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四川報告:鄉村振興進行時>>治理有效薈萃

【四川報告·鄉村振興進行時 | 治理有效薈萃】

石梯村的鄉村振興進行曲

——記廣漢市連山鎮石梯村黨委書記鄒華彬

楊俊富
2022年09月20日14: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7月下旬,頂著三伏天的熱浪,走進廣漢市連山鎮。我驚訝地發現,連山鎮的地貌特征與它的名字很不相符,其實根本沒有山,何來“連山”。於是,我懷疑取名之人有沒有到過連山,也或許是本地先民久居平壩,出於對山的一種渴望?

遼闊的平原上,生長著蔥郁的水稻、玉米、瓜果、蔬菜,滿眼的綠,漫向目光的盡頭。一座座風格各異的漂亮民居,如碩大的花朵,盛開在欣欣向榮的田野之上。水泥道平坦、寬闊,如蛛網般縱橫交錯,把這些民居緊密串起,伴隨河流歡快的節奏,演繹著新時代的交響樂。

石梯村是連山鎮的一個普通村落。在成都平原上,有成千上萬個這樣平實而充滿生機的古老村子。然而,石梯村又有著與眾不同的炫目和精彩。

石梯往事

車子從通往連山鎮的主路拐上一條6.5米寬的通村水泥道時,我發現村道特別干淨整潔,想用目光搜尋一個白色塑膠袋或香煙盒,都難以實現。沿途兩邊,擠擠挨挨地站著半人高的木槿菊,像兩列迎賓隊伍,舉著金黃的酒杯,熱情而友好地相迎。木槿菊的隊列,從入村口一直跟隨水泥道簇擁到村委會門口、農院的門口。而石梯村黨群服務中心那一面高高飄揚的紅旗,更是格外鮮艷奪目。

村貌生機勃勃,村容整潔秀美,村民滿臉幸福,這是我進入石梯村的第一印象。難怪石梯村在2020年榮獲德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村黨委榮獲德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2021年又榮獲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這些成績和榮譽的得來,都與村黨委書記鄒華彬20年的黨性堅守和付出分不開。而他本人,在2022年7月1日,又被廣漢市委組織部評為“百名優秀基層黨委書記”。

石梯村的村名是有來歷的,與村裡一座名叫鄒家老院的大院落有關。鄒家老院是清朝鄒姓一大戶人家所建,因本地地勢平緩低窪,每遇大雨時都遭水淹,在修建大院時,為避免房內進水,主人特意把宅基地填高,在院子大門口,碼砌了十步石梯才能進得去。

1969年1月,鄒華彬就出生在這座住有67戶、有親緣關系的鄒氏族人的古老大院落裡。他現在清楚地記得,兒時每遇漲水,隻需站在石梯上就能洗腳。

石梯村的村名,就由十步石梯得來。可惜,現在石梯已毀。

鄒華彬是2003年擔任石梯村村支書的。提起當年擔任村支書的經歷,鄒華彬的表情有點凝重。他說,我有點對不起我的父母和妻子,因為當年我撒了個謊。

鄒華彬1989年參軍入伍,第二年因在部隊表現突出,被組織吸收為黨員,后在部隊立過三等功,榮獲優秀士兵、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10余次。在武警甘肅總隊當了12年兵后,2000年鄒華彬帶証轉業回家,等待安置工作。工作沒等來,卻等來了連山鎮黨委書記和鎮長。

這是2003年9月,鄒華彬和家人都以為兩位領導是來家訪,要安排他到鎮政府工作。一陣交談下來,才明白兩位領導是來動員他擔任石梯村村支書。父母和妻子聽了,強烈反對,弄得書記和鎮長都有些尷尬。

他們的反應那麼強烈,是有道理的。在3個月前,村干部已經集體辭職,村上的工作處於癱瘓狀態,鎮上臨時安排了兩名鎮干部代理石梯村日常村務工作。

村干部為何集體辭職?當然是當不下去了。他們的理由是村民太“刁”。“刁”到啥程度?就在村干部辭職的前兩天,一群村民提著旱死的秧苗到村委會反映,說秧苗都干死在田裡了,你們還有閑心喝清茶?要求村干部去看看,幫助解決放水救苗問題,不要隻管天天吆五喝六喊交雙提款。庄稼沒收成,拿一捆干稻秧交給你們,行嗎?

