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何維波:緊握方向盤 為生命“爭分奪秒”

2022年03月20日08:07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緊握方向盤 為生命“爭分奪秒”

  參加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集訓期間留影受訪者供圖

  何維波檢查車輛機油

  何維波出車前對車內設備進行檢查

  救護車駕駛員何維波總是睡得很淺。由於工作性質,他的工作是48小時制,主班時就在醫院急診科待命。出車警報聲像是印在腦海裡,哪怕在夜裡,他也能立即反應過來。從對講系統中迅速提取三個關鍵信息:地點、病情、聯系電話,人已在分秒間奪門而出。

  在救護車這個狹小空間裡,每天都在上演別人的生死故事。坐在駕駛座的何維波,在這些故事裡扮演著一個沉默卻關鍵的角色——緊握方向盤,縮短病人與醫院的距離,為生命爭取更多時間。

  A 警鈴一響 任務說來就來

  何維波是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市二醫院總務科裝備車駕駛員。不確定性,是他的職業底色。入行十多年,這份不確定性始終存在,一根弦總是繃著。

  大部分時間,何維波和同事們駐守在急診科值班室裡,看看新聞,聊聊天,合眼休息,盡量讓自己不那麼緊張。但無論做什麼,都沒辦法全神貫注,警鈴一響,任務說來就來。按照醫院規定,接到警報后,救護車必須在5分鐘內出車。

  昨日凌晨,才剛躺下,他又接到了出車信息,這次是名產婦急需轉診,送至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地址在龍樹路。長期以秒計時,三步並作兩步,不到3分鐘,何維波出現在駕駛室內,救護車發動待命。

  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不分晝夜。要問具體一天跑幾趟,何維波說不清。“可能一天平均出車十多趟。”

  B 快一點 再快一點

  從事救護車轉運工作的日子裡,何維波經歷了許多讓他放下心來,或者情緒低落的事。

  一個下著雨的周一早高峰,路上特別堵,救護車上載著一名緊急腹痛患者駛入成綿立交內側,何維波提前進入車輛較少的車道。“我印象很深刻,前面的轎車一個一個地往右靠。前方的空間一下讓開了,我試了一下,能通過左手邊路口。”就這樣,他們順利拐入前往醫院的道路上。

  回憶當時的情景,何維波還能感受到自己在等待那一刻心裡的焦急,是前方車輛的讓行舉動讓他安下心來。“大家主動讓道的意識很強。一聽到后方有救護車警報鳴笛,就會很自覺、很及時地讓出通道,好像大家一起在為生命努力。”

  也有一次出車趕往事故現場,傷者已經沒了意識,他拼命往醫院趕。抵達醫院,聽到傷者已經沒了心跳的消息,何維波頓時愣住了,閃過的念頭是,“因為我開慢了嗎?”

  站在搶救室外,內疚、自責一涌而上。事后,他向醫生打聽,“傷得太重,我們也盡力了。”即便這樣,他也很長時間才漸漸釋懷。

  拼盡全力還跑不贏,真的是件讓人既沮喪又心痛的事。何維波隻能讓自己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快一點,再快一點。

  C 走街串巷 為找出最短路線

  24年的駕齡,從來沒出過事故,何維波對勝任救護車駕駛員這份工作很有信心。“但我第一次出車,心頭特別慌。在那種緊急情況下,就怕突然‘斷片’,忘了路線,真的沒人幫得了。”

  為了節省出車時間,熟悉路線,上班的第一個月,何維波都在休息日走街串巷,開車看不清,就徒步,讓一張詳細到小區樓號的地圖一點一點爛熟於心。不止能找路,還要分析這些路線何時通暢、何時擁堵。以便一接到任務,知道目的地后,能根據時間點,判斷出一條最節省時間的路線。

  “其實,一開始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女兒從小對醫護這個職業的向往,想給孩子做個榜樣。”但日子久了,白色的救護車,紅色的十字,閃爍的警燈,鳴響的警笛聲,這些無不讓他感受著為拯救生命而爭分奪秒的使命感。

  現如今,除了正常當班,他會抽出些時間,堅持做一些瑣碎的事,比如幫年輕司機檢查車況,講講行車安全,再復習一下出車的路線。

  “累嗎?”“累。但我願意干這個工作。”何維波說。(成都日報記者 王靜宇 圖片除署名外由成都日報記者李冬 攝影)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