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房產

人均41.76平方米,啥水平?

廖睿靈
2022年08月11日07:15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海叔聊經濟工作室
小字號

原標題:人均41.76平方米,啥水平?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進一步披露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詳細數據,其中居住狀況的數據引起海妹的關注。

  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41.76平方米,平均每戶住房間數為3.2間,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11.18平方米。這一數據涵蓋城鄉,其中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為36.52平方米。

  海妹查閱數據,發現199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7.1平方米,而到2020年已翻了近6倍。這說明了什麼?

  “人均住房面積越大,居民住房越寬敞,意味著人們的住房水平越高。”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研究院研究員趙秀池告訴海妹。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的《城鎮家庭居民“住有所居”量化指標研究報告》,中國城鎮家庭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為底線標准(13平方米)、提升標准(20∼30平方米)、舒適標准(30∼40平方米)。從7.1平方米到41.76平方米,人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舒適,穩步邁向“安居”。

  具體來看,不同城市之間的住房狀況有啥差別?

  西藏、河南、湖南、湖北、雲南、青海和江蘇的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積較大,均超過40平方米。其中,西藏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最大,為51.33平方米。

  城市人均住房面積較小的有廣東、上海、海南、北京。其中廣東城市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為29.59平方米,是全國唯一一個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積低於30平方米的省份。

  “各地住房面積的差別與人口流動趨勢有關。就人均住房面積而言,人口流動對流入地和流出地存在相反的影響。”中國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毅對海妹說。此外,家庭人口規模的差異也造成各地戶均住房面積的差別。據統計,黑龍江、遼寧、吉林的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13人、2.19人、2.25人,廣東、上海、北京的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38人、2.38人、2.3人,均低於全國2.49人/戶的平均水平。而這6個省份的戶均住房面積均不足80平方米,在全國排名靠后。

  “部分經濟較發達城市的房價更高,導致住房成本較高,戶均居住面積較小。”史毅說,而社會文化觀念的變遷使家庭趨於小型化,“代際之間生活觀念的沖突讓更多人選擇不與父母同住,降低了‘多代戶家庭’的佔比。同時,受不婚、晚婚、丁克等婚姻觀念和離婚率等因素影響,單人戶、兩人戶佔比更多,間接擴大了人均住房面積。”

  看到這裡,海妹不禁疑問:按照一家三口人計算,人均住房面積超41平方米意味著一家人住在12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但是有網友稱自家並未達到這一水平,“我們是不是‘被平均了’?”

  那麼,如何看待人均居住面積?

  業內人士分析,統計數據涵蓋城鎮居民,也有農村居民﹔有一二線城市居民,也有三四線城市居民。城鄉住房差異、城市規模差異、居民的居住面積內部差異越大,按照平均數統計給人的感覺差異也就會越大。但總體上看,人均住房面積變化能較好地體現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們總體居住條件的提升。觀察民生改善情況還可以參考各地住房面積的中位數,有利於更好地理解當地“中間部分”居民所處的居住環境。

  “人均住房面積是平均數,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住房水平。判斷人們住得好不好,除了看居住面積,也要關注居住的配套設施、綠化率等。”趙秀池說,“另外,在整體住房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還要關注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在部分人口密集且住房成本較高的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需求較突出,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十分必要。”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2021年,在人口流入較多的40個重點城市,已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4.2萬套,約可解決近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此外,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65萬套﹔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56萬個,惠及居民965萬戶。

  “今年將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保障住房的剛需,同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努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另外,我們將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希望全年能夠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40萬套(間),新籌集公租房10萬套,棚戶區改造120萬套。”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說。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