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別樣“年貨”迎新春 市場紅火年味濃

2022年01月24日08:17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樣“年貨”迎新春 市場紅火年味濃

  消費者咨詢、選購新潮電子產品

  書店是不少消費者挑選“年貨”的好地方

  位於猛追灣望平街濱河路的集市已開始售賣各種年貨

  春節將至,年貨銷售漸熱 記者 王靜宇 攝

  別樣“年貨”

  預制菜

  ■成都各大商超、生鮮平台的年菜大戰已經打響

  ■“年夜飯”預制菜,受到不少年輕人青睞

  國潮文創

  ■紅紙福字、彩燈挂飾、文創日歷……越來越多國潮風的年貨走俏

  ■時尚款日歷、生肖虎周邊產品是當下熱銷的新品

  智能產品

  ■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春節前這類產品迎來了消費高峰

  ■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成為年貨“新寵”

  2021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增長8.6%,17項事關成都長遠發展的重大事項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成都在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中的位勢能級加快提升。

  眼下,春節將至,置辦年貨忙。年貨消費是老百姓消費能力的集中釋放、商品服務供給水平的集中展現,也是管窺城市經濟的一個窗口。

  年貨消費折射的需求之變,蘊含著經濟增長的新潛力、新動能。今年的年貨市場又有什麼消費新亮點、新動向?年貨消費的變化,折射了怎樣的經濟社會發展變遷?又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怎樣的新課題?帶著這些問題,春節前夕,本報記者走進年貨市場,尋找答案。

  1

  預制菜掀起熱潮 春節餐飲“花樣多”

  對於春節而言,“吃”一直是年貨的主角,而過年“吃點好的”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因此與“吃”相關的年貨,是很多家庭每年春節消費支出的絕對主力。家住武侯區天久南巷附近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早在本月初,我就尋思預訂小區附近某酒樓的年夜飯,一打電話,客服說別說包廂,就連大廳都訂完了。得虧遇到上星期有人退訂,我趕緊撿漏訂上,真沒想到有這麼火爆。”

  年味,總是從味蕾開始。承載著濃濃“成都味”的各地特色美食成為不少市民年貨清單上的首選。相比“下館子”,成華區萬年場街道的任先生一家,年夜飯則更為新潮。“今年終於可以一家人不用扎堆在廚房忙活,我們已經在網上預訂好了‘硬菜’,菜肴七分熟,真空包裝送到家,除夕夜在微波爐裡加熱一下就可以吃了。”任先生告訴記者。

  盡管距離除夕還有一個星期,但成都各大商超、生鮮平台的年菜大戰已經打響,琳琅滿目的預制年菜一一亮相,吸引了不少顧客駐足。在伊藤洋華堂超市,記者發現,除了年味蒸菜,還推出了各種年夜飯預制成品。“都是熟食,回家后直接蒸或微波爐打熱就可以了,近些天有很多顧客來購買。”今年選擇在成都過年的90后小李,正在超市裡選購預制菜,他對記者表示,“一個菜品加熱十幾分鐘就可以吃了,價格還比餐館便宜,省心也省錢。”

  不僅如此,在一環路內的一家盒馬鮮生店,帶有濃濃虎年色彩的預制年菜已全部上線,根據顧客的不同需求,商家推出了多道“年夜飯”預制菜,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青睞。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只是嘗試推出了幾款預制菜,火爆程度超出想象,尤其是除夕的前三天,線上訂單都爆棚了。所以今年做了充分准備,提前開始全套預制年菜活動。”

  2

  智能產品受追捧 擦出年味“新火花”

  年味漸濃,年貨購置成為家家戶戶日程單上關心的重點。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家庭陪伴型機器人……不知不覺,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走進日常生活,成為不少市民的新寵,春節前這類產品更是迎來了消費高峰。這樣的趨勢也在數據中得以印証——據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台監測,“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中,消費升級態勢十分明顯。其中,智能清潔電器備受消費者歡迎,除螨儀、洗地機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0.1%、32.9%﹔家電消費品質升級,智能投影儀和智能按摩儀同比分別增長89.5%和34.8%。

  不難發現,在年貨消費中,年輕消費者辦年貨不再局限於“傳統清單”,“悅己型消費”悄然興起。此外,商家緊緊抓住不同年齡層對不同年貨商品的消費偏好,增加產品附加值,注重健康的品質年貨消費漸成風尚。在市區多家電器賣場,記者了解到,春節前家電換新升級需求不斷增加,智能家電、數碼產品熱賣,筋膜槍、頸椎按摩儀等健康類“網紅”產品銷量也有明顯增長。

