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都市圈 如何成“圈”

2021年11月03日08:01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都市圈 如何成“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充分發揮成都帶動作用和德陽、眉山、資陽比較優勢,加快生產力一體化布局,促進基礎設施同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政務事項通辦、開放門戶共建,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經濟發達、生態優良、生活幸福的現代化都市圈。省委提出,要切實把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下好先手棋。

如何成“圈”?

成都提出:著力打造高效聯通的現代交通圈、協同合作的產業生態圈、便利快捷的一體化生活圈、聯防共治的生態環保圈、干支聯動的協同發展圈……

打造高效聯通的現代交通圈

今年9月,四川成眉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眉S5線主線項目公司)、四川成德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成德S11線項目公司)已在蓉完成工商注冊。截至6月,成都都市圈首條跨市的市域鐵路——成資市域鐵路S3線加快建設並完成投資15.14億元。至此,成德眉資4城之間的軌道交通建設,均已實質性開展相關工作。

毋庸置疑,基礎設施對都市圈建設的支撐作用十分明顯。在推進基礎設施“同城同網”過程中,成德眉資已經按照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的導向,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打造都市圈高效聯通的現代交通圈。

“突出軌道交通在通勤中的作用。”據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外建大通道、內建大網絡、共建大樞紐”的思路,目前已經統籌布局以成都為中心樞紐的多層次多制式軌道交通網絡,促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銜接,包括成德、成眉、成資等的軌道交通項目在內,“就是要加速構建軌道交通‘半小時’通勤圈。”

暢通都市圈公路網同樣是重要內容。10月13日凌晨,成綿高速擴容成都段高架橋首跨梁架設成功,“成綿擴容項目旨在緩解現有成綿高速的交通壓力、提高通道運輸效率。”蜀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預計2023年12月建成通車,將成為成德綿通道內技術標准最高、裡程最短的一條快速便捷通道,“將進一步增強成德綿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

增強國際型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促進公共交通服務同城化,推進物流體系同城發展……構建立體交通體系,推動都市圈內交通由“直連直通”升級為“互聯互通”,正加力!

打造協同合作的產業生態圈

“同城化”帶來的發展機遇,早已顯現。

主要生產義齒的四川恆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把生產車間從成都高新區搬到了資陽。”公司副總陳偉介紹,之前受土地要素制約,公司產能提升空間十分有限,搬到資陽后,產能得到較大提升,“客戶資源主要集中於成都,所以我們把銷售保留在成都。”陳偉對未來充滿信心,“天府國際機場的投運為我們向外拓展市場份額帶來幫助﹔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口腔企業在資陽布局,這裡的產業生態圈也會越來越成熟,我們在這裡獲取生產要素也會越來越便利,成本也會越來越低。”

“總部+基地、研發+生產、中心+網絡”發展模式,正在成為成德眉資4市之間的產業協同合作的主流:構建產業協作生態系統。

省同城化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作,目前,已成立以成都為中心的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醫藥健康和商貿產業生態圈聯盟。下一步還將推動德陽、眉山、資陽3市加強與成都產業生態圈的對接,協同編制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建設行動計劃和同城化優勢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快共建產業生態圈。

“三區三帶”則是4市遵循都市圈發展和現代產業分工客觀規律,以共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為載體,在更大范圍集聚和配置資源,形成高效分工、特色鮮明、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產業協同發展局面。

以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為例,“我們採取支持政策,引導在蓉大型物流企業在德陽設立聯合辦事處等,支持德陽企業利用成都國際鐵路港開展國際物流、對外貿易、產能合作等相關業務。”市發改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突出成都創新、德陽制造比較優勢,目標就是打造萬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和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集群。”

打造便利快捷的一體化生活圈

10月26日,成都天府通APP掃碼乘車在眉山正式上線運行。從此,成都市民隻要安裝“天府通APP”,即可在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眉山天府新區實現掃碼乘車,並享受9折優惠。

而此次上線也意味著,成德眉資的市民可在4市實現公交、地鐵的無縫對接,便捷乘車,成都都市圈公交“一卡通”取得新進展。

在成都都市圈建設中,打造便利快捷的一體化生活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讓都市圈中的市民感受到真正無差別的同城生活,不隻在公共交通,還在教育、醫療、營商環境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事情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都市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差別的同城生活”正在都市圈“照進現實”。

