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找到您 川籍烈士黃榮章長眠福建66年

黃榮章烈士墓碑
邛崍市檔案館相關檔案
■ 一個多月前,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鎮,兩處鐵道兵墓被發現。
■ 青山埋忠骨。石刻的墓碑抵不過歲月的腐蝕,但依然可以辨認出碑上的文字——黃榮章,1956年7月15日犧牲,來自四川邛崍﹔朋鼎盤,1956年7月15日犧牲,來自安徽太湖。
■ 這兩位烈士都是鐵道兵,在鐵道兵二師修建鷹廈線期間犧牲。根據史料記錄,兩人犧牲時隻有24歲。
■ 記者8月30日從邛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服務中心主任黃在波處確認,黃榮章烈士的親屬已經找到。“66年過去了,黨沒有忘記為國家犧牲的英烈,你們幫我們找到了親人,感謝你們的付出。”黃榮章的兒媳婦伍淑芳說。
難找 /
當時條件有限,很多烈士就地掩埋
71歲的林建軍是原鐵道兵十一師醫院女兵,多年來一直發動尋找犧牲的鐵道兵烈士和他們的安葬地以及尋親工作。
其中,修建鷹廈鐵路時,有12名鐵道兵在福建省犧牲。
根據資料顯示,鷹廈鐵路起自江西省鷹潭,止於廈門,全長697.7公裡,是華東地區出海的一條鐵路干線。當年,鐵道兵在鷹廈線上投入了八個師和一個獨立橋梁團。
不過,在修建鷹廈鐵路時,隧道施工傷亡大,犧牲的鐵道兵除了安葬在永安烈士陵園、漳州郭坑烈士陵園外,還有很多就地散葬於鐵路沿線。在《鷹潭市志》中記錄:“1956年10月,鷹廈鐵路在貴溪縣上清斗笠山施工時,隧道塌方,30余人死亡。”
為什麼犧牲的鐵道兵難找?林建軍稱,“當時條件有限,很多都是就地掩埋。有墓的少,有墓碑的更少,還有的就地取材多是木頭碑,時間久了就風化了。”林建軍說,進入鷹廈線施工后,鐵五師共亡704人、傷1967人,“到現在為止,也隻找到鐵五師的兩個烈士墓,兩年前被當地政府遷入到新建的烈士陵園裡。”
幾年前,林建軍認識了福建省邵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並建立了聯系,她希望對方幫忙尋找上述12名鐵道兵。
幸運 /
烈士黃榮章墓碑,在福建被發現
上述12名鐵道兵的信息來自中鐵十二局局志(當年鐵道兵第二師兵改后的單位)。記者在名單中看到有3名川籍士兵,分別是四川中江的肖仁樹、四川邛崍的黃榮章和劉保全。
幸運的是,今年7月1日,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鎮,兩處鐵道兵墓被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發現。石刻的墓碑記錄著兩位烈士名字:鐵二師7團班長黃榮章,1956年7月15日犧牲,來自四川邛崍﹔鐵二師7團戰士朋鼎盤,1956年7月15日犧牲,來自安徽太湖。
這兩位烈士都是鐵道兵,在鐵道兵二師修建鷹廈線期間犧牲。根據史料記錄,兩人犧牲時都隻有24歲。目前,朋鼎盤的家屬已經找到,但四川邛崍人黃榮章的家屬遲遲沒有音訊。
記者8月24日聯系上福建省邵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高立峰給予了証實。
尋親 /
烈士親屬終找到,曾往家裡寫過信
黃榮章墓碑被發現的消息,引起邛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高度重視。
“我們起草了兩份協查歷史信息函發往市人武部、市檔案館,以便查詢烈士入伍和戶籍等檔案資料,將有關情況通報各鎮(街道)、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發動全市機關干部積極轉發黃榮章烈士尋親信息。”邛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服務中心主任黃在波告訴記者。
8月25日下午3點過,前往邛崍市檔案館查詢資料小組工作人員反饋:在原大同公社1979年4月4日填寫的《革命烈士及失蹤病故軍人登記表》中,發現烈士黃榮章相關信息。
據了解,黃榮章原名黃家寶,原籍在現大同鎮孔家山村4組。家譜記載,黃榮章排行老大,成婚較早,家有兩子,均已去世。
8月26日,邛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大同鎮相關人員先后見到了黃榮章的兒媳婦伍淑芳,以及黃榮章的四弟黃家沖。
“66年過去了,黨沒有忘記為國家犧牲的英烈,你們幫我們找到了親人,感謝你們的付出……”兒媳婦伍淑芳回憶說,父親(黃榮章)有兩個兒子,長子六歲時去世,次子黃國志是其丈夫,2017年7月去世,去世前,口中還不時提起要找父親黃榮章。
四弟黃家沖對大哥黃榮章參軍還有印象,“大哥黃榮章新中國成立前參加永興片區游擊隊走上革命道路,在部隊服役期間往家裡寫過信。”
據了解,下一步,邛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與福建省邵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系,對接為黃榮章烈士尋親后續相關事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圖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