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引育世界500強的成都動能

2022年09月09日07:43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引育世界500強的成都動能

世界500強企業對於城市意味著什麼?能夠吸引多少投資,雖不能作為唯一標准衡量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但卻是判斷其經濟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其競爭力的關鍵體現。透過世界500強企業的“選擇”,可以感知一座城市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動能。

從創新體系的培育到人才活力的激發,從資本的優化配置到營商環境的深化改革,當前,成都正積極融入、全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持續提升外資外貿能級,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來蓉,並使其成為成都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為加快推動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積蓄澎湃動能。

哪裡的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裡去,企業就往哪裡聚集。截至2021年,成都已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12家。不僅如此,在8月發布的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上,繼2021年實現成都本土世界500強零的突破后,成都又有兩家企業沖榜成功,共有3家總部在成都的企業上榜。正如《財富》中文版高級編輯王坤祚所說,這充分彰顯了成都這座城市的發展機遇和潛力、發展動能和活力。

9月6日,位於雙流區的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正在閉環管理和生產,2000名員工分布在流水線的不同環節。“隻需16秒就能下線一台筆記本電腦,每條生產線每天能組裝2200台。”說到此處,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廠長歐俊敏的語氣透著自信與自豪。

2011年隆冬,仁寶電腦集團成都基地項目落成。歷經10年發展,仁寶成都2021年出貨量達到1172萬台,產值329.2億元,較前一年增長88%,達到十年間的峰值。這個產量,約佔仁寶集團電腦出貨量的25%﹔這個產值,約佔雙流區2021年GDP的29%。

十年間,在“仁寶”們的參與、見証和推動下,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也實現了從千億到萬億的歷史性跨越。

看好西南市場

選擇成都投資2.4億美元建廠

在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縱向排列的生產線兩側員工相向而坐,經過流水線工人環環相扣的拼裝,一個個電腦組件變成一台台整機,行銷美洲、歐洲和亞洲市場。

主營5C電子產品之研發、設計、產制及銷售的仁寶電腦集團,以44243.1百萬美元的營收,居2022《財富》世界500強企業317位,較2021年晉升22位。仁寶電腦據點遍布全球多地,落戶成都前,仁寶集團已在大陸昆山、南京投資建廠,西南地區仍有巨大的發展市場等待挖掘。同時,成都市一系列引進台商投資優惠政策,促進兩岸企業交流及經濟發展,吸引著仁寶集團來到成都投資建廠。

2011年,仁寶集團與成都市簽約不到4個月后,仁寶電腦(成都)生產基地開工。總投資2.4億美元,分兩期建設廠房及配套用房,一廠更是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這樣的“成都速度”,讓仁寶感受到成都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力度,對在蓉發展充滿信心。同步推進的二廠,為仁寶預留了充足的發展空間。那一年,在蓉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00家。

在仁寶的商業版圖中,成都基地主要負責筆記本電腦生產,相關維修及售后服務,配套的研發主要為量產提供技術性支援。歷經10余年,仁寶(成都)將成都造電腦賣向全球。在2021年出貨量達到峰值后,今年2月,仁寶(成都)二廠正式啟用。“目前,生產按客戶訂單需求正常推進。根據目前的訂單,預計明年能保持在1100萬台的出貨量。”歐俊敏說。

享受集群紅利

良性競爭促進企業不斷發展

仁寶對成都的良好預期並非偶然。在仁寶來蓉發展之前,電子信息產業已是成都的支柱產業,在2008年成為成都首個千億元產業,包括英特爾等知名企業已在成都深耕多年。仁寶安家成都前后,同為世界500強企業的戴爾、聯想也前后腳落戶、投產。

在歐俊敏看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達,能吸引眾多優秀電子企業在成都扎根發展多年,說明成都的城市活力和營商環境良好健康,市場穩健、良性競爭可以促進企業不斷發展,通過技術革新和豐富產品結構來創造價值和收益。