群眾的質問帶著深深的怨氣。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大罵開了。村民們一激動,就砸了村委辦公桌和門窗玻璃。

石梯村是靠放人民渠水泡田插秧。而水源閘門在隔壁旌陽區的八角鎮,13公裡路遠,屬尾水,放水是村裡歷年的老大難問題。因此,部分村民抗拒交雙提款已多年,干群矛盾十分尖銳。上一任老村支書為收拖欠款,曾帶著一群社會青年給自己壯膽,去六組收拖欠戶的錢。這下可激怒了群眾,被群眾軟禁在大院裡,還是鎮派出所來人,才“解救”出來。他的村支書職位,也就在那次被群眾罷免了。

老支書下台后,村長繼任書記。村委班子在他的帶領下,沿著老路走,群眾要辦事,要麼不理睬,要麼就得“吃喝拿”,干群關系更惡化,才造成了村委辦公室被群眾砸后集體辭職的結局。

村裡這樣的現狀,家人怎會同意鄒華彬去當這個村支書?再者,他還是帶証等待國家安置工作的轉業軍人。世代務農的父親,是多麼期望自己兒子有一份穩當體面的工作,那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村裡的這些情況,鄒華彬是知道的,父親還是又給他提示了一遍。他聽后心情沉重:村裡群眾與干部之間的矛盾已經根深蒂固,一時肯定難以化解。要是當不好村支書,也如同前兩任的下場,被群眾罷免,不僅自己沒面子,也丟了家人的臉面。但鎮黨委書記找自己談,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

想到這裡,黨員的擔當、軍人的血性戰勝了內心的顧慮。“這個村支書我得干。”鄒華彬在心裡堅定地對自己說。

走馬上任

2003年10月24日上午9點左右,石梯村委會破敗的壩子裡,村黨支部書記投票選舉熱烈進行。全村70余名黨員,除了幾名在外務工人員沒回,到會65名黨員全投了贊成票。

當主持選舉工作的鎮黨委領導宣讀選票結果,念出“全數通過”時,台下響起“嘩啦啦”的掌聲。熱烈的掌聲中,鄒華彬哭了。

鄉親們眼中鐵骨錚錚的軍人居然哭了,太意外了。黨員們意外,鎮黨委領導意外,鄒華彬自己也意外。想起自己走過的歲月,苦不怕,累不怕,就怕濃情把心化。鄒華彬再苦再累,都沒流過一滴淚,這次居然被全村65名黨員的信任把淚腺惹崩潰了。

鄒華彬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向全村黨員和鎮黨委領導作了簡短的承諾:“我是個有13年黨齡的黨員,我也是個轉業軍人,我會用一個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我會以一個軍人的堅韌不拔為全村人民服好務。廢話就不多說,你們看我今后的實際行動。”

鄒華彬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父親耳朵裡,把一心盼望兒子有一個按月拿工資的穩當工作、為家庭撐面子的父親,氣得吹胡子瞪眼睛。

為了過父親這一關,鄒華彬撒了一個讓他終身遺憾的慌。他說:“爸,這就是鎮黨委給我安排的工作,與其他村支書不同,我是按月拿工資呢。”父親這才同意他當村支書。這個謊言一撒就是17年,直到前年父親離世,都還以為他當這個村支書是政府安排的工作。他后悔自己沒有勇氣告訴父親,現在想告訴他,已經來不及了。

鄒華彬走馬上任村支書,做的第一件事是入戶,了解社情民意。2個月下來,他整理走訪記錄,發現群眾反映最多的有3條:一是“親情保”﹔其次是原來的村干部不辦事,辦事得“吃喝拿”﹔第三是困難戶沒得到任何關愛。

要改變村委班子在群眾眼裡的形象,獲得信任、重塑威信,就得拿出實際行動。鄒華彬立馬開始了清退“親情保”的工作。何謂“親情保”?村干部把不夠國家規定享受低保條件的親友,定為低保戶。而真正的低保戶,比如走訪中發現一組的肖大娘,70多歲的老人,兒子在外流浪多年未歸,3間土坯房殘破不堪,下雨就漏,過得十分清苦,卻被排擠在低保戶之外。

鄒華彬第一次以村支部名義,組織召開了全村黨員會議。通過到會的40余名黨員評議,把肖大娘及村裡另外兩個困難戶納入低保戶,同時清退了那幾戶不合理的“親情保”。最后,鄒華彬還提議全體黨員獻一點愛心,為肖大娘捐一點錢,幫她翻蓋維修房屋,10元、20元都行。說完,他率先摸出身上的煙錢100元放在桌上。這一次40多名黨員捐資1000余元,由村上請了匠人,對肖大娘家的房頂進行了全面翻蓋,花去600元工錢,余下的全給了她做生活費。

