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接受新事物?權威專家來支招
2022年10月25日15:5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2年10月是我國第13個“敬老月”。本月,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特別推出老年專題,該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鄒守康針對當下老人面對新事物“不想學”“學不會”的情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以及老年人及其子女可以採取的舉措。
鄒守康解釋,老年人很難接受新事物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生理因素,由於大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不同腦區的腔隙性腦梗塞、局部皮質的腦萎縮等因素,導致了老年人學習能力等認知功能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因為對新事物、新方法的否認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犯錯的概率,老年人則以獲得及時的滿足為目標(即活在當下),這也導致了老年人更容易待在熟悉的“舒適區”,而不願意去接受新事物。
關於如何幫助老年人接受學習新事物?鄒守康建議,首先,子女要鼓勵家裡的老人去接觸新事物,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要及時地給與幫助。其次,子女可以有意識地與老人進行一些智力方面的活動,幫助老人減緩認知功能的退化,比如每周陪老人下幾次棋,陪老人打幾次扑克,帶著老人去圖書館、去科技館看看外面的事情等。第三,子女們要對老人的認知功能有客觀的評價,即評判哪些事情對他們來說是可以完成的,哪些事情對他們來說是難以完成的。在此基礎上,選擇在老人能力范圍內的新事物進行探索和學習,這樣可以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這種小的成就感同樣會給讓老人們更願意學習和探索。
鄒守康介紹,不斷適應新事物是一種對抗衰老、預防痴呆的有效方式。作為老人自己,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去更好地適應新事物,比如:做適當的有氧運動,多吃健康的食物,多參加包含記憶、邏輯推理、常識等內容的文娛活動。老年人還可以深入年輕人的生活,接受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觀念,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融入子女們的生活,也可以讓自己的心態更加年輕,使自己的身心更加愉悅。(實習生魏詩涵)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