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春天的柳樹,不隻依依垂地一種

2022年04月13日09:12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春天的柳樹,不隻依依垂地一種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這首無名氏所寫的《送別》,最能體現柳樹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

  作為易繁殖、栽培方法簡單的植物,“青青著地垂”的楊柳,大街小巷都能見到,也成為了千年來中國審美意象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環。

  溫江的銀柳和垂柳

  哪一個是魚鳧王所留

  實際上,“楊柳”指的是楊柳科中兩個不同屬種的植物。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載,楊柳科中的楊屬植物有60余種,柳屬植物有250余種,“楊”與“柳”,完全不同。而在我們認知中的“柳樹”,是一種樹冠開散、枝條垂地的植物,指的是垂柳。四川管這種植物也叫垂絲柳,雲南則叫它清明柳。

  垂柳是中國的原生植物,“無心插柳柳成蔭”,就說明了它容易存活、插條繁殖的特點。在四川,這種植物也隨處可見。成都市溫江區就與垂柳有著很深的聯系。相傳,古蜀魚鳧王就曾經用垂柳來劃定城界。魚鳧王從岷江上游順流而下,到達如今的成都市溫江區,在此建城。易成活、風姿綽約的垂柳被選中,成為了劃定魚鳧王國城界的標志。因此,溫江區也被稱為柳城。如今,溫江區的大街小巷很多名字都帶有“柳”字,或許也與此有關。

  但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另有一說是魚鳧王當時所種的不是垂柳,而是銀柳。銀柳也是柳屬植物中的一種,但是它原本的形態,人們並不常見到。我們看到的銀柳,是經過人工染色后、出現在小販挑擔上、看起來與梅花非常相似的“年宵花”。這些被染成了紅色、紫色、綠色、黃色等顏色的銀柳,作為裝飾被插在花瓶中,為過年時再添些喜慶氣氛。

  如今溫江區的銀柳和垂柳,究竟哪一個才是魚鳧王留下來的呢?誰也說不清楚了。

  “唐柳”或“公主柳”

  其實與垂柳完全不同

  垂柳與別離的聯系,自古就有。人們折柳送別,因為柳的諧音為“留”,表示希望友人留下的心意。而柳條垂地的依依之態,或者是被風吹起飄揚的樣子,是不是也很像試圖挽留行人之手的樣子呢?

  相傳,在遠嫁鬆贊干布時,唐朝文成公主為了緩解思鄉之情,特意帶走灞橋一別時唐太宗所贈的柳枝,並將其種植在拉薩地區。因此,這些柳樹也被稱為“唐柳”或者“公主柳”。但實際上,這些柳樹是柳屬植物中康定柳的變種,它們被稱為“左旋柳”,與垂柳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左旋柳的樹干虯曲粗壯,從根部由左向上旋轉生長,這與裊娜娉婷的垂柳天差地別。在美麗的傳說中,左旋柳這種彎曲扭結的形態,也與文成公主遠嫁后,頻頻扭頭眺望長安有關。

  古人贈柳,寓意在於兩重:一重取“留”的諧音,作挽留之意﹔另一重則是因為柳樹易栽、好養的植物屬性,願出行之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順利落腳、生活順遂的意味。因此,折柳送別既承載了離別的傷感,也寄托了送別祝福。(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