“結對共建后,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了,在資陽也能讓學生享受到成都的教育資源,老師還有機會到成都跟班學習。”這是資陽不少老師的心聲。目前,成都、資陽超過90所學校實現結對共建,川師大附屬臨空經濟區K12公立學校也成功落地資陽。

今年8月,眉山市的黃先生拿著醫保卡到成都金堂縣醫保局。原來,他在眉山購買了醫保,但因故經常變換居住地,辦理醫保備案就成了他的一件煩心事。“過去隻能回眉山,如今在金堂就可以就近辦理,真是太方便了。”在此之前,成都都市圈已實現異地就醫備案“成德眉資”通辦,4地參保群眾醫保業務辦理的同城化體驗“倍爽”。

“目前,我們已實現100項政務服務事項同城無差別受理。”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打造成都都市圈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成都聯合德陽、眉山、資陽共同發布都市圈營商環境宣言,將建設成德眉資數據資源共享專區、政務服務通辦專區,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著力營造高效便捷、務實可及的辦事環境。

打造聯防共治的生態環保圈

站在丹景台觀景平台,俯瞰龍泉山,越來越多的“綠裝”映入眼帘。景區以“低成本、低維護、四季有景”的近自然手法,重塑區域山地森林景觀,區域內森林覆蓋率從35%提升至85.7%。

不僅僅是成都段,在4市《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同城化綠色發展示范區合作方案》中,龍泉山脈德陽段、眉山段作為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共建區,資陽部分區域則作為協同區,予以一體推進。目前,眉山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德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已完成初步方案的編制。

此外,還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加快推動游憩單元、特色節點打造和旅游環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正加快推進總長245公裡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游環線建設,包裝策劃11個特色節點單元和10個特色小鎮,國家儲備林、熊貓之窗等一批重大生態、文旅項目正加速落地。丹景台、獅子寶等景點,年吸引市民游客近千萬人次打卡。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僅僅是4市聯手推進打造聯防共治的生態環保圈的具體舉措之一。

圍繞環境污染治理、資源高效利用、生態保護和修復等區域性環境問題,4市創新協作機制,堅持共建生態網絡、共抓生態管控、共筑綠色屏障,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推進岷江、沱江等跨界水體環境治理,建立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機制,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全面提升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合力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打造干支聯動的協同發展圈

9月1日,“外國領團成德眉資同城行——走進資陽”活動舉行,包括德國、泰國、尼泊爾等14個國家駐蓉、駐渝總領事館總領事、領事官員、領館代表等參加。

這是繼今年4月走進眉山之后的第二場活動,下一步該活動將走進德陽。“就是以成都在開放大通道建設、對外開放資源領域的優勢資源為重點,著力為德眉資等市(州)開放合作搭台、產業轉型賦能、創新改革聚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4市共同制定的行動計劃,將以都市圈建設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五大經濟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相向互動發展,以更大力度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推進對內合作對外開放,共建鏈接全球的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以重大會展活動為例,“成都將依托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為代表的重大會展平台,推動4市在展覽展示、品牌推廣、客商邀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協作。”該負責人稱,下一步還將探索由4市共同參與舉辦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四川裝備制造國際博覽會、中國牙谷國際峰會等重要大型展會,並在國際舞台上聯合推介成都都市圈等。

專家說法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研究員湯繼強:

共建都市圈將激發疊加效應

“成都都市圈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對成都未來發展的清晰定位,也將有利於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的更好互動,成都提出,要以建設成都都市圈為支撐,建設交通圈等五圈,是非常好的思路。”近日,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湯繼強分析,把成都都市圈具象為交通圈、生活圈等五圈,是以這五圈去細化、落實成都都市圈的頂層設計,也是以這五圈來具體詮釋成都都市圈的內涵,從而貫徹落實“一盤棋”的思路。這五圈與都市圈是一個有機整體,也是將《規劃綱要》落實到具體工作的抓手,“不僅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也有利於指導實際的工作。”

“同時,我深有體會的是,自《規劃綱要》公布以來,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構筑起了對西部發展的良好預期,而這種預期的構建,客觀上對吸引外來資本、外來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湯繼強補充道,“特別是成都都市圈,自然條件很好,歷史底蘊深厚,也有很強的產業基礎,隻要各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都市圈、融入雙城圈,就能激發出圈圈相扣、環環相接、層層相加的疊加效應,最終將成都都市圈建設好。”(成都日報記者 鐘文 白洋 李霞)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