  “春節休假少不了追劇,朋友‘安利’極米H3S的配置很高,追劇、游戲以及看動漫,都可以有很好的體驗。”成都IFS的極米線下店內,正在咨詢產品的鄧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年科技飛速發展,家電和數碼產品等快速迭代,也希望父母能夠享受最新科技帶來的便捷和享受。為何年貨送智能產品的越來越多?極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方面,智能產品往往能給用戶帶來新奇刺激的感官享受﹔另一方面,不少智能產品價格越來越親民,也使得消費群體隨之擴大。

  3

  國潮文創屢出新 年貨消費“有內涵”

  市民採購年貨也越來越注重文化的“味道”。從紅紙福字到彩燈挂飾,從文創日歷到春聯福袋,越來越多國潮風的年貨開始走俏。“年輕消費者喜歡彰顯個性,又有底蘊的產品,‘國潮文創’將深入人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用全新的方式展現出來,是傳承也是創新。”1月21日,寬窄巷子一家文創用品店店員向介紹記者,春節臨近,時尚款日歷、生肖虎周邊產品是當下熱銷的新品。

  各種“國潮”年貨的興起,正在讓這個春節變得更有“中國味”。在成都春熙路,記者注意到,各家服裝品牌店已將虎年春節系列鞋服陳列在了櫥窗和入口等顯眼位置,醒目又喜慶的新年紅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在購買年貨時自己自然會優先考慮帶有國潮風格的,目前正打算入手一套虎年生肖的新年鞋服,迎接即將到來的虎年春節。

  據李寧春熙路店的店員介紹,該品牌的虎年春節系列服裝以中國紅為底色,融入老虎國畫、生肖等中國傳統元素,一經推出就頗受歡迎。

  書店同樣是不少市民挑選“年貨”的好地方。記者23日在成都萬象城西西弗書店看到,推薦區不少市民正在挑選書籍,展架上《半小時漫畫中國史》《賽雷三分鐘漫畫歷史系列》吸引了讀者的目光。再往裡走,在少兒閱讀體驗區,家長帶著孩子圍坐在一起閱讀科普繪本。據書店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春節前后是圖書銷售旺季,目前正在上新圖書種類滿足春節“文化年貨”市場。記者發現,職業培訓類書籍、兒童類書籍、經典文學讀物較為暢銷,現場有讀者表示,春節假期也是充電學習的“黃金期”,選擇閱讀專業書籍作為提升自己的“年貨”,期待讓節日過得更加充實。

  專家觀察

  成都市服務業研究院院長林娜:

  深挖“年貨”消費 孕育新增長點

  從傳統年貨到創意年貨,盡管年貨形式不斷變化,但“買年貨”的春節習俗從未改變,折射出傳統文化的磅礡生命力。在成都市服務業研究院院長林娜看來,春節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會集中購買年貨、集中消費,從而擴大消費市場、帶動經濟發展,也為全年的消費氛圍打下基礎,因此“春節經濟”“年貨經濟”備受關注。

  消費升級發展趨勢明顯

  今年年貨消費市場呈現“三個共存”

  琳琅滿目的年貨裡有發展印痕。林娜分析認為,結合消費升級發展趨勢,今年的年貨消費市場將呈現“三個共存”:

  在消費內容上,傳統實物型消費和新潮體驗式消費共存。一方面居民對年貨消費的需求不再局限於吃穿等物質層面,文化、旅游等體驗式服務消費需求增長迅速,冬奧會帶熱的冰雪運動消費、微度假消費、數字文化娛樂等新型消費不斷涌現﹔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加重視商品和服務的品質,對商品及服務體驗消費的質量、安全、效能、綠色、科技感等要求不斷提升。

  在消費方式上,線上購置年貨和線下消費體驗共存。林娜表示,80后、90后已然成為了年貨消費的主力群體,並且在線上購置年貨蔚然成風。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指導舉辦的“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已於1月10日正式開啟,將促進網上買年貨的消費需求,在此同時,各地政府、企業也在積極營造豐富多元的春節主題消費新場景,加碼線下年味消費新體驗。

  事實上,年貨消費群體從中青年到Z世代的蔓延,也讓“年貨”一詞擁有了新定義。林娜觀察到,在消費產品上,今年亦將呈現土特產年貨和全球洋年貨共存的局面,年貨節集合全國各地的家鄉年貨、老字號、原產地美食,土特產熱銷年貨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消費市場加速融入全球消費市場,吸引著全球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消費產品和服務,海淘全球洋年貨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增強消費供給創新能力

