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青春閃耀|王光祈:最先把五四運動消息傳回川

2022年05月06日07:4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王光祈:最先把五四運動消息傳回川

開欄語

時光不老,青春正好。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翻開史冊,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譜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壯美篇章。

為推動廣大團員青年學習了解黨領導中國青年運動的光輝歷程,從百年青年運動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共青團四川省委和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合推出“建團100年·青春閃耀時”系列報道,介紹多位共青團歷史上和四川有關的代表人物及新時代涌現出的先進人物等。

本期,我們走近最先把北京五四運動消息傳回四川的愛國青年——王光祈。

100多年前,有這樣一位四川青年——他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杰出的音樂家和音樂史學家﹔他最先把北京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回四川,對四川的五四運動作出了極大貢獻。

他,就是王光祈。

用筆端

促使“五四”烈火在川燃燒

王光祈,字潤玙,筆名若愚,1892年出生,四川溫江人。他出生時,家境衰落,依靠孀母幫人縫補漿洗和叔伯們的不時接濟,勉強度日。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時,王光祈加入了罷課和游行的行列。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剪掉了頭上的辮子,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1916年,王光祈應《四川群報》主筆李劼人之約,兼任該報駐京記者,每天向成都寄剪報、發新聞,介紹北京政治舞台的風雲變幻,積極從事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的斗爭。后來《四川群報》被封,他又擔任《川報》駐京記者。1919年春,北京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廣大愛國青年密切注視著“巴黎和會”動向。王光祈不斷將北京的消息發回成都,並撰寫了大量文章,分析國際形勢,抨擊中國政局,文筆犀利,為四川投進了一線光明。1919年5月4日,以學生為主體的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王光祈參加了“火燒趙家樓”的游行,當天就將游行情況用專電發回成都。他向《川報》提供了大量報道,促使“五四”烈火在四川熊熊燃燒。

以社團

在思想界、文化界掀起波瀾

五四運動后,全國出現了許多革命社團,王光祈和李大釗等人發起的“少年中國學會”是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學會編輯出版的《少年中國》與《少年世界》,在當時思想界、文化界具有相當影響。

1918年,王光祈初步提出了建立“少年中國學會”的設想,並草擬了規約大綱數十條。1918年6月30日,在北京岳雲別墅,“少年中國學會”發起會召開。列名發起者為陳淯、張尚齡、曾琦、李大釗、周太玄、雷寶菁、王光祈等7人。會議推舉王光祈為籌備處主任兼會計,周太玄為文牘,李大釗為臨時編譯部主任,委托王光祈起草學會規約,與李大釗商榷一切。

1919年1月7日,“少年中國學會”舉行成立大會。王光祈被推為執行部主任,主持學會工作。這個學會存在了6年多時間,先后加入學會的有120余人。毛澤東、趙世炎、惲代英、張聞天等人都是經由王光祈介紹加入該會的早期會員。

用音樂

喚起民眾,實現“少年中國”之理想

王光祈自幼崇尚儒家學說,喜歡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傳統的禮樂觀在他思想上扎根較深。他認為立國的根本在於“中華民族之民族性”,而禮樂又與中華民族之精神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他認為要改造中國,復興中華,必須從精神文明著手,即“必先行改造人心”。而改造人心,就必須從恢復禮樂開始。

王光祈懷著熾烈的熱情提出,“吾將登昆侖之巔,吹黃鐘之律,使中國人固有之音樂血液,重新沸騰。吾將使吾日夜夢想之少年中國燦然涌現於吾人之前”。正是如此,他才“慨然有志於中國音樂之業”,從事音樂學的研究,從其愛國心出發,通過音樂,喚起民眾,以期實現“少年中國”之理想。

他在國內發表出版了《德國人之音樂生活》通訊十篇、《歐洲音樂進化論》《東西樂制之研究》等12篇與音樂相關的著述。(周潔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浩)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