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鄉村振興,人民遂寧

劉海天 趙祖樂
2022年01月18日07:4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遂寧市大英縣玉峰鎮的斗笠村,把斗笠打造成了鄉村振興的形象符號。他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把企業、村民、村集體三種力量聯合起來,努力走向鄉村振興。

斗笠村村民裝運蔬菜。人民網 劉海天攝

村民過去從事傳統農業,種水稻、玉米、油菜等,經濟收入有限。現在他們主要進行果菜種植,兒菜等蔬菜遠銷到上海、廣東,李子樹也已經開始挂果。將來,他們要著力打造文旅康養產業,讓這裡成為城裡人的詩和遠方、浪漫者的山水田園。

這個合作社的名字叫大英縣玉鑫麗景產聯式專業合作社,名字很響亮,含義也深刻。玉是玉峰鎮,鑫不但有多金的意思,還包含著頭戴斗笠的形象,麗字和笠字諧音。而金和玉連起來,就代表了斗笠村進行鄉村振興的美好前程。

陳永康是合作社裡企業一方的代表,負責著合作社的重要工作。土地流轉之后,村民們隻需按照訂單進行種植,從種子服務到產品銷售全不用管。除了按照30%的比例進行利潤分紅,合作社的村民們還可以有一份穩定可靠的務工收入。村集體佔股的比例較小,卻取得了堅實的發展,股份從開始時的一成增持到如今的二成。“集體經濟發展得越好,村民的組織動員就越容易,鄉村振興的希望就越大。”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周義雙表示。

斗笠村適合發展文旅康養產業。人民網 劉海天攝

“李子樹種下去,要幾年才能進入豐果期,這段時間我們就在樹下種菜。以后不好種菜了,就在樹下養雞。發展林下經濟、立體經濟、綠色經濟。”川投水務集團大英公司派來幫扶斗笠村的干部周義雙說。周義雙是川投水務集團大英公司派來幫扶斗笠村的干部,看上去又黑又瘦。相比於每兩年輪換一次的扶貧干部來說,在這裡已經工作7年的周義雙,算是“四朝元老”了。他不但沒有疲憊還越干越起勁,決定退休后也要經常在這裡幫扶。“我願意用我的黑,洗去斗笠村的一窮二白﹔我願意用我的瘦,換來老百姓碗裡有肉。”這位文化深厚的干部,用詩意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產業為根,文化鑄魂,鄉旅興村。”這不只是周義雙的理念,也是陳永康的認識,還是全村干部群眾的共同看法。陳永康表示,村裡不但重視產業發展,也重視文化建設,成立了腰鼓隊等文藝組織。他還准備在合作社建個文藝館,讓大家唱唱歌什麼的。“想發展文旅,首先要提高村民素質,否則游客來了怎麼行?”陳永康和周義雙想到一起了,都覺得鄉村振興需要文化先行。

周義雙是個文化人,作書畫、寫歌詞、對對聯,什麼都行。他盤點村裡的文化資源,東漢墓崖、宋代鹽井、清代傳說……都以各種形式保護和利用起來。村裡的斗笠鄉村藝術館,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裡邊或者是他收集的奇石,或者是他討來的墨寶,打造出了一個充盈著文化藝術的天地。一塊石頭上的圖案,很像是一個人頭戴斗笠的形象,這是周義雙的得意收獲。利用一座廢舊的老屋,他們建起了村史館,雖然藏品還有限,但是文化氣質已經拿捏得很到位。

周義雙走出鄉村藝術館。人民網 劉海天攝

斗笠村緊鄰一個大湖,湖水是村裡發展文旅的一大資源。斗笠和湖水,這種搭配很自然地就讓人想到了釣魚。此外,村裡的文旅項目還計劃了游船、賞花、採摘等。單獨的李子花比較單調,所以社員們打算在李子樹上嫁接桃花、梅花等觀賞性花木,做到有花有果、有風光有產業。現在,村裡已經先期種了一些桃樹,一待錦繡春風,便可姹紫嫣紅。

計劃中的兩條沿水觀光棧道,已經開建了一條。一座連環拱門式長廊,也已經初現了模樣。斗笠村的文旅項目,正從圖紙走到現實。“大家都管這個叫彩虹門,我覺得更應該叫‘振興之門’。”周義雙說。顯然,他注重的不只是建筑的外形,更在乎它的文化含義。他指著一座冷庫介紹,將來准備把冷庫外牆做成書畫作品,讓它成為斗笠村文旅品牌的一部分。

一根根香腸挂在繩子上,在空中晒著陽光,風裡透出肉香。一位大媽拿著掃把,准備隨時驅趕來偷食的各種饞嘴鳥兒。由於環境質量的提升,來這裡棲息的白鷺等鳥類的數量越來越多,有時候就成了村民眼裡“幸福的煩惱”。正是出於對這樣優良環境的自信,干部群眾發展文旅的意願更高了。他們准備拿出一些閑置民房做民宿,逐漸把觀光體驗活動做起來。

“笠影如詩生碧野,春風著意染丹青。”就像村裡藝術館門上的對聯說的一樣,斗笠村有詩有畫,有鄉村振興的夢想,有攜手奮斗的努力,正向美好探索前行。

一面牆一個故事。人民網 劉海天攝

斗笠村有詩,棕樹村有故事。棕樹村位於遂寧市船山區龍鳳鎮,村裡很多房屋的外牆上,都畫著一幅畫。畫裡邊說鄉村、說扶貧、說文化,都是村民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這個創意不但美化了環境,也起到了對村民進行思想文化教育的作用。其中的一座房子,叫作“紅堂屋”,是對村民集中進行先進文化教育以及進行村民調解的地方。紅堂屋的紅,既有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喜慶含義,也有中國革命文化裡的高尚含義,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創意。

棕樹村產業比較多,200畝柑橘、100畝小龍蝦……林林總總。柑橘是新發展的產業,水果目前已經開始銷售。這幾天正好是採摘的時節,果農們三三兩兩,開著車上山收果子。遠遠地望去,套袋的椪柑和不套袋的橘子層次分明地分布在山坡上,好像鄉村振興路上的點點燈光。

棕樹村果農收工了。人民網 劉海天攝

村支書陳建走在山坡上,來到橘樹旁,盤算著產業的發展。他介紹,當初選擇發展柑橘,是因為這裡的土地適合柑橘生長,也是因為可以找到可靠的技術力量。下一步,村裡還要抽調力量,對柑橘產業進行品種改良和產業優化,讓鄉村振興的成果能更早地惠及群眾。

鄉村振興取得成功,人民群眾順遂安寧。這是當前美好的理想,也是明天必見的現實。斗笠村有詩,棕樹村有故事,它們都演繹著中國的理想,明朝圓夢,更醉花香。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