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多措並舉聚合力 重塑鄉村產業新“版圖”

——廣安市以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助推特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2021年10月28日10:39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多措並舉聚合力 重塑鄉村產業新“版圖”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走過兩年時間。本輪鎮村建制調整,全市鄉鎮(街道)由182個調減為124個,減幅31.86%﹔建制村由2679個調減為1366個,減幅49.01%,村民小組由22413個調減為12356個,減幅44.87%。

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的“減法”伴隨的是改革成效的“加法”。在高質量完成“前半篇”文章之后,全市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把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招,聚焦特色產業提質擴面,從規劃引領、集聚發展要素等領域持續發力,努力把“前半篇”的物理變化催生為“后半篇”的化學反應,為全市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底部支撐。

規劃引領

謀定產業發展“主攻方向”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假期,廣安區大龍鎮熱鬧非凡,憑借著優美的村落自然景觀、優質鄉村民宿,這裡一躍成為“網紅打卡地”。

從渠江畔籍籍無名的農業小鎮,“成長”為農旅融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強鎮。大龍鎮的美麗“蝶變”,離不開一張圖的有力推動。

這張名為“廣安區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片區劃分示意圖”的規劃圖,為大龍鎮規劃了發展藍圖,“招”來了更多高效項目投入,“引”來了眾多優質產業項目落地。

片區規劃圖將廣安區涉農鄉鎮按照產業發展底蘊、方向,劃分為“北部優質糧油片區”“中部種養循環片區”“南部農旅融合片區”“城郊都市農業片區”4個片區。以大龍鎮所屬的“南部農旅融合片區”為例,該片區囊括協興、大龍、大安、悅來、彭家、濃溪、龍安等鄉鎮,重點發展桃、李為主的開花水果,鞏固發展龍安柚特色產業,配套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市、區通過大力培育現代農業園區、制定出台專項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等舉措,推動各片區高質量發展。

以高質量規劃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目前,廣安正全力推進縣域片區劃分工作,全市優化為26個片區,平均每個片區涵蓋5個鄉鎮、64個村、13.3萬人口,平均面積246.45平方公裡。縣域片區劃分工作推動了建制調整改革后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布局,也為各地產業發展找到了“主攻方向”,進一步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聚焦關鍵要素

激發基層“致富奔康”活力

日前,在前鋒區虎城鎮水口村便民服務中心,村黨總支書記歐長春正忙著向干部們安排近期招商工作。從“人口空心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到擁有1400余畝青花椒產業的“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水口村的變化,離不開歐長春等基層黨員干部的推動。今年,這支隊伍又榮獲“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殊榮。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活,則全盤活。在廣安,兩項改革后,越來越多的“歐長春”們,活躍廣袤鄉野,助力著產業發展。

兩項改革的進程中,我市始終盯牢“人”這一關鍵性要素,多舉措充實黨員干部隊伍,選優配強基層服務力量,統籌選配政治堅定且具有現代農業、鄉村旅游、鎮村規劃、基層治理等方面專業背景和豐富經驗的干部擔任鎮、村黨組織成員,增強鎮、村黨組織政治引領力和發展推動力,不斷激發鎮、村干部干事創業激情。

在此基礎上,一大批懂經濟、思路新、腦子活的年輕干部們,從本地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策”“多村一策”“一村多策”產業發展格局。

在武勝縣猛山鄉雙河村,黨支部書記潘朝雲依托現代農業園區的產業發展優勢,帶領村民利用閑置學校建成桑枝菌家庭農場,走出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色產業的發展路子。在鄰水縣高灘鎮長渠村,3名“80后”干部依托爭取到的300萬元扶貧資金帶領村民修建產業便道,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在前鋒區,鄉村振興駐村工作組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干助力連片發展青花椒10萬余畝,高山有機茶葉基地2萬余畝,幫助全區10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600萬元、同比增長20%。

補齊發展短板

鄉村產業新景躍然紙上

合村並鎮后,鄰水縣引導村(社區)以資產、資源整合,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利益鏈接”機制,在快速促進居民融合的同時,有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0年,11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萬元,豐禾鎮五華山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入選全省典型案例。

兩項改革后,全市鄉村產業發展實現了互促互帶互融的生動發展局面,村與村之間合作壯大了產業規模,有效解決了原有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產業規模小、競相發展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借兩項改革東風,各地還不斷端出政策、資金大餐,不斷補齊發展短板,夯實產業高質量發展底部基礎。

前鋒區今年累計發放小額信貸近3億元用於支持集體經濟提質擴能。廣安區每年投入1.2億元資金保障現代農業發展資金,投入資金4200萬元扶持壯大42個村級集體經濟,通過“產業規劃+資金補助+項目儲備”形式,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全市還傾力推進合並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充分利用69個試點村各100萬元的中省財政項目資金支持,積極推進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

更多的優惠政策,還在醞釀﹔更多的“組合拳”,正在蓄力。

在書寫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歷程中,廣安始終聚焦發展這一根本命題,以重塑鄉村經濟地理版圖為抓手,凝心聚力培育發展鎮村特色產業,一幅鄉村產業振興的美好畫卷,已躍然紙上、變為現實。(記者 杜暢)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