鄒華彬第一件為民辦的實事——清退“親情保”,讓群眾在新一屆村委班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接下來召開了一個全村村組干部會議。他在會上說:“村組干部必須改變以往的作風,轉變服務態度,重塑班子威信,才有凝聚力。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我們是共產黨的干部,不是來當官的,是為人民服務的,群眾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不能推、不能拖,能解決的就地解決,不能解決的,解釋清楚,或請示上級部門解決。若再發現有人‘吃喝拿’,就地罷免,絕不含糊,包括我本人。我接受大家監督。”

簡短的發言,鄒華彬說得鏗鏘有力,並把上面的講話形成管束村委班子的制度,貼在村委會公示欄,讓全村群眾監督。

鄒華彬又在上任后第一次組織黨員過組織生活時,自己帶頭,高舉右手,面對黨旗,重溫誓言。他強調了一句,誰破壞了黨員形象,誰就主動申請退出。

沖鋒在前

黨員干部是干什麼的?就是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沖鋒在前。鄒華彬這樣說,也這樣做。

石梯村是嚴重缺水村,水田灌溉全靠13公裡外的人民渠水供給。泡田插秧時節,因以前沒有按照排班順序放水,村干部又不前往協調,盡管各組組織數十人沿途守水,奈何人家近水樓台先得月,等水放到石梯村,就隻有很小一股。每年都有一些村民因放不到水不能插秧,也有插下秧放不到水而被旱死的。這些現狀,以前的村班子沒有積極幫助老百姓解決,造成了村民不交雙提款和前面講述的現象。鄒華彬上任時,村民因插不上秧等原因而拖欠雙提款4.7萬元。

2004年5月前后,鄒華彬為解決村上放水難的問題,在大家都忙著搶收小麥、油菜時,他不僅不幫家裡搶收,還一連幾天騎摩托出門,早出晚歸。

鄒華彬到底去了哪裡,干啥?村民們和家人都不知道。有村民說:“肯定去外面搓麻將喝清茶去了。”晚上妻子和父親問他,他也不說。父親聽到村裡人的閑話,提醒他要注意影響。他卻說:“爸,你放心,我是在辦正事。”

放水泡田了,最著急的是各組組長。插不下秧,今年的雙提款又難收,便紛紛跑來找鄒華彬書記,問詢今年放水的安排。鄒華彬說:“你們放心,今年放水我一個人去就夠了。你們回去給群眾開個會,按田塊遠近安排個接水順序,就在各自田塊等著接水。”組長們都不相信,以為鄒書記在開玩笑。但看他表情,一點也不像開玩笑。一時間,組長們都糊涂了。但是,輪到石梯村放水時,鄒華彬真的一個人去了。他在摩托車上捆一把鋤頭,一溜煙地出了村。第二天一早,人民渠的水伴著摩托車的轟隆聲,順著小水渠進村了。村裡人從沒見過那麼大流量的水入田。水流量大,泡田也快,以前半月也泡不完的田,不到10天全村就水汪汪一片。

原來,鄒華彬出去的那幾天,是找鎮政府水管站工作人員與人民渠管理處協調沿途村的放水流程,商定了詳盡的放水時間安排,尤其是對沿途村民的管束落實到各村支書負責,才再沒出現偷放水的現象。

這一年,石梯村第一次做到滿栽滿插,村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7月1日之前,拖欠雙提款的村民,主動來到村委會,全部補交了。上一屆班子認為最難收的4.7萬元拖欠款,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收齊了。

2017年,全村沖刺脫貧摘帽關鍵時刻,最后一戶建檔立卡戶田春禮卻舍不得拆掉住了一輩子的破舊老土坯房。按照“五改三建”的要求,他家就這“一建”還沒達標,脫不了貧。鄒華彬和脫貧工作組成員上門做思想工作不下20次,他都不答應。這可把性急的鄒華彬急慘了,好幾夜都沒睡著覺。最后,他親自跑去德陽找到田春禮的女兒,把她接回村,運用“親情戰術”,才把石梯村脫貧路上最后一個“堡壘”攻下。

