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青白江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21年10月15日08:53 | 來源:封面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青白江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10月14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生態文明論壇上,國家對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進行了表彰。四川省共有8個縣(市、區)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都市青白江區榜上有名。

  生態事關民生,成績來之不易。

  近年來,青白江先后榮獲四川省首批環保模范區、省級生態區、國家生態區、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殊榮,並作為全國唯一代表國企改革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典型案例,入選聯合國《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榮譽的背后,是青白江區將生態環境保護、宜居品質提升、社會經濟發展三者有機結合,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寫照。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工廠的舊夢,在水裡蕩漾﹔天空的蔚藍,也在水裡蕩漾,她有工業時代的記憶,又孕育出新時代嶄新的風景……”這是青白江本土文學青年卓兮為長流河寫下的詩句。在她眼中,長流河的蛻變最能體現故鄉的生態和產業之變。

  9月30日,一輛滿載著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開出,一路西行駛向荷蘭蒂爾堡,這是成都國際鐵路港累計開行的第15000列國際班列。這趟班列上搭乘的有“青白江造”的康佳電視及其它產品。

  在與鐵路港相鄰的歐洲產業城,成都康佳公司的發貨倉庫裡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加緊將一台台液晶顯示模組打包裝櫃。“成都康佳今年持續滿產,月均訂單量突破15萬台,單日最大發運量突破9500台。”成都康佳總經理鄧伯禾說,選擇在歐洲產業城投資立項,正是看中其臨港制造的區位優勢。

  歐洲產業城是青白江區依托成都國際鐵路港,聚焦新材料、智能電器、數字經濟等進出口加工貿易產業,全新打造的亞蓉歐適鐵臨港智造加工貿易基地,現已成功聚集亞蓉歐適鐵重大項目83個,總投資達940億元,其中重大產業化項目23個,上下游配套關聯性企業34個,外資外貿類企業達90%,並於今年3月納入中歐(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園區培育名單。

  今年,青白江區又提出更遠大的目標——建設全國碳中和產業發展先行區,並於9月24日率先發布了《成都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功能區工業碳中和行動方案》。根據《方案》,該區將在2025年前建立起減排機制以及碳排放核算體系,單位產值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比2020年分別下降20%和1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0%,順利實現整個功能區的碳中和。遠期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比2020年分別下降40%和25%以上,建成全國碳中和產業發展先行區。

  生態環境持續整治

  今年8月,青白江區河長辦發布通知,按照市級相關制度,推行河長制管理紅黃牌警示、紅黑榜通報制度,根據突出水環境問題整改情況,對責任河長和責任單位實行河長制紅黃牌警示。

  這種“獎優罰劣”的舉措,成為青白江河長制管理工作的新“利器”,有效提升了各級河長及責任單位參與河長制工作的積極性,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水質不斷向好。

  水要清,天也要藍。青白江區碧水保衛戰打得有聲有色,藍天保衛戰也同樣成效顯著。特別是在科技手段的支撐下,治理越來越精准。

  今年3月21日下午,青白江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在例行調看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時,發現異常數據,隨即聯系正在該公司所在轄區的環境執法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第一時間就鎖定該公司的環境違法証據並及時制止了環境違法行為。

  近年來,實施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20余項管理措施,在全區范圍內設置11個空氣標准站、100個空氣微站,全域劃定為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完成台玻、王牌、巨石、瀚江等重點行業企業涉氣工程治理……依托科技、精准、源頭的各項舉措,進一步構建起了全覆蓋的大氣治理網絡。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青白江區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三張清單”,強化部門聯動,確保全區無不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土地進入用地程序。

  生態價值不斷轉化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裡,青白江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公園城市的獨特魅力。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全區共接待游客61.5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19%、25.59%。

  淺丘、濕地、稻田、果林、草坪……天藍水清,花木蔥蘢,游客們放慢腳步、側耳傾聽,感受田園烏托邦的童話生活。這裡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位於該區福洪鎮的“我的田園”綜合體。

  與“我的田園”相鄰的福洪鎮三元村,同樣人氣火爆。這裡青山繞著湖泊,四季綠水長流,林木茂密,宛若一個天然氧吧。或湖邊垂釣、或沿湖步行,在深深淺淺的綠蔭裡,足以治愈所有的疲憊。

  此外,城廂古鎮,上演寬袍廣袖,綺衣錦裳﹔鳳凰湖畔,演繹花團錦簇,游人如織。近年來,青白江區按照公園城市的理念,聚焦全域增綠,實施龍泉山生態提升、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國土綠化等重點生態項目,區域生態空間進一步優化。截至2020年底,建成保護天然林3.8萬畝、退耕還林成果1萬畝,實現“增綠增景”2萬畝﹔全區森林蓄積量達到5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3.73%。堅持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全面推進城市形態優化,打造“兩拆一增”點位46個,建成東山公園、長流河公園等“百個”公園示范工程。2020年新增綠地120公頃,累計建成“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區綠道50條33公裡。

  同時,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實施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行動,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制度,打造9個垃圾分類示范鄉村和生活垃圾分類黨建引領示范村。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保持100%,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提升15502戶,普及率達93%,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持續提升。

  生態之“綠”,產業之“綠”,隨著生態價值的不斷轉化,曾經熟悉的城市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鄒阿江)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