  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

  年貨消費的變化,折射了怎樣的經濟社會發展變遷?又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怎樣的新課題?林娜直言,消費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直接體現,年貨消費的變化折射出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目前,消費需求從購買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美好生活品質轉變。消費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和時代特征,即居民服務消費佔比逐漸攀升,精神消費成為升級主要動力,品質消費成為主流消費趨勢,科技消費成為消費新增長點。”

  “主動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就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創新、以供給優化創造消費新增長點,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從而實現消費生產良性循環和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對成都而言,林娜認為,要增強消費供給創新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首先,要營造適應企業創生的消費新生態。搶抓新技術變革機遇,營造出具有競爭力和美譽度的服務環境和創業氛圍,建立新型消費政策動態調整機制,為創新創意型人才、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等市場主體提供將更多技術、商業模式創新成果應用到消費市場的充分適宜性,促進新物種、新產品、新服務、新時尚的涌現。”

  其次,要豐富數字化、智能化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供給。林娜強調,要發揮好信息產業基礎,加強信息技術與消費的協同應用,鼓勵更多消費領域進行技術驅動型革新,加快研發智能生活新消費產品,發展在線文旅、在線數字娛樂、在線體育競技等數字消費新業態,引領數字消費潮流。“不僅如此,還要提升‘三城三都’區域輻射力。根據經驗,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60%左右,服務消費比重將超過商品消費比重。遵循消費發展規律,文創、體育、旅游等服務消費比重將不斷擴大。因此,要將‘三城三都’建設作為成都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競爭力的工作抓手。”

  創新消費場景豐富消費供給

  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隨著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消費者更加青睞智慧、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智慧消費、便利消費、綠色消費、文體消費等新的理念和行為層出不窮。對此,林娜認為,城市要深挖“年貨”消費,孕育新增長點和創新點。

  一是創新春節主題消費場景。整合各方資源,以吸引、駐留、聯結消費者為導向,引導地標商圈潮購場景、特色街區雅集場景、熊貓野趣度假場景、公園生態游憩場景、體育健康脈動場景、文藝風尚品鑒場景、社區鄰裡生活場景、未來時光沉浸場景推出“春節版”,建設與春節、年味體驗主題相匹配的舒適物和活動,滿足消費者對春節消費的多元化體驗需求。

  二是豐富春節品質消費供給。發揮新春歡樂購消費促進平台,支持企業開展春節主題促銷活動,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豐富品質化消費供給,引導數字孿生景區、博物館、美術館等提供更多特色數字化文旅沉浸式體驗,引導老字號企業開發能滿足年味體驗的商品和服務,引導消費領域企業推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綠色化、高品質商品。鼓勵發展24小時不打烊餐飲店、便利店和娛樂場所,鼓勵有條件的項目延長觀光時間,建設一批富有成都特色、年味體驗的夜間消費活動項目。

  除此之外,林娜還表示,要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保障好消費者權益,使得蓉城虎年春節消費行為成為不可復制的愉悅體驗和美好記憶。

  記者手記

  傳統中顯“新”意

  臨近春節,年味漸濃,其中大部分又附著在年貨上。如今過年,可以不吃餃子,不燃放爆竹,甚至可以不見面,在線上與親人團聚、給親戚拜年,但年貨該囤還得囤,這是人們的“年貨情結”。

  但如今傳承千年的年貨文化也在發生變化。大魚大肉開始淡出年夜飯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低糖、低熱量的新鮮蔬菜﹔從以往的煙酒糖茶,逐漸到如今的智能手機、掃地機器人﹔請客吃飯也不再是人們節日聚會交際的唯一方式,看話劇、聽戲曲、讀書會等文化活動逐漸受到追捧……年貨不斷突破著傳統,也折射出春節經濟的時代變遷。

  人們辦年貨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網絡購物的流行,是如今春節年貨市場的最大亮點。與傳統年貨市場相比,網絡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空間,北京的烤鴨、廣東的臘味,甚至瑞士的巧克力、法國的紅酒都能在網上輕鬆找到。不少人通過線上選購年貨,由商超直接配送到家,這使得拎著大包小包上街採購的不便“一掃而光”!

  事實上,採辦年貨無論是買了什麼、以什麼方式買,都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祝願大家的生活像這“年貨經濟”一樣,年年紅紅火火、年年有新意!(成都日報記者 孟浩 圖片除署名外由張青青攝影)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