2020年初,臘月二十九日晚上,正准備休息的鄒華彬接到上級電話通知,要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鄒華彬的瞌睡一下子沒了,如同在部隊時接到軍令一樣,立馬組織全村黨員干部,對各組從外地返村過年的人員進行全面摸排登記,並連夜在村裡的上游和下游兩個進出村口設立卡點,進行24小時輪流蹲守。而他,日夜都在兩個卡點和各組巡查。

在鄒華彬以身作則的帶動下,村上老干部把自家的車開出來作村上的防疫宣傳車,回村的大學生們、退役軍人自發組成一支防疫抗疫志願者隊伍,石梯村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抗疫力量。村上一群大娘大嬸,把自家的臘雞臘鴨臘肉水果送到卡點,說:“大過年的,你們為了全村人民的安全,在卡點受苦受凍,吃方便面,太讓人心疼了。”黨員干部們當然沒收,讓他們拿回去自己吃。大嬸大娘見生的不收,就回家煮熟送到卡點。他們的舉動,讓鄒華彬看到了群眾觀念、干群關系的轉變,感動得眼眶濕潤起來。而這些,其實都是他一步一個腳印、本著為民辦實事的行動換來的。

先行先試

與鄒華彬閑聊時,他無意中說了句“我還辭過職”。這讓筆者十分驚訝。

他說:“那是2017年,我們村脫貧攻堅任務完成,我認為村裡人都過得很富足了,我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對得起全村黨員和群眾的信任了,我突然覺得無所事事。我是個閑不慣的人,於是就向鎮黨委提出了辭職。新調來的鎮黨委王書記沒同意,他說,幫助老百姓脫貧,只是完成了黨交給我們的一個小任務,前不久,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已經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目標任務: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看看黨中央給我們規劃的目標,任道而重遠啊,同志。回去好好學習了解啥叫鄉村振興。”

回到村裡,鄒華彬帶領村領導班子開始學習了解鄉村振興的相關文件精神,養精蓄銳。

不久,國家發改委提倡“先行先試”。鄒華彬組織黨員干部進行“一事一議”活動時,六組一名老黨員提出:“能不能由村委牽頭,把我們組的院子環境進行整治一下?”

六組是一個67戶的群居大院落,每到雨季,雨水灌進茅坑,污水四溢,到了夏季,更是臭氣熏天。院落裡大多是老年人,沒有力氣處理這些污染環境的污水。

鄒華彬聽后,覺得這個提議提得好,正契合了鄉村振興和“先行先試”的相關內容。他親自到六組組織召開了組員會,提出先定下個規程:怎麼改、怎麼做,尤其是那些沒人住的老屋、危房、亂建房的拆除還耕,該怎麼處理,由組員提出意見和建議,由村上統一意見后,進行統一規劃。鄒華彬覺得,六組這樣的大聚居院落,要有個好的生存環境,污水處理得首先考慮進去。他帶領村委班子和六組的群眾代表,對整個院落進行實地走訪查看,決定在整治中加入“雨污分流”處理,通過埋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把污水引進化糞池進行處理后,再用抽水機抽進農田當有機肥使用。

石梯村的“雨污分流”處理,是廣漢市在鄉村振興中,處理農村自然院落污水排放的首創,也可能是開了全省老舊院落整治的先例。但是,村民們還覺得規劃中缺少點東西。

缺少點啥?活動健身廣場。鄒華彬一語道出,接著說,村委早考慮到了,就是還沒找到合適的地盤。老黨員王家儀聽后,找到鄒華彬,說:“我有塊舊宅基地,願意捐出來給大家做活動廣場。”

老黨員的無私精神,讓一些因為修入戶路、安污水管道要破壞一點院壩或菜地的邊邊角角,而要求補償的人汗顏,再不吵鬧了。

經過院落環境綜合整治,影響美觀的老舊房子、危房不見了,復耕了低杆農作物,污水橫流的土路、臭水溝不見了,被平整干淨的水泥道、步行彩道取替了。道路兩邊,木槿菊幽幽地香著。

七組眼紅了,向村上提出要求,也要進行環境整治。群眾的主動積極性,讓鄒華彬心裡暗喜。因為他們的主動提出,許多難解的問題,比如整治中損傷到的邊邊角角、老房危房的拆除、舊宅基地的復耕、出工出勞等等,都可通過“一事一議”妥當地由群眾自己提出解決方案,真正做到村民自治,少去施工中的爭吵和麻煩。

