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聚焦2022全國兩會——成都篇>>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成都市委會主委劉旭光:

推動農村數字化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3月10日15:27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農村數字化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利用數字要素鏈接國際國內需求,以數字化轉型為手段,促進農村生產效率提升,提高農村上下游鏈條運轉效率,加快建設數字鄉村融入雙循環體系是下一步鄉村振興的關鍵。”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成都市委會主委劉旭光說,《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惠民等事關數字鄉村建設10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為此,他建議,應逐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導農村產業數字化升級,建設農村居民生活和生產數字化場景等。

  引導農村產業數字化升級

  建設農村生產數字化場景

  在引導農村產業數字化升級方面,劉旭光談道,要促進北斗衛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和無人機航拍測繪技術在農業生產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應用,結合地域優勢精准定位產業發展。鼓勵農村文旅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對鄉村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將古村落古街進行互聯網宣傳、樹立鄉村文旅品牌,做好鄉村IP的互聯網推廣。同時,要推動各地農村特色食品產業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實現“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轉變,打造數字化生產線,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加快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應用布局。

  “資源環境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農業農村經濟迫切需要從資源粗獷型向集約型轉變,依靠資源投入轉向技術投入。”劉旭光建議,要以數字化為手段,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方式,對農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和農場化生產。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開展數字農業試點、智能農基應用示范,在田間地頭應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化精准管控、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助力農作物灌溉施肥管理,逐步推進農村大數據平台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同時,要因地制宜發展“互聯網+”特色產業,鼓勵企業投入鄉村振興事業,將數字化融入農作物種植、營銷等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各領域,應用區塊鏈幫助農產品品質溯源﹔加快推動優勢農產品全產業鏈數據資源整合,並將特色農作物作為特色經濟產物進行國內、國際推廣。

  打造農村生活數字化設施

  培育農村教育數字化人才

  “還應打造農村生活數字化設施。” 劉旭光進一步介紹,可比照城市網絡布局建設農村光纖到戶,在經濟示范鄉村全面建設4G信號全覆蓋,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農村醫保信息數字化建設,逐步完善全面提升鄉村數字化、智慧化治理水平﹔推進“數字農房”建設,探索“互聯網+設計下鄉”農房設計服務新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打造智慧鄉村、平安鄉村,切實保障居民生產生活安全。重視農村教育數字化建設,農村中小學互聯網接入全覆蓋,研究完善互聯網教學機制,將城市優質教學資源引入到鄉村。同時,他認為,還應升級益農信息社,在實現“快遞下鄉”的基礎上建成綜合性信息服務站,將互聯網消費指引作為綜合性信息服務站的主要目標,升級農村消費模式,鼓勵企業通過大數據匹配農村消費場景,優先供給農機農具採購和居民生活消費。通過建設農村居民生活基礎設施數字化場景,將農村居民消費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體系,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培育農村教育數字化人才上,要‘激活存量’,對現有鄉村教師進行數字化遠程培訓,可通過遠程面試選拔優秀教師到城市進行委托實習培訓,提升鄉村教師職業素質。”劉旭光談道,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從政策上為鄉村人才培養改善鄉村師資條件,為支教教師提供良好的住宿和教學環境。建設互聯網多媒體教室並開放參觀,研究鄉村教學和群眾娛樂多用途,改變農民認知。同時,根據學校規模,合理預算學校教學樓、宿舍、操場等基礎設施投入,將更多的真金白銀投入到學生食堂建設、教師宿舍建設等方面。創新授課模式,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改變鄉村傳統的教育模式,並通過互聯網引入優秀課堂,切實縮小農村與城區教學基礎設施之間的差距。(成都日報記者 王琳黎)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