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搶抓“雙碳”機遇 加快能源轉型步伐

何沙 孫倩
2021年09月29日15: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的大背景下,如何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進一步節能減排,這既是建設綠色中國、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作為清潔能源大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四川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四川省年碳排放總量穩定在2.8億噸左右,雖然是全國人均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四川仍面臨產業低碳轉型任務艱巨、化石能源消費需求較大、能源結構需要優化等困難和挑戰,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為必須直面的時代課題。

一、低碳轉型亟須政策引導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5+1”現代工業體系的戰略部署,四川省推動重點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淘汰落后產能,截止到2020年底,全省水電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天然氣年產量達到432億立方米,均居全國第一,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到53%,“十三五”末單位GDP能耗和人均碳排放分別為0.68噸二氧化碳/萬元、3.3噸,在十個經濟大省中分別排第六和第十位。

企業發展低碳轉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轉型成本高、前期投入大、融資成本高、短期收益不明顯等,需要政府和市場合力推動。政府要加強政策激勵與支持,為企業綠色化轉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降低其轉型成本。同時,社會要培養綠色發展的共同意識,通過意識的提高和價值觀的建立來形成發展低碳循環產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今年4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等五部門聯合出台全國首個省級碳中和推廣方案,旨在推動落實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新理念,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通過引導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偏好“倒逼”企業技術轉型升級。

為支持企業低碳轉型,近年來,國家不斷出台綠色金融政策,四川省結合實際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創新探索試點綠色金融政策,為全省能源轉型、企業學好、用足各項支持碳中和新出台的金融政策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技術創新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加速變革

碳中和願景的提出將可再生能源再次推上風口,既為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川省的光伏和風能資源集中在“三州一市”,地熱資源豐富,氫能和儲能等領域的前期布局和科研實力強,具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良好基礎。

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調整,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轉型進程顯著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繼續向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電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總的來看,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在能源供給、能源消費、生態環保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在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能源全產業鏈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面對疫情對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沖擊,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推動能源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大力實施能源產業鏈提升工程,帶動我國能源及相關產業升級,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能源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對於即將到來的轉型,以及新型綠色經濟在四川省中的領導地位,技術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技術創新投資應成為四川省“雙碳”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有各項綠色發展戰略規劃和措施有序推進過程中,四川天府新區正在建設碳中和實驗室,四川大學牽頭組建全國首家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對碳達峰碳中和各項核心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和迭代加速,使得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已接近煤電。“十四五”期間,大幅度增加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是進一步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實現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也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

實現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歸根結底要通過科技創新賦能。四川省發揮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優勢,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政策支持,通過鼓勵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綠色技術創新,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項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產化工產品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做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氣代煤”“以氣代油”等各項工作,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則需要大幅度提升電力化、氣化水平,並在一些難以減排行業實現變革性創新。

三、綠色低碳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賽道

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治蜀興川各項工作中,通過不懈努力,建成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加快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產業建設。“十三五”期間,四川省累計創建國家和省級綠色工程296家,綠色建筑佔城鎮新建建筑的49%,連續三年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比重超過90%,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深入探索低碳、綠色、可持續的各項政策和措施。

四川省應充分利用現有能源資源、能源產業優勢,進一步優化能源生產消費結構,以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推動產業結構、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高質量發展。在產業結構方面,四川省應禁止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和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進產業低碳化、無碳化裝備創新與應用推廣,優化產業結構,有效減低碳排放量。與此同時,四川省應搶抓未來產業和科技發展制高點,提前布局,以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發展為抓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根本上降低產業碳排放量,盡快實現碳達峰。

在建筑領域,四川省應首先做好現有建筑設施的節能改造,優化供能供能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在新建建設項目的審批中,將節能、低碳、綠色作為審查重點,構建審查指標體系,積極探索低碳綠色建筑材料、建筑過程、建筑組織方式等應用和推廣,實現設計、開發建設、運營維護全過程的低碳化、無碳化。

在交通領域,四川省應對現有的交通運輸體系進行系統規劃和設計,提高現有運輸用能效率,做好節能化改造,降低對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推進城市交通運輸的電力化和城市間、航運交通的LNG化進程,完善充電、加氣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維護。

在能源產業領域,四川省在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穩定水電開發的基礎上,發揮省內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眾多、研發實力雄厚的優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前布局氫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發、產業規劃,積極探索構建碳匯交易模式和體系,為未來四川省和全國碳中和目標實現做好准備。

作者:

何沙,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導。

孫倩,西南石油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