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蓉平

蓉平:落實“雙減” 讓孩子卸下負擔 心中裝滿未來

2021年09月29日07:4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9月27日,成都市發布地方版的“雙減”方案,重點聚焦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培優提質、考試管理、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等五大方面,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實現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從中央到地方,“雙減”政策聚焦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校外學科培訓過熱等教育熱點,著力疏通社會痛點,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這是家庭傳承、社會進步、民族復興共承之重。

新學年新氣象,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責任擔當,落實好“雙減”要求,讓學生、家長、社會切實感受到革新變化,提升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落實“雙減”,既要減輕學業負擔,也要減輕經濟負擔。

按照教育部最新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做到“四個嚴格”,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嚴格執行作業管理規定,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不得違規組織考試,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這“四個嚴格”,劃出了“雙減”的底線和紅線,需要各地區、各學校剛性執行。否則,減負就會變形走樣,甚或淪為空談。

具體到成都,在減輕作業負擔方面,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建立作業統籌管理和監測機制﹔在課后服務方面,推行“托管+拓展”模式,提升課后服務質量﹔針對培訓機構,從准入門檻和培訓內容兩方面進行了規范,停止審批義務段學科培訓機構,控制培訓時間、規范培訓內容、嚴管培訓價格。“雙減”之下,校外培訓空間得以壓縮,中小學的“主戰場”作用更加凸顯,校內托管的公益性質突出,家長的錢包負荷也將“減負”。

落實“雙減”,既要減輕學生負擔,也要緩解社會焦慮。

教育減負議行多年而效果不彰,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層層教育選拔面前,學生及家庭的競爭焦慮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滿足家長及社會對教育的期待,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緊迫的現實課題。

從成都發布的政策來看,不是簡單的“減”,而是要有質量的“減”,老師要根據學生發展差異,分層布置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鼓勵布置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讓孩子們從“題海”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更有條件在校內學習中“吃飽”“吃好”。同時,更深入地治理掐尖招生等行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更加注重均衡分班,實現教育公平。

除了“減”,還要滿足對“增”的期待,提升育人質量。教育是百年樹人,讓素質教育理念生根發芽、相伴人生。成都從“托管”+“拓展”兩個方面入手開展課后服務。托管,也就是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完成書面作業,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於素質教育和品質培養。而拓展,則是學校為學生提供文藝、體育、勞動、閱讀、社團等興趣課程,讓孩子們可以真正從興趣出發,探索世界,認知世界。同時面對家長和孩子的升學焦慮,成都通過實施普通高中擴容提質工程和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工程,積極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優質高中招生計劃,拓寬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和本科通道,讓中職學生帶著技能去升學。

在社會的期盼中,“雙減”政策陸續落地。但“雙減”政策的落實,要靠多方合力。政府部門要負起監管督促責任,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追究問責,切實推動“雙減”工作要求落地。學校要履行好政策實施主體責任,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保護好教育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在堅守紅線前提下,為“雙減”具體做法上留出探索的空間。作為孩子的父母,永遠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做好與孩子、教師、學校多方溝通的橋梁,多陪伴多鼓勵孩子,以自己良好的心態和生活工作習慣,去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態,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幸福生活。

新的一學期剛開學,把落實“雙減”作為孩子們最好的開學禮物:讓他們書包更輕盈,成長更健康!讓他們小小肩膀承載的,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未來的希望!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