有“綿陽造”的身影﹔從技術成果交易平台到“雲上科技城”“雲上大學城”,“綿陽探索”正不斷留下科技創新的腳印。

  11月16日,第十屆科博會在綿陽召開。近年來,科博會已成為根植四川、服務西部、面向世界的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平台。從科博會看綿陽,看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綿陽的實踐與探索,綿陽正一步步邁向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並借此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綿陽從院所、高校等遴選了53名科研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擔任科技助理,助力打通科技創新需求端和供給端。

  從10月開始,科技助理李賀就忙個不停,梳理產品信息,積極對接四川各個高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西部(成都)科學城……“希望有更多‘高精尖’‘接地氣’的科技創新成果在科博會上亮相。”李賀坦言。

  如何跨越時空距離,在更廣范圍內促成科技創新合作?去年,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了玻璃晶化控制技術中一項難題,該公司將技術需求“拋向”“雲上大學城”。很快,武漢理工大學“接單”,提出技術解決方案成功“揭榜”,目前已開展聯合攻關。

  拉開“雲上大學城”“雲上科技城”的建設時間軸,從構想、建設,到可視化合作成果落地,總共花了不到8個月時間。這期間,綿陽引進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17家機構入駐,同時加快載體建設,線下物理空間已裝修完畢,合作項目可實現“拎包入住”。

  從“雲上”到“地上”,綿陽正依托雄厚的科教資源,借力科博會的東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成果轉化塑造新優勢

  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擁有一批科研院所,科技底蘊深厚。探索打破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壁壘,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這是綿陽肩負的重要使命。

  在正電子放射性同位素這一賽道,綿陽早已打開局面。從2007年立項,歷經10年科研攻關,10月17日,“綿陽造”首台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在四川省科學城醫院投入使用。

  生產商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杜洋介紹:“國產回旋加速器的推出與投入使用,意味著解決了醫院正電子同位素與藥物來源的問題。對患者而言,PET—CT設備的成本變低,患者做檢查的費用也變低了。”

  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擺上“貨架”,幫助綿陽在多個領域開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

  為此,綿陽引入金融活水,幫科技成果與金融機構“牽線”,破解信息壁壘。10月28日,中國(綿陽)科技城科創基金小鎮開鎮運營,目前已有13家金融機構入駐,管理基金25隻,規模268億元。走進科創基金小鎮,周邊已逐步建成公寓、酒店、商場、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可全方位為基金小鎮提供會議洽談、酒店住宿、商業路演等功能配套。

  以內外結合釋放新動能

  “看好綿陽的投資環境,對未來合作充滿期待!”從深圳到綿陽,深圳艾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麥文煉此行除了參加第十屆科博會,還將和涪城區簽訂一項總投資105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從今年5月開始對接,到東莞推介會上再次發出“邀請函”,綿陽的誠意和真抓實干的精氣神,贏得了艾伯科技的認可。

  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綿陽主動走出去,學習經驗做法,展示創新成果,在全國范圍內找目標、找商機,在更大領域促進合作。

  眼下,正是決戰沖刺的關鍵時刻,綿陽全力以赴,以內外結合協調項目招引與企業生產、項目建設。

  11月14日20時,埃克森新能源項目施工現場,“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12個大字格外搶眼。為搶工期,500多名工人正輪班施工作業,項目部副經理姚明鑫正和同事討論施工建設內容。作為綿陽今年招引的百億項目之一,埃克森新能源項目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更多的項目持續釋放新動能。今年前三季度,綿陽新簽約項目212個,簽約金額超過2000億元、增長52%,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04個,為綿陽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積蓄了深遠后勁。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6日 08 版)
(責編:彭茜、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