大企業大集團“扎堆”聚集的背后,是成都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進行精准招商、靶向發力,持續加大“三類500強”、高精尖特企業和外資企業招引力度,吸引英特爾、IBM、戴爾、華為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公司相繼來蓉。

建好“朋友圈”后,成都市配套出台一系列實施意見、行動方案、專項政策,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在2020年突破萬億元大關,規上企業數量達1000多戶。

“成都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整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交通和通信樞紐。從區位優勢、經濟實力、營商環境和民生保障指數看,成都都具吸引力,必然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歐俊敏介紹,產業的集群發展也讓仁寶受益良多,仁寶自2019年迎來快速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成都市和雙流區多措並舉為台商台企紓困解難,仁寶(成都)在技術改造、稅務優惠、穩崗補貼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幫助仁寶在疫情影響下保持產量和產值雙升趨勢。

發展符合預期

仁寶未來將繼續深耕成都

“這10年的發展符合預期。”歐俊敏說,仁寶覺得在成都工作經商非常安心、舒心,對發展更有信心。

5年前,歐俊敏通過工作調動來到成都,便喜歡上了這座生活節奏適中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尤其是近年來,成都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日益提升,不僅讓這座城市在世界城市體系中進一步爭先進位,也為新局之下的城市、企業、個人帶來大把機遇。同時,更多全球首店首發首秀來蓉,為成都融入全球市場、分享國際消費資源按下了“同步鍵”,讓很多“歐俊敏”們在成都就能享受到與國際接軌的消費環境。

“成都是一個包容、友好的城市,吸引很多外來人才來成都安居就業。我們也會長期扎根成都,不斷增強自身業務和知識領域,努力實現行業頂端的目標。”歐俊敏介紹,接下來仁寶成都將逐步規劃產線,繼續引進高端機種到成都廠生產,引進更多客戶訂單。仁寶集團其他的生產基地已在生產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產品,若成都市場的客戶有需求,也會引進到成都生產。

就在歐俊敏展望未來時,成都市正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並在“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擘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新藍圖:聚焦“芯屏端軟智網儲”等重點領域,全面鞏固提升優勢領域國際競爭力。

【對話】

成都正在全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記者:當初選擇來蓉布局,成都最吸引仲量聯行的是什麼?

張瑩:仲量聯行於2005年在成都設立分公司,成都也是我們西進中國的首站城市,主要源於我們看到了中國西部市場蘊藏的巨大發展潛能與投資機遇,以及成都作為頭部城市的領先優勢。

作為西部核心城市的成都,其獨有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及區位優勢,是我們落戶在此的重要考量。成都依托地處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擁有廣袤的經濟腹地和強勁的城市輻射力﹔人才方面,成都在“十一五”期間提出打造西部區域性人才高地,培育出大量高素質人才為企業落戶提供支撐。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成都也迎來了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數量首次“破百”的裡程碑。

從我們關注的商業地產市場角度來看,彼時的成都商業地產市場方興未艾,成為跨國企業看好並積極進入的重要市場。進駐成都以來,我們持續參與和見証了成都優質樓宇和商圈的崛起。

記者:在與成都共同發展的這些年裡,仲量聯行對成都營商環境的優化有何感受?

張瑩:在仲量聯行深耕成都的近二十年間,成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企業在蓉的發展保駕護航。除了幫助企業降本減負、強化人才保障、優化政務服務等,成都還有許多舉措令我們印象深刻。包括在成都城市規劃、產業更新等領域引入專業機構,吸納國際及國內的先進經驗﹔此外成都也有許多行業協會積極組織業界研討會、展會等,為在蓉企業提供了交流互通的平台。

近10年來,成都致力於營商環境建設,吸引了越來越多世界500強企業來蓉。截至2021年,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312家、排名全國第四,足以見得成都對500強企業的城市吸引力逐步增大。在這其中,我們也十分有幸助力了多家500強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等落戶成都。我們也期待助力更多知名企業來到成都,與我們共建成都、共謀發展。

記者:您對成都未來發展有何期許?

