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四川德昌:“木楞房”搬出幸福感 小鄉村走向致富路

2022年07月06日15:5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處是過去老房,遠處是現在新居。吳舒婷攝

近處是過去的老房,遠處是現在的新居。吳舒婷攝

走進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金沙傈僳族鄉王家坪村,兩間外觀老舊、陳設簡陋的“木楞房”與一旁新村聚居點的兩層小民房形成鮮明的對比。

“憶苦才能思甜,為了大家記得我們過去住過這樣的房子,2019年,我們在新村點附近建了以原傈僳族舊居為原型的村史館,通過明顯的新舊對比,讓大家感受生活的巨大變化。”德昌縣金沙傈僳族鄉黨委書記李波說:“搬到新村聚居點以后,漢族、傈僳族共同居住在一個小區。大家住上好房子,生活習慣也改變了不少。”

不少房屋外面都停了小汽車。吳舒婷攝

不少房屋外面都停了小汽車。吳舒婷攝

德昌縣是四川省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區,共有傈僳族7千余人。王家坪村曾經是金沙傈僳鄉最小、最貧困、條件最艱苦的村,雖地理位置優越,但基本居住在自然災害頻繁、嚴重缺乏生存條件的安寧河西岸的二半山和高山上。整村因道路設施落后、生產生活用水困難、農戶居住條件差、發展缺乏資金和規劃等原因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全縣最貧窮落后的少數民族貧困村。

“現在住上了新房,通上了公路,日子越過越好!”今年72歲的李國英大娘在新房裡翻出自己紡織的火草布,回憶道:“過去閑下來時,我們會手織麻布,有時一件衣服需要織半年時間。為了生活,我們還要上山打獵、干農活,經常早出晚歸,隻吃早晚兩頓飯,日子很苦。”

村史館的”文物“都是大家搬遷時准備丟棄的老家什、老物件。吳舒婷攝

村史館的”文物“都是大家搬遷時准備丟棄的老家什、老物件。吳舒婷攝

據悉,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王家坪村先后於2016年、2020年新建兩期共4處新村聚居點,基本實現了整村搬遷和產業發展,實現了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新農村新風貌,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我們以狩獵為生,成年男子帶著弓弩和干糧一大早就入山,有時要第二天早上才回來,晚上還會住在山洞裡。” 王家坪村3組村民熊正富說,2016年搬遷下山以后,他在家種植桑葚、板栗,養殖石蛙、跑山豬等,如今小有成績,年收入10萬元左右,2017年他還帶頭成立了德昌縣富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4戶村民養殖石蛙、2戶養殖跑山豬。

李國英在新房裡談起新生活,幸福寫在臉上。吳舒婷攝

李國英談起新生活,幸福寫在臉上。吳舒婷攝

李波介紹,目前,王家坪村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積極發展石蛙養殖、土蜂蜜養殖、高山畜牧業年收入可達1000余萬元,探索種植特色林果以及名貴中草藥,年收入可達300余萬元,不斷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王凡 吳舒婷)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