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校園流行性腮腺炎高發
一旦確診應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

“托幼機構、校園等地是傳染病容易聚集性發生的地方,尤其要提高警惕。”萬物復蘇的春天天氣多變,多種傳染病高發。對此,成都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主管醫師杜訓波作出提示:除了繼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春季校園還有一些常見傳染病需要特別注意,其中就包括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無力、食欲減退、一側或雙側腮腺腫脹,並伴有疼痛及發熱,病程1至2周。據杜訓波介紹,“流腮常因臨床症狀較輕,是自限性疾病,容易被人忽視。實際上,該病毒有侵襲各腺體和臟器的傾向,常見並發症主要有腦膜炎、睪丸炎、副睪炎、卵巢炎、心肌炎、耳聾、腎炎等。”
這一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以1至15歲兒童多見,佔到90%以上,尤其以5至9歲兒童最為多見。談及如何預防,杜訓波建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幾點。
生活中保持健康行為。注意睡眠充足、營養均衡,注意鍛煉身體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就餐前或接觸污染環境后要規范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手帕等遮住口鼻。
保持生活、工作、學習環境清潔和通風,特別是托幼機構、學校等人群聚居場所。
在流腮高發季節,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不暢的場所活動。
衣物、被褥、玩具、書本等經常接觸物品應多晾晒。
一旦出現流腮相關症狀時,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流腮為疫苗可預防傳染病,有效接種流腮疫苗,是預防流腮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目前預防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風三聯疫苗和腮腺炎減毒活疫苗。我省自2020年6月1日起,實施兩劑次麻腮風疫苗免疫策略,兒童在8月齡、18月齡各接種1劑次,可起到有效保護作用。
流腮為傳染病,一旦被確診為流腮病例,患者應按醫師建議,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避免傳染給他人,隔離期滿后方可復課或返工。(成都日報記者 王靜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