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衛生

一些街邊鼻炎館無行醫資質,動輒上千元的高價藥竟是消毒品……

2021年11月24日08:52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一些街邊鼻炎館無行醫資質,動輒上千元的高價藥竟是消毒品……

  冬季是鼻炎高發期。不少飽受鼻炎困擾的患者,被宣傳廣告吸引,到街邊的鼻炎館就診或求助線上問診。在社交平台上,許多網民寫下了自己的“看病”經歷,稱“花了上千元沒治好”。“大街小巷的鼻炎館安全嗎”“網上賣的鼻炎藥是騙局嗎”等話題引發網民熱烈討論。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採訪發現,不少鼻炎館無行醫資質,有些患者為花樣百出的診療手段花費上萬元,但實際療效甚微。一些所謂“神藥”實為消毒品或普通食品,還有不法分子借鼻炎藥實施電信詐騙。

  一個療程動輒上千元,工作人員無行醫資質

  在重慶主城區打開一款導航軟件,輸入“鼻炎館”三字便能看到周邊分布著數家店面,其中不少是連鎖店。記者來到其中一家進行體驗。

  該店面積約20平方米,店內張貼著“鼻炎不再犯”“專治各種急慢性鼻炎”“傳承600年”等字樣的宣傳廣告。3名中老年患者坐在椅子上,鼻腔內插著棉簽,正在接受治療。

  記者向店內一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咨詢。這名工作人員用鼻鏡查看記者鼻腔后表示,基本判斷有鼻炎,可以免費體驗一次治療。

  據其介紹,治療過程是將專用“藥膏”涂抹在棉簽上插入鼻腔,中途會更換兩次,全程持續約一個半小時。藥膏是由中草藥構成的特效藥,一個療程收費1988元,根據個體差異,想要根治鼻炎一般需經過多個療程。

  診療中,這名工作人員用棉簽從一個白色塑料瓶中取出藥膏,給患者上藥,全程未佩戴口罩與手套。當記者詢問其是否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和醫師執業証書時,對方表示沒有。

  “我們最近正在招聘員工,踏實、肯干、識字就行,不需要具備醫學相關背景,經過理論學習和培訓即可上崗。”她說。

  在重慶市主城區另一家連鎖鼻炎館內,身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在給患者診療。其方式是將一種粉末狀“藥物”噴進鼻腔中,刺激患者打噴嚏排出異物。“我們用的是中藥材配的秘方,純天然綠色安全,一般1至2瓶就能根治,價格每瓶3000元,年齡最小的患者隻有兩個月。”一位工作人員說。

  據其介紹,該款藥物還具備診斷功能。記者嘗試噴過后,工作人員根據噴嚏數量和肉眼觀察鼻腔即“診斷”記者患有慢性鼻炎。這家鼻炎館除營業執照外,並未懸挂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和醫師執業証書。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不得開展診療活動﹔今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明確,未注冊取得執業証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

  一名曾參與查處某連鎖鼻炎館的執法人員指出,鼻炎館“診斷”和給消費者鼻腔“上藥”的行為已經屬於診療范疇,未取得醫療資質擅自執業涉嫌違法。

  高價藥竟是消毒產品,“老中醫”實為詐騙團伙

  重慶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第一次在鼻炎館免費體驗后,感覺鼻子通暢不少,店員多次推薦后買了產品,可幾個療程下來,症狀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加劇了。網民“一潭愛歷史”稱,自己在號稱“百年老店”的某鼻炎館先后花費4000多元沒有效果,后來發現上藥的員工無醫療資格,提出退錢但遭拒絕。

  一些鼻炎館所謂的高價“特效藥”竟是普通消毒品。

  去年6月,重慶市渝北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干警經過摸排發現,當地某連鎖品牌鼻炎館以多種方式宣稱具有醫療功效的“抑菌膏”實為消毒產品。

  渝北區檢察院檢察官沙寧遠告訴記者,接到群眾舉報后走訪了轄區內多家鼻炎館,發現號稱特效藥的“抑菌膏”每療程近2000元。然而,產品的批准文號卻顯示,該“抑菌膏”只是消毒產品,僅有殺菌作用。

  “該連鎖品牌鼻炎館違反消毒管理辦法第31條‘消毒產品的標簽(含說明書)和宣傳內容必須真實,不得出現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的規定,其行為易造成誤診、延誤病情、引起疾病傳染,損害了患者權益。”沙寧遠說。

  更有甚者,還有不法分子打著專治鼻炎的旗號冒充“老中醫”實施詐騙、牟取暴利。

  今年1月,重慶市萬州區法院公開宣判一起線上銷售假冒鼻炎藥電信詐騙案。2018年底至2020年6月期間,7名主犯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開設4家公司組織人員冒充“老中醫”銷售鼻炎藥,累計詐騙金額2865萬余元,受騙人數達1.1萬余人,涉及全國多個省份。

  該案審判長、萬州區法院法官宋馳說,此案中售價達數百元一瓶的“特效藥”實為成本16元一瓶的普通膏狀食品。犯罪分子首先組織人員搭建中醫館場景,聘請人員冒充“老中醫”拍攝宣傳照片,制作虛假錦旗,並在一些社交平台大量投放宣傳廣告。然后以“老中醫”開展線上一對一診療為名,運用事先設置的詐騙話術模板,向被害人銷售“一人一方”單獨配制的“鼻炎藥”。

  據該案主犯交代,其公司一開始做的是減肥、生發項目,后來發現鼻炎藥市場需求大,是一個新的“風口”,遂轉向該領域。

  2019年10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警方抓獲一個銷售“祖傳鼻炎藥”的詐騙團伙,收繳“祖傳鼻炎通”4273包,涉及全國22個省市。警方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宣稱通過蜂蜜、蜂巢和多種中藥加工而成的“祖傳鼻炎通”實際是委托一位調料師傅,以薄荷配合地塞米鬆、扑爾敏加工而成。

  多地曾大力查處為何屢禁不絕?

  鼻炎是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細菌、病毒、過敏原、各類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重慶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吳俊慧說,由於有些類型的鼻炎治療周期較長,難以完全根治,一些患者在正規醫院短期治療效果不佳,遂選擇鼻炎館或其他就診途徑治療。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針對鼻炎診療中的無行醫資質、虛假宣傳等問題,多地曾開展查處。據了解,整治鼻炎館違規診療、詐騙犯罪等問題涉及衛健、市場監管、公安等多個部門,存在信息溝通不暢、缺乏合力等情況。有些鼻炎館被查處后改頭換面,躲過風頭換地方營業。

  宋馳介紹,鼻炎診療類型電信詐騙頻發,打擊難度大,與受害群眾報警意願不高、線上交易金額難以確定、廣告精准投放等有關。“案件多位受害人反映,此前曾在網上瀏覽有關鼻炎的內容,隨后便收到推送廣告,點開鏈接后就上了套。”

  專家提醒,鼻炎成因復雜,不規范的診療會加劇病情。應注重“防”“治”結合,在生活中盡量遠離過敏原,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抵抗力﹔加大鼻健康知識科普宣傳力度,引導患者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選擇成熟常用藥治療。(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聞韜 參與採寫:肖瑜媛)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