在村上的統一規劃、統一招標施工下,七組88戶人居住的大院落整改試點完成,人居環境、院落面貌煥然一新。有了前兩個組的院落整改的先行試點,其他各組的整改,正在石梯村黨委的規劃和醞釀之中。

石梯小院及其它

在石梯村七組,有一座獨立的川西壩民居建筑風格的小院,粉牆黛瓦,木籬笆、黃菊花,圍起一方雅致和悠閑。“堂屋門”上挂著一塊橫匾:石梯小院。

石梯小院佔地面積400平方米,是村級自治的多功能室。房屋分有5個活動室:人大代表聯絡站、五老工作室、廣漢連山慈善會石梯村級分會、退役軍人服務站、讀書空間。

原來,這是石梯村村民們議事的地方。村居衛生、垃圾處理、溝渠整治、道路修繕、路燈安裝等等,與村民們息息相關的大事小事,都通過在小院喝茶聊天的方式提出來,共同出謀劃策,摸清群眾真實需求,建設好美麗家園。

小院由老村支書鄒郁康看管打理,村民們有事要議,都由他主持,收集意見,然后反映給村委會。群眾有點小糾紛小摩擦,也都由他主持調解。所有恩怨在一杯清茶中化解,化解不了的,再由村上調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狀態。

石梯小院原是七組村民60多歲的周春秀大娘家的閑置房。她聽說村上要找一個村民自己議事的地方,2021年1月周春秀主動捐出。因是閑置多年的房屋,需要裝修才能使用。后在廣漢市委組織部給予3萬元的資金支持和指導下,才建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村民自治多功能室,並在此成立了廣漢市首個村級慈善基金會。為完善村民自治多功能室,基金會募捐慈善基金7760余元。

有了石梯小院,再加上廣漢市委組織部推出的“黨建+為村”平台,村裡的大事小事都公布在平台上,實行線下(石梯小院)鄉上(為村平台)互動,讓遠在外地務工的村民隨時都能了解到家鄉的變化情況,隨時可以參加村裡事務的討論,提意見提建議,讓村上的事真正由群眾說了算,而村委干部隻當好一個落實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石梯村的石梯小院為新農村的和諧默默吐芳,而村集體經濟的壯大更是鄉村振興的底氣。

說起石梯村的集體經濟,鄒華彬很是感慨。他剛接任時,村集體欠款4萬余元,他壓縮了4年的辦公經費和把村集體的水塘、閑置房承包出去收取一些租金,才把欠款還完。鄒華彬深刻感悟到,村集體有錢,才好為民辦事。為壯大村集體經濟,他可謂絞盡腦汁。

村上很早就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但自來水管理當初承包給了別人,水質差、停水、水管破裂等現象經常出現,而承包方解決時拖沓,群眾怨言大。2020年,鄒華彬召開個村委會議,決定收回村上自來水管理權,由村上管理,水費依舊不變,按照1.2元每立方米收費。第一年下來,除去維修、用電、人工等費用,為村集體增收2萬元。

2021年,石梯村爭取到組織部的“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把村上廢棄的學校再利用,建了一棟鋼結構廠房。通過租賃學校土地的形式,每年有6萬元的租金收入。同時,根據印刷廠的經營情況,租金以每年2萬元遞增。經營性收入(飲水工程)3萬元、輝盛機械房屋租金1.8萬元、村土地流轉管理費收入6.5萬元、蓄水池及養魚塘收入1.2萬元、電信塔佔地返回租金0.35萬元,村集體收入可達18.85萬元。

石梯村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目標,探索創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模式,建立起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到如今,鄒華彬當村黨委書記整整20年,他的一言一行,組織上都看在眼裡。2022年7月1日,鄒華彬被廣漢市組織部評為全市百名優秀黨委書記之一。他的獲獎感言是:“我在學習了解黨中央鄉村振興會議精神后,發覺自己做的離黨和群眾的期盼還遠,村裡還有許多事等著我們去做,比如幸福指數的提升。在今后的鄉村振興中,找准目標,把黨的方針政策傳遞到群眾中去,與老百姓一道,共同完成鄉村振興的大業。”

 

作者簡介:

楊俊富,四川德陽市羅江區人,四川省作協會員,獲首屆全國十大農民詩人獎等國家、省、市級各類文學獎30余次。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詩刊》《北京文學》《紅岩》《星星詩刊》等百余家報刊,出版詩集《我是鄉村一隻小小鳥》,合著長篇報告文學《魯鵬現象》《大道興川》《鑄劍》等。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