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古橋社區:

文明新風拂面來

2022年06月30日21:40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文明新風拂面來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6月28日,在華蓥市古橋街道古橋社區黨群服務活動中心門口,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映入眼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標語也十分醒目,辦公區域的牆面張貼著立家規、傳家訓的古訓,讓來往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近年來,古橋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品質、城市內涵,既提高了城市顏值,也提升了市民素質,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加強文明宣傳 營造文明新風

為倡導安全、健康、衛生、文明的生活方式,今年以來,古橋社區緊扣文明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

活動中,該社區充分運用陣地優勢,加大公益宣傳,通過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文明健康標語,轄區樓宇各個街口、路口從綠色環保、健康生活、文明行為、良好心態、環境保潔、共筑新風等方面懸挂宣傳展板,轄區隨處可見文明健康標語,倡議廣大群眾要做到使用公筷、拒絕野味、垃圾分類、保護自然、科學飲食、規律作息、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傳播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居民從自身做起,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

“這樣的宣傳很有效,社區居民會習慣性地在廣告宣傳點停下腳步,認真觀看廣告中的內容。”古橋社區黨委副書記李思語表示,不僅如此,社區居民還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社區裡的不文明現象大大減少,環境衛生問題也有所改善,讓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做到健康、文明生活。

文明是城市發展的靈魂,也是城市進步的標志。古橋社區通過制定居民公約,為每一位居民樹立起行為規范的風向標,進一步樹立良好的村風、民風,提高居民素質,倡導和諧新風,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特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居民公約中,倡導居民人人爭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建立工作隊伍 主動上門服務

古橋社區還按照“黨建引領入網格”的工作思路,採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運行模式,成立了由18名黨員組成的“黨員小管家”隊伍,實現了基層治理無序化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前不久,家住古橋社區的唐鳳國身患重病,巨額的醫療費用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黨員小管家”趙玉貴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向社區工作人員反映情況,為他積極申請低保名額,並時常探望照顧。

針對類似情況,古橋社區通過搭建“黨員小管家”自治之橋,整合政法、環保、信訪等部門網格組織,組建以社區無職黨員為主體的網格員隊伍,精細化確定網格18個,構建社區、居民小組、院落(街面)三級網格體系,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管理,力量下沉、上門服務。目前像趙玉貴這樣的黨員小管家,社區共有29名,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村頭村尾,當好信息收集員、政策宣傳員等,在群眾和社區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作為一名老黨員,群眾有困難,我跑跑腿,能幫忙解決問題,我感覺樂在其中。”趙玉貴如是說。

在古橋社區,“有事就找黨員小管家”已成為群眾中的共識。小到居民鄰裡糾紛、防火防盜,大到社保“幫代辦”、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哪裡有矛盾糾紛、哪裡有安全隱患,哪裡就有“黨員小管家”。

除此之外,古橋社區還通過搭建政策理論宣講平台,開展“文藝+政策+理論”宣講,讓黨的聲音直達每家每戶﹔搭建矛盾糾紛調處平台,老年和諧先鋒隊充當糾紛調解“和事佬”,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要事不出街道﹔搭建關心關愛平台,開展“溫暖星期四”“會員生病慰問”“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等活動,及時扶助弱勢群體﹔搭建推選先進典型平台,開展先進人物、和諧家庭評選活動,營造向上向善地域文化,涌現出“中國好人”趙玉春、“四川好人”王相樹等模范人物﹔搭建志願服務平台,開展共度節日、上門維修等志願服務活動,弘揚志願精神。

“通過做好政策宣講、矛盾化解等治理難題,構建轄區共治、居民自治、社會協治的城鄉接合部社區治理模式,讓社區更文明更和諧。”李思語說。(記者 甘丹丹)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