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巴中通江縣:因地制宜繪就文旅融合絢麗畫卷

2022年11月11日07:4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通江縣:因地制宜繪就文旅融合絢麗畫卷

“中國紅軍之鄉”“中國溶洞之鄉”“中國銀耳之鄉”……這些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獲得的美譽。

通江地處川陝交界處大巴山、米倉山南麓。在這裡,神秘的巴人文化訴說遠古傳奇,厚重的紅色文化銘刻崢嶸歲月,奇絕的溶洞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味美的銀耳令人流連忘返,燦爛的民俗繪就絢麗風情畫卷。

近年來,通江以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和王坪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核心,深耕“綠色”生態和“紅色”文化兩大核心資源,深入推進農旅、交旅、文旅、茶旅等融合發展,成功創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

立足核心資源 做強文旅品牌

位於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的王坪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包括千秋大道、鐵血丹心廣場、無名烈士紀念園、英烈牆、川陝蘇區紀念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紅軍街、王坪新村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也是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是全國唯一由紅軍親手為犧牲戰友修建的陵園,也是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

走進諾水河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千峰競秀,碧水中流,孤峰兀立,林茂谷深,溶洞密布,怪石叢生,目前已探明的溶洞達128個。景區不斷完善旅游要素,設置了觀光電梯、高空溜索、水上漂流、絕壁棧道等娛樂項目,打造地質研究研學戶外課堂。

這樣的厚重“紅色”與生態“綠色”,正是通江最靚麗的底色,也是通江最為突出的核心資源。

近年來,通江針對縣內“紅色”“綠色”資源分布實際,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5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森林康養示范基地等“國”“省”字號旅游品牌24個。通過文旅品牌創建,全面提升了景區基礎設施和景區品質。

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巴文化、翰林文化、石窟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通江高標准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成功申報世界級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清單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歷史文化名鎮1個、傳統村落15個。

實施“+旅游”融合發展戰略,通江開發地質研學、紅色教育、森林康養、水上休閑等系列旅游產品,立足紅軍文化、銀耳文化、溶洞文化主題挖掘,開發通江銀耳、富硒茶葉、巴山土豬等大批通江特色產品。“目前,通江已推出巴山剪紙、蜀繡、根雕等50余類100余種文創產品,建成紅城映像、鋪子嶺客棧等8家文創產品示范店。”通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完善產業要素 做熱文旅消費

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通江不斷完善旅游要素,構建全域化旅游格局。全國首條以紅色為主題的鎮廣高速王(坪)通(江)段全線開通,米倉大道、諾水大道一級公路等交通干線加快推進,區域“井”字形交通“大動脈”加快形成,縣域旅游大環線和圍繞縣城周邊的旅游小環線公路整體提升,縣城旅游集散中心至A級景區公路均達到二級公路標准,城區抵達主要鄉村旅游點的公路達到等級公路標准,旅游專線、客運班車直抵景區,全縣“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日臻完善。

在此基礎上,通江持續抓實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旅游產品結構調整,推出更多更新旅游精品路線和產品業態,促進文旅消費——

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王坪國家4A級旅游景區、空山戰役紀念園為節點,推出賞迷人山水、憶崢嶸歲月、傳百年精神、守初心使命、做時代新人的紅色記憶研學游﹔

以通江銀耳博物館、諾水河國家4A級旅游景區、臨江麗峽、空山天盆景區、唱歌石林景區、南教城林場為節點,推出探金凝玉砌的溶洞、訪奇石嶙峋的群峰、觀飛泉瀉壁的峽谷、品綠色生態的珍饈、觀雲中天盆、賞世外桃源的天然氧吧康養游﹔

以鷹歌葡萄庄園、東郡水鄉、方山田園、壁山森林公園、新華田園、三李故居、梨園壩古村落、紅雲崖民俗村為節點,推出感巴人遺風和農耕文化、思古村幽情、品巴茶清香、醉田園牧歌的美麗鄉村休閑游。

推進全域旅游 做美現代鄉村

通江縣民勝鎮方山新村,好山好水迎來游人。作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方山新村探索打造集鄉村觀光、果蔬採摘、生態養殖、餐飲住宿、兒童游樂、體育運動、休閑觀光於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呈現出“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美麗畫卷。

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通江將文旅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依托銀耳、茶葉等特色產業園區,通江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建成茶旅融合、果旅融合、菌旅融合等特色產業園區25個。大力支持紅雲崖、梨園壩等1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發展鄉村旅游,建成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旅游扶貧示范村16個、鄉村振興示范村8個、水美新村1個,獲評四川鄉村旅游強縣和四川省旅游標准化示范單位。

實施“旅游+城鎮化”戰略,大力植入“紅色文化”,高標准打造通江縣城紅軍特色街區,完成紅軍街立面改造和紅軍廣場整體提升。以壁山森林運動公園、譚家河濕地公園、高明城市公園為依托,大力發展夜游經濟,“譚家河月光經濟帶”正成為全縣旅游新的增長點。

截至目前,通江推進文旅發展的社會效益持續放大,建成方山新村、東郡水鄉等鄉村旅游示范村35個,成立剪紙、蜀繡等文創企業10余家,通過全域旅游提供就業崗位達5.7萬余個,年均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億元。通江銀耳節、諾水河溶洞旅游節、梨園壩民俗文化節、巴山年豬文化節、新場油菜花節、擂鼓寨桃花節等特色生態民俗文化活動吸引力持續增強。

下一步,通江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旅融合上做文章,做足紅雲崖村、漁池村、三李故居、梨園壩、元頂花海等鄉村旅游景點的“吸睛點”,為縣內游客和周邊縣區游客推出更多一日游、周末游產品。(熊玲 程聰)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