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脈經西傳 從天回醫簡看2000年前中醫傳承

2021年10月22日07:3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脈經西傳 從天回醫簡看2000年前中醫傳承

  成都博物館正在熱展的“發現中醫之美——中國傳統醫藥文物特展”中,有幾件珍貴的竹簡出自成都天回鎮漢墓,這些其貌不揚的竹簡揭秘了一個大問題:脈經如何從我國東部傳到西部,2000多年前,中醫如何薪火相傳。10月17日上午,降溫帶來明顯的寒意,成都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內卻人氣十足,成都中醫藥大學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特聘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原所長柳長華,帶來一場名為《天回醫簡講述中醫傳奇——成都重大考古發現》的講座,為人們分析了脈經“西”傳的過程。

  天回醫簡編號1至55簡,目前所見殘文中,六處出現“敝昔曰”。例如,“敝昔曰:人有九徼(竅)五臧(臟)十二節,皆鼌(朝)於氣。”

  敝昔即扁鵲,意為“頭戴冠冕的雉鵲”,這一形象屢見於近現代山東出土的漢畫像石“扁鵲針灸行針醫圖”。

  漢墓出土的漆器當中,有兩件上朱書“弓”字,反映了物主即墓主的姓氏當為“弓”。《風俗通義》佚文記載:“弓氏,魯大夫叔弓之后”,這說明弓氏起源於魯國。魯國大致為現在以曲阜為中心的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的部分地區。

  此外,醫簡中的《療馬書》提到了“齊刀”,應該是指齊國的錢幣。不過,這些醫簡也記載了四川的藥物,比如說巴豆、蜀椒,這也顯示了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流。

  墓中還出土大量醫簡,以及制藥工具、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等器物,証明墓主人生前所從事的應是與醫學相關的事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司馬遷寫道扁鵲是渤海郡鄚(mào,茂)人,姓秦,叫越人,有時在齊國行醫,有時在趙國行醫,在趙國時,被稱為“扁鵲”,司馬遷還具體寫了扁鵲用針灸治病的過程。倉公則是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臨淄人,姓淳於名意,他生活的年代距離司馬遷更近。

  天回醫簡的主體部分抄錄於西漢呂后至文帝時期,對照歷史上倉公的活動時間,與倉公行醫及授學時間相當。而墓主人下葬年代在景、武之際,其年輩應與倉公弟子相當。由此可証,扁鵲經脈醫學經由倉公傳至墓主人,而由齊入蜀,正是漢代醫學傳承之一大關鍵環節。

  “西傳”影響並未止步於此。《直隸綿州志·隱逸》卷中,記載“涪翁避王莽亂隱居於涪,以漁釣老,工醫,亡姓氏。”東漢時,四川之所以能有“涪翁—程高—郭玉”師徒三代傳承,且有脈學大師出於廣漢,當是扁倉醫學由齊入蜀之后發揚光大的結果。

  柳長華介紹,經過漫長而耐心的拼接,960余簡分析出2萬多漢字,構成有8本醫書,分別是《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療馬書》《經脈》等。

  “經”是指經典,脈書的“上經”“下經”就是講經脈的診法,也叫脈法,第三種書是解釋脈書的,更偏重原理﹔《療馬書》寫了150多支簡,可見墓主人除了給人看病,還給馬看病,也証明馬在當時的地位與價值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治六十病和齊湯法》,裡面記載全是醫方,說明西漢時期我國就有了制作成方的文獻。中醫方子至少有兩種,一種是成方,也就是藥店裡制作好的中藥﹔還有一種就是找大夫問診,然后根據個人情況開的方子。前者表示醫學發展到成方治病的階段,這是很了不起的。

  柳長華提到,最初隻確定了五種醫書,通過進一步的核對,結合原始簡的提取狀況,最后劃分了八種,這八種簡的形成和內容緊密的貼合。“考古人員通過扎實嚴謹的現場發掘和實驗室工作,為簡書整理提供了關於墓葬形制與墓主人身份、竹簡堆疊位置與提取次序等寶貴的一手資料,彌補了單純依賴文字內容進行研究的不足。”(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平)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