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2000米上的堅持 隻為了那顆“菊花心”

2021年12月30日,隆冬時節。清晨的都江堰石羊鎮竹瓦社區,一望無際的川芎地披上了一層白霜,村民楊榮泰扛著鋤頭來了——今天,他要把地裡的川芎根莖翻出來,送到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開始自然育種。
在楊榮泰家的川芎種植地旁,四川修治堂藥業副總經理游興波蹲著身子,正查看川芎苗的長勢——看中這裡獨有的“菊花心”川芎,公司決定在石羊鎮建設自己的中藥材園區,而為何這裡能種出高品質川芎,也是公司一直想研究的課題。“我們分析是由於這裡的生態和土壤環境,以及獨特的種植方式。”他告訴記者,從2022年開始,公司將全程跟蹤石羊川芎的種植過程,並做詳細的比對試驗,找出蘊含在“菊花心”裡的秘密。
高山上的堅持
翻山越嶺隻為種出高品質川芎
“長勢不錯,這樣就可以挖出來上山了。”楊榮泰在地裡挨個翻看了一會,拿出鐮刀把上面的苗子割掉,用力一拔,和著泥土的須根中裹著一團核桃大小的根莖,“我們把它移栽到山上去過冬,等到明年七八月份杆子長到一米左右了,再挖出來移到山下作為種子。”楊榮泰告訴記者,自打他記事起,爺爺和父親年年都要上山育種,“他們告訴我,必須經過這個程序,才能長出最好的‘菊花心’,而且根莖更大。”
挖好根莖,楊榮泰要將其送到都江堰市玉堂鎮高山育種基地培育。採訪車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路爬行,重重疊疊的大山近在眼前,腳下岷江如帶,山間霧氣縈繞,遠處的雪峰和路旁的森林美麗如畫。深呼吸一口,空氣中滿是負氧離子的清甜。
越往上走,路面開始險峻起來,“要到海拔2000米,才是川芎育種最好的地方。”楊榮泰說。
山上剛下過雪,道路崎嶇濕滑,大約半小時后,車已經無法再向上行駛了,楊榮泰便背著竹簍扛起鋤頭徒步向前。翻過一個山頭,眼前豁然開朗。濕潤的空氣非常清新,遠處的雪峰仿佛近在眼前,楊榮泰在事先平整好的土地上打窩,將背簍裡的川芎種小心地拿出來,一個一個種進去,再小心地覆上泥土。一畝多地移栽下來,他的臉上滲出密密的汗珠。“冬天的山裡經常會下雪,經過低溫和積雪‘洗禮’的川芎種子,來年長出的苗更強壯,藥效品質特別好。而且,由於抗病性大大提高了,這些川芎無須用藥,不會產生藥物殘留。”他眨著眼睛笑了,“是不是有點太空育種的感覺?這就是我們能產‘菊花心’的秘密之一。”
為了高山育種川芎,虹口、龍池,甚至汶川的高山上都留下了竹瓦社區農民的足跡。
傳統的保留
祖祖輩輩的種植方式結合了標准化
高山育種是都江堰市農民祖祖輩輩的摸索,至於來龍去脈,採訪中當地農民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竹瓦社區種植川芎的歷史可推移到1000多年前,更有傳說“藥王孫思邈在此培育的”,可是,這裡的川芎也一度個頭越來越小甚至化苗,祖輩上的農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年,一戶農民搬家到虹口高山上,並帶去了川芎種苗,沒有料到的是,在虹口高山上種出的川芎個頭大、藥味足。經過多次摸索,最后發現將川芎送到山上埋到土裡過冬,來年發芽的幼苗再移栽到山下,再沒有化苗的現象,“‘菊花心’也再次呈現,個頭也大,藥味也足。”
這有什麼科學依據呢?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副研究員、川芎專家郭俊霞解開了謎底:高山育種,通過山上大雪覆蓋、雪水浸泡,避免了川芎根莖生病,防止川芎種苗的老化。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用低溫冷藏、藥物干預等方式來增強川芎生長期間的抗病性,種苗也能在壩區直接培育了,冬天也可以不用再割苗。“不需要勞心勞力去山上育種,壩苓種(壩區育種的川芎)的成本還要低一半。最初很多村民想放棄高山育種的傳統種植方式,但我覺得不行。”今年56歲的楊榮泰祖祖輩輩都在種川芎,是當地人人稱贊的“土專家”,正是他的堅持,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種植模式在竹瓦社區得以繼續推行。
