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煙火裡的幸福武侯>>公園裡·遇見美好生活

“三力”提升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武侯范例

2022年07月06日16:21 | 來源:錦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錦觀新聞

多年來,成都市武侯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構建區域發展實力、學校辦學活力、教師成長動力的提升(簡稱“三力”提升)機制,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掃盲、普九、實現“兩基”、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在達成人民群眾子女“有學上”的目標后,我國將教育發展的目標推到滿足人民群眾子女“上好學”願望的新高度——

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進,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2809個縣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數佔比達96.8%。

初步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后,下一步又該怎樣走?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強調要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從中長期戰略規劃的高度再次明確,在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優質均衡,到2035年,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的比例達到95%。

義務教育發展無止境。隨著全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更多目光投向“高質量”:從重硬件建設轉向更重軟件內涵建設﹔從重指標合格轉向更重群眾獲得﹔從重數量規模轉向更重質量效果。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起點。近日,教育部確定了135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四川省共有6個縣(區)入圍名單。今天我們走進了入選的成都市武侯區,探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武侯范例。

對標准 強基礎 提升區域發展實力

怎樣才能算得上是優質均衡?“資源配置上,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政府保障程度上,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教育部印發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中有著明確的標准。

武侯區在這方面的工作十分扎實:首先,他們重視並優化了學校空間布局,出台武侯區學校建設標准實施意見,對學校功能需求、建筑風格、外觀色彩、文化品位,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統一建設、統一驗收要求,著力打造具有鮮明武侯特色的高品質學校。通過制定學校有機更新專項規劃,將學校納入城市有機更新范圍,充分融入武侯區“五大片區”更新建設,調整規劃布局、提升風貌品質、打造智慧校園,促進學校空間優化與營城聚人相統一、品質提升與引商興業相促進。

武侯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切實加大教育投入,實施學校建設“三年攻堅”和高品質教育服務攻堅計劃,不斷加大優質學位供給量。“十三五”期間,該區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小學、幼兒園38所,增加學位22470個。下一步,武侯將建設更多中小學、幼兒園,為市民提供高品質教育服務。

提升環境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育裝備水平,強化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深入開展“廁所革命、花開校園”建設,打造“硬件強、衛生好、文化美”的廁所,建設“花開四季、百花爭艷、芳香四溢”的美麗校園。在學校建設兼具美學價值、歷史底蘊、人文特色和教育功能的“校園微博物館”,面向社區常態化開展名師講堂、心理沙龍、志願服務等主題活動,將學校打造成為高品質“社區文化中心”。

武侯區還打造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動態監測與智能決策平台”——平台“發展駕駛艙”清晰直觀呈現達標狀態,動態掌握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狀﹔“決策預演”將發展目標可視化和量化,精准規劃教育管理、治理與發展﹔“學位預測”促進資源建設前置,讓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可見、可控、可規劃,學位預測准確率達97.28%。區域義務教育均衡化、教育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

抓改革 促創新 激發學校辦學活力

如何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武侯區對此頗有心得,其在全國率先試點並取得成功的“兩自一包”( 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干)改革經驗已經輻射到了全國。武侯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兩自一包”改革是以制度化推動學校自主發展的有效手段,“黨委領導、政府統籌、部門協同,政府向學校賦予‘管理自主、教師自聘、經費包干’權限,並配套完善學校改革發展的10項制度,推動了學校按照決策、執行、監督分離原則,構建起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體系,為同步推動實現管辦分離、提升學校活力、解決編制問題等提供了區域實踐范例。”目前,武侯區實行“兩自一包”的學校已達52所。

武侯區不斷深化名校集團發展,以集團化帶動學校協同發展。按照“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方式,他們組建了以名校為龍頭的名校集團13個,發揮名校資源優勢,帶動43所成員學校發展,並實行“集團學校向發達地區學校對標,區內其他學校向集團學校對標”的對標管理。推動與駐地的四川大學等高校共建高校附屬學校,並致力打造環高校基礎教育生態圈。引進石室中學等成都市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形成以石室雙楠實驗學校為代表的優質學校集群。近年來,帶動培育成都市新優質學校19所。

開展智慧教育實踐,以信息化撬動學校融合發展。他們以“為學生發展提供適應的教育”為核心,聚焦“雙線融合”式課堂變革,全面推進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教育服務新樣態、智能治理新形態。建設智慧教育項目試點學校23所、5G試點校11所,建成市、區兩級數字校園61所、“未來學校”試點校16所。獲評全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人工智能教學與應用案例入選國家六部委“全國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地區典型案例”。該區還堅持標杆示范引領,以項目化驅動學校特色發展。聚焦學生健康成長,堅持“五育並舉”,推進川劇、曲藝、書法、武術、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進校園,創建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1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3所,全國青少年籃球、網球、排球以及冰雪特色學校16所,省、市陽光體育示范學校63所﹔創建省、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32所,成都市川劇藝術特色學校3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3所、環境友好型學校17所。

重激勵 建機制 增強教師成長動力

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必然需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助力。武侯區通過“四項計劃+五項行動”,不斷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實施教師全員閱讀、全員健康、心理關懷、營養餐的教師“四項關愛計劃”,建設“教師健康之家”,改善教師膳食,設立“心靈氧吧”,打造特色閱覽室,優化教師工作環境。實施教師教育生涯回顧展、教師個人才藝風採展、教育教學成果發布會、教育思想報告會、武侯教育沙龍的教師“職業幸福五項行動”,為教師舉辦教育生涯回顧展、個人演唱會、攝影書畫展、成果發布會、教育思想報告會等。他們還通過“專項獎勵+崗位激勵”,增強教師的事業榮譽感。實施名師優師專項激勵機制,制定34類名優教師崗位標准,實施“四級八檔”校長崗位職級聘任制改革,涌現了一大批專家型校長、學者型教師,涌現了一大批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良師、一大批團結合作的優秀教師團隊扎根武侯、傾心育人,在教育事業上孜孜以求,把心靈獻給孩子,奉獻青春、揮洒熱血。

為了不斷增強教師的行業歸屬感,武侯區通過全程浸泡式、師徒結隊式、專業指導式、特色走崗式、對口頂崗式等模式,建立起“剛性交流+柔性流動”的教師多層次流動機制。近3年,全區交流輪崗教師達478人。據介紹,他們通過鎖定在編教師身份的方式,引導在編教師從傳統公辦學校流動到“兩自一包”改革學校,全區已有191名在編教師自願申請交流到“兩自一包”改革學校任教。他們還推進名校集團內部干部教師按需流動、常態交流,近3年,集團內部交流干部教師968人次。

武侯區還通過“梯隊牽引+平台驅動”,不斷增強教師的專業方向感。他們編制《名優教師榮譽體系指南》,構建32個教師專業發展坐標,組建“未來名師研修梯隊”,形成六大專業課程版塊與四大機制相結合的“6+4”分層培養體系。投入458萬元建設省、區級名校長工作室12個,市、區級名師工作室43個,帶動940余名干部教師專業成長。協同四川師大開辦武侯碩士班,組織遴選兩批250名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應用大數據建構包含師德修養、專業知識、教學能力、教研能力、育人能力、社會影響的“教師數字畫像”,實施基於實時、動態數據的教師多元評價。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