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鐘盅帶來新春晚會:推廣四川文化是責任

對四川方言劇感興趣的觀眾,一定還記得《幸福耙耳朵》這一部。劇中,有媛鳳飾演的農家樂老板“鳳姐”,還有給大家帶來無數快樂的演員鐘盅。這些年,隨著方言劇漸漸淡出,很多巴蜀笑星也開始跨界,扎根短視頻繼續將方言魅力傳遞。
1月29日晚,以“鐘哥過場多”為賬號、在短視頻平台擁有近390萬粉絲的演員鐘盅就舉辦了一場新春直播晚會,晚會上很多內容都跟四川元素有關。鐘盅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我覺得把我們四川的文化盡量地推廣出去,也是我們肩上的責任”。
當晚,鐘盅與他的朋友們帶來舞蹈《虎虎生威》、雜技《快樂保齡》、歌曲串燒《巴蜀神韻》等表演,值得一提的是,鐘盅還與媛鳳一起帶來川劇版《成都》。鐘盅說,“這個晚會相當於是我們的春晚的縮小版,相聲、小品、魔術雜技都有。”他說,也希望能通過這場表演証明自己的價值,並給大家帶去快樂。
談及為什麼會選擇短視頻平台拓展演藝事業,鐘盅坦言,“很多電視觀眾都是通過電視屏幕認識我,比如說《幸福耙耳朵》裡的鐘盅,我覺得新媒體也是很好的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我也想跟搭檔小張一起,通過新媒體展示自己。”
在鐘盅的短視頻平台裡,他時常以包工頭鐘哥的形象出現,並以此拍攝方言喜劇段子。剛開始做短視頻時,他也曾經歷點贊很少的尷尬情況,“后來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隻有一個秘訣就是堅持。”鐘盅分享道,“做短視頻一定是特色要突出,標志要清晰,大家都已經認識我叫鐘哥了,我不可能去說我叫李哥、張哥,在一分鐘裡面你要讓人家迅速認識你,特點這個很重要。”
段子如何來?背后是否有團隊幫忙?鐘盅否認了,“還是每天自己刷,對於新鮮事物大家要不斷吸收,刷到有意義的點再來串聯你的人設串聯你的故事,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故事。”
深耕短視頻,並不是放棄演戲,在鐘盅看來,兩者不沖突,“網絡也是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在表演這條路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不管是在電視上還是網絡上,反正堅持初心往前走。”(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