也正因為有了楊榮泰的堅持,竹瓦社區的川芎近年來聲名鵲起,獨一無二的“菊花心”川芎成了川芎中的翹楚。當地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一方面成立農民合作社,規范生產技術,提高標准化程度﹔一方面積極申報綠色認証、國家地理標志等認証。2007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都江堰川芎”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傳統的種植方式結合標准化成就了“菊花心”川芎的高品質,其價值也得以更加凸顯。“這片川芎要明年五六月才成熟,可這已經是第4家想來整體訂購的企業了,而且都承諾比市場價高15%—20%!”站在川芎地旁,竹瓦社區黨委副書記羅祥指著幾位正在基地邊考察的客商告訴記者,“我們或許規模並不算很大,但我們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羅祥坦言,“我們希望一直引領行業內‘高品質’的傳奇,讓生態產品實現應有的價值。”
自然的饋贈
“菊花心”有效含量是國家藥典3倍
被業界傳得有些神秘的“菊花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團黑黢黢的根莖,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一刀從中間切下去,剖面油亮,四散開的斷紋溝壑神奇地“開”出了一朵菊花。“過去老一輩收藥人就認這個,不需要檢測,有‘菊花心’的一定品質高。”羅祥告訴記者,自古以來,石羊鎮的“菊花心”川芎便是供不應求,每到收獲時節,從全國四面八方趕來的藥商都在此聚集,價格也要比其他地方高出至少15%。
在四川修治堂藥業的辦公室裡,一張檢測表科學地體現了“菊花心”的價值:檢測用了國家藥典標准和產自四川其他地方的川芎做比對,結果發現“菊花心”川芎有效含量、浸出物等含量均是國家藥典3倍左右,其中“菊花心”川芎最有價值的阿魏酸,國家藥典標准規定不得少於0.1%,用作比對的其他川芎0.2%,“菊花心”川芎卻達到了0.31%……
一家知名洗發水品牌商每年都來石羊鎮訂購川芎,價格比同等市場價高出了50%﹔成都中醫藥大學也是都江堰川芎的忠實客戶,價格也穩定高於市場價至少15%。“看上去價格貴,但有效成分比普通川芎高出近一倍,提取等量的成分算下來反而劃算。”游興波告訴記者。
【專家訪談】
高山育種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為什麼產在都江堰石羊鎮的川芎品質最高?農戶們執著堅持的高山育種究竟蘊含了怎樣的科學道理?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副研究員、川芎專家郭俊霞。
“其實我們也一直在研究。”據郭俊霞介紹,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曾經對四川多個區域的川芎基地進行走訪,都江堰石羊鎮的川芎是生態種植的代表。“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優越的自然生態稟賦。”據她介紹,都江堰的氣候相對其他地區更濕潤,沙質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加之冬季氣溫較低,造就了當地川芎品質較高。
郭俊霞認為,當地依然在進行的高山育種,則是千百年來川芎種植的傳承,其成本比壩區直接培育的川芎種要高一倍,但出苗率和苗長勢較好,有效含量較為穩定,也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川芎種苗能夠得以一直保持不老化的原因。“雖然目前的現代科技讓許多地區實現了壩區育種,讓產業規模得以擴大,但我們依然鼓勵在有條件的地區保存這樣的自然育種方式,因為這也是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郭俊霞說。(夏春光 記者 陳泳 攝影 何其鐵 王戩 制圖 張維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