張瑩:歷經十余年發展,成都之於西部、中國乃至全球都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等重大戰略部署下,成都發展起勢見效——2022年成都GDP接近兩萬億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常住人口數量首次突破2000萬、22家外國領事機構先后落戶成都。同時,成都的城市化進程加速,天府新區和東部新區的發展延伸了城市的地理格局框架,為城市空間帶來更多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發生以來,面對市場變化,我們看到成都商業地產市場發展仍具韌性——電子信息、軟件游戲、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動力強勁,持續支撐辦公樓市場需求﹔國際知名品牌首店持續進駐成都,奢侈品牌在核心商圈呈現“雙店”模式,本土品牌也在積極“走出去”﹔近期活躍的資產交易亦顯示出投資人對成都倉儲需求前景仍有期待。我們對成都的城市發展充滿信心,也將持續為成都在城市規劃、產業招引、商業運營管理等方面貢獻力量。

大事記

2013年 成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加大“三類500強”、高精尖特企業和外資企業招引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7年 成都首次提出電子信息產業的萬億元目標。

2020年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沖破萬億元大關,產業陣營有英特爾、IBM、戴爾、華為等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公司。

2021年 成都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12家。

2021年8月 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四川首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

2021年12月 《成都市強化創新突破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標杆城市實施方案》出台,正式開啟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4.0政策體系建設。

2022年 為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成都今年將制定營商環境5.0政策。

2022年8月3日 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正式發布,繼2021年實現成都本土世界500強零的突破后,今年再有兩家企業沖榜成功,共3家總部在成都的企業上榜。

【記者手記】

16秒背后的成都產業跨越

16秒能做什麼?動筆寫幾個字,觀看一條小視頻……在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的流水線上,16秒能下線一台筆記本電腦。十年飛速發展的仁寶成都,也見証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從千億到萬億的歷史性跨越,這是成都以汗水和行動,深耕培育產業發展土壤而結出的豐碩果實。

產業興則經濟興,經濟強則城市強。不只是電子信息產業,為夯實城市發展的基礎,成都一方面持續完善營商環境,以“近悅遠來”的機遇促進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主動“出擊”,在深化對外開放的同時,精准招商、靶向發力。在今年7月,成都市黨政代表團前往杭州、寧波的學習考察中,現代化城市治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做法,都是學習重點。作為西部三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成都的使命與目標,始終錨定的是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風險挑戰,肩負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使命在身。緊扣產業建圈強鏈、“三個做優做強”、“四大結構”優化調整,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以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吸引更多企業、人才落戶,城市發展必將積蓄更大動能。

圈鏈相接、人城共進,環環相扣之中,不僅有企業的發展、城市的未來,還有每個扎根、生活在此的人對美好幸福的期待。從奮斗中走來,在奮斗中開創,讓我們以接續奮斗再出發,用敢拼敢闖的行動把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地方志中的成都十年

2016

1月1日

成都市中心城區開始實行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

5月16日

國務院下發《關於同意四川省變更縣級簡陽市代管關系的批復》,同意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5月18日

第五屆中國(西部)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推進會在蓉舉行,共簽約項目404個,簽約總金額193億元。

5月27日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簡陽市開工建設。

6月2日

《2015年成都市環境質量公報》發布,全年214天空氣質量達標﹔空氣質量“優”天數27天,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數(含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共22天,同比減少15天。

6月17日

四川首批進口整車搭乘蓉歐快鐵從德國抵達成都,標志著成都整車進口口岸正式運行。

7月3日

成都市全面實行刷卡就醫結算,全市城鄉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門診就醫全面實行刷卡就醫結算。

7月31日

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正式開通,標志著成都地鐵線網中最為重要的“米字骨架”正式成形,開始全面進入線網化運營時代。

8月8日

成都市105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包括成都市體育中心、成華區熊貓體育公園、金牛區體育中心、青羊區體育中心、都江堰鳳凰體育場、城北體育館、太平寺成都足球廣場等。

12月1日

成都市獲“201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資料來源:《成都年鑒》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唐小未 李艷玲 張帆 白洋 實習記者 黃雪鬆)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