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新春走基層 | 年夜飯越吃越香 日子越過越好

2022年01月31日09:1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安康1月31日電 (記者 李平) “干杯,新春快樂!”1月30日晚上,在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雙安鎮白馬村大山深處的金坪窯廠,十多戶村民舉杯共慶新春佳節,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村民舉杯共慶佳節。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崔叔,辛苦了。”年輕的創業者張太軍緊緊握住村民崔大然的手,將一疊百元大鈔塞進崔大然的手中,這是崔大然在村裡農業公司做工的工資尾款。

“感謝,感謝。”頭發花白的崔大然接過錢,露出燦爛的笑容。

崔大然收到工資尾款。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金坪窯廠位於陝南秦巴山區、漢江之濱。地方不大,但是在20年之前,這裡的名氣不小。因為當地有一個建於清代的老窯廠,村民們手工制作的壇壇罐罐,在老窯燒制過后,銷往附近幾十個縣,不僅養活了一大幫窯匠,也養活了眾多販賣壇壇罐罐的附近村民。隨著歲月的變遷,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金坪窯廠倒閉了,當地村民不得不另謀出路。

2018年的一個上午,金坪窯廠來了一個年輕人,轉悠了幾條山梁之后,告訴村民們,他打算租窯廠的土地種桃樹。

年輕人叫張太軍,是鄰鎮的一名創業者,北漂多年,辦過企業,給窯廠人的印象是有實力、見過大世面。張太軍開出的條件是:土地流轉到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所有農戶都可以在公司務工,不管是手工和農產品都可在公司變現。

窯廠人一合計:劃算,就這麼干!很快,宏錦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在金坪窯廠成立,不到一年時間,300多畝土地齊刷刷種上了黃桃。

71歲的崔大然是當地村民,幾年前,他唯一的兒子因病去世,兒媳改嫁到外地,就剩下他們老兩口帶著孫子相依為命。崔大然將自家的十多畝土地流轉給了農業公司,每年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同時,他利用農閑時間到農業公司做事,每年可以從農業公司領到1萬多元的工資。再加上養牛養羊的收入,僅他們老兩口的收入就有將近3萬元,這還不算孫子在外打工的收入。

村民展示春聯。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今天真的很高興,我們這裡很多年紀大的人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我很知足很幸福了,都是黨的政策好,我敬大家一杯。”村民李本樹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李本樹是金坪窯廠的老窯匠,窯廠倒閉后,他買了漁船在漢江裡打漁為生,小日子過得不錯。之后,響應國家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的號召,李本樹第一個處理了漁船,上岸另謀生計,成為了農業公司的骨干勞動力。如今,他每年在農業公司做工收入近2萬元。

大部分窯廠人都像崔大然、李本樹一樣,平時在家種菜、養豬養羊,公司需要時就到桃園裡攬工,既照顧了家,又掙了錢。不到兩年時間,金坪窯廠已經變成一個美麗的桃園。張太軍又開發了富硒大米、富硒金瓜,這些產品深受城裡人的喜愛。

“白馬村的未來,金坪窯廠的未來就靠你們大學生了,感謝你們。”村支書雷興發走到王毅王沛兄弟面前,緊緊得握住他們的手。

王毅、王沛兩兄弟是土生土長的金坪窯廠人,他們意識到,未來農村發展的空間大、機會多,農村要發展必須要文化知識,特別是離不開農業科技,於是兄弟倆雙雙報考了農業院校,哥哥王毅前年考上了陝西楊凌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弟弟王沛去年被中國農業大學錄取。

“我希望他們能把學到的專業知識用在我們村的鄉村振興上,隻要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了資金和技術的后顧之憂,何懼村裡發展不起來呢!”雷興發說。

遠眺金坪窯廠。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如今,541國道從村裡過,家家戶戶都通了水泥路,很多村民家還買了汽車。張太軍和金坪窯廠人將把“桃花園”作為園區建設的目標,依托鄉村振興,推動現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把金坪窯廠建設成一個觀光農業、特色民宿、園區特色景觀,形成集種植、銷售、旅游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服務示范區。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