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西部科學城從布局到激活 川渝雙向奔赴

2022年03月08日08:0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西部科學城從布局到激活 川渝雙向奔赴

川渝對對碰

“既是熱點,也是重點。”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注意到兩個高頻詞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科技創新。將這兩者結合的,就是去年全面啟動建設的西部科學城。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西部科學城建設是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抓手,其建設進展如何?下一步的機遇和重點是什麼?川報集團特派記者和重慶日報記者分別走訪了代表委員。

建設進展怎麼樣

在川渝兩地,西部科學城都在加速建設

全國兩會啟幕前后,成渝兩地的西部科學城建設喜訊頻傳。

在四川,位於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的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大樓已經建設成形,將於年內建設完工並正式入駐。作為全球宇宙線研究的高地,這裡將成為國家大科學裝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的“大本營”。自2021年6月正式挂牌以來,西部(成都)科學城已集聚中科院系統單位14家、中核系科研機構7個,引進校院地協同創新平台53個,落地大項目101個。

在重慶,以100平方公裡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金鳳)為中心,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加速建設大學城、科學谷、科研港、生命島、科創街“五大創新支撐”。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重點項目中,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北大重慶大數據研究院、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研究院等已投用。迄今,西部(重慶)科學城內的市級以上創新平台已增至304個。

不隻有硬件,西部科學城建設的“軟件”同樣在加速配套。

從一開始,四川和重慶就構建多層級、多部門的西部科學城建設協調機構。在此基礎上,雙方各自明確建設重點和建設方向。同時,在川渝兩地,分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構筑“總部+基地、研發+生產、中心+網絡”協同發展模式,探索出台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支持政策,構建利益共享機制。

下一步的機遇和重點

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集中優勢資源取得科研攻關重大進展

“機遇!”談及西部科學城的未來,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

如何抓住機遇?在代表委員看來,起步建設階段,西部科學城要更加聚焦在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一目標,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名副其實。

要進一步統籌科研資源以優化布局。在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李家洋看來,西部科學城是全國唯一一個“一城多園”模式建設的科創平台。因此,要聚焦重慶、成都和綿陽三個高校、科研院所“扎堆”的城市,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實現科研資源和項目的跨區域統籌布局。

“最終目的,是集中優勢資源取得科研攻關重大進展。”李家洋建議,川渝雙方要在認真分析彼此優勢領域、主攻方向的基礎上,完善協調機制,配備與“一城多園”空間布局相適應的人員、設備、資金和招引項目等,實現科研資源優化配置。

不僅要統籌,還要激活。“改革是盤活資源的抓手,也是解決難題的突破口。”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建議,川渝應借助國家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契機,進一步探索更加靈活的科研項目管理運營模式,讓科研人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同時,聯合建設跨省域科研成果轉化平台,確保科研成果就近落地生根。

“已經開始試點。”黃愛龍介紹,重慶醫科大學已有3個重點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這3個項目,背后均有對應的企業和產業作為支撐,實現了“從實驗室到車間”的無縫銜接。(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王成棟 重慶日報記者 張亦筑 周尤)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