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白烏魚變“金”魚 從內江游向全國

2021年09月27日07:3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白烏魚變“金”魚 從內江游向全國

  豐收背后的“英雄”

  【“英雄”名片】

  白烏魚種業。白烏魚原產於內江市中區永安鎮,身體呈棒形、少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近年來內江持續提升白烏魚種業,推動實現產業化經營,繁育出白烏魚新品系“玉龍1號”,有望成為內江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特色水產新品種。

  【豐收數據】

  價格對比

  白烏魚25元左右一斤是普通烏魚的3倍左右

  養殖效率

  路基循環生態養殖系統讓白烏魚生長周期縮短到5個月

  【一線探訪】

  9月18日,內江市市中區凌家鎮水口村,被村民稱為“陳場長”的陳利偉在水塘邊為水中養殖的白烏魚投食。“這段時間正是上市的時候,要喂大顆粒的料,白烏魚才吃得飽。”陳利偉邊走邊抓起桶中的餌料,大手一揮,白烏魚紛紛搶食,水面激起一片水花。

  原產於內江市中區永安鎮的白烏魚,是內江水產的一張耀眼的名片,正在從小鎮游向全國。

  5%的養殖面積撐起5成養殖收入

  白烏魚為何身價高

  陳利偉的白烏魚養殖池塘正上方,罩著一層網眼很細的網。白烏魚池塘旁邊,是一塊面積更大的普通魚塘,正上方空空如也。

  “對它特殊對待,還不是因為這個魚價值高!”陳利偉介紹,白烏魚喜歡露出水面呼吸,容易被水鳥叼走,所以他專門搭上了一層網。“幾分地大小的池塘,光人工費用就要數千元。普通魚沒那麼金貴,舍不得這麼投入。”

  臨近國慶節,“陳場長”的第一批白烏魚已上市。“已經賣了500斤,掙了14000元。”他介紹,去年試驗性養了一小批白烏魚就賺了3萬元,今年養了4萬尾白烏魚,估計能掙15萬元左右。“我的魚塘一共70多畝,白烏魚佔的面積也就佔5%,但收入能支撐起整個魚塘的一半。”

  今年,白烏魚上市初期已經能賣到25元左右一斤,是普通烏魚價格的3倍左右。由於民間認為其有滋補功效,白烏魚論條賣可以達到20元一條。

  白烏魚為何身價高?

  “物以稀為貴,白烏魚的體態就佔了優勢。”內江市農科院水產所副所長蘇建介紹,相比普通烏魚而言,白烏魚通體透白,體型呈長筒狀,既有顏值優勢,口感還鮮嫩爽滑,在內江市場備受青睞。

  西南大學和內江市農科院聯合得出的科研成果也驗証了其營養價值。白烏魚的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分都多於普通烏魚,也多於一般家魚,對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好處。

  2020年,內江市白烏魚年產量接近40萬斤,市場佔有率達80%。接下來,內江還將圍繞白烏魚新建良種場、保種場等,預計帶動200戶以上的養殖戶參與其中,新增年產值上千萬元。

  創新養殖模式選育出新品種

  內江白烏魚將“游”向全國

  “全國白烏魚原種在尚騰新村,市場上絕大部分種苗來源於我們!”9月17日,在市中區永安鎮尚騰新村,四川省浙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白烏魚繁育基地內,公司負責人吳俊介紹。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人嘗試人工養殖和繁殖白烏魚,但將原本野生的白烏魚馴化,並非一蹴而就。

  尚處於水花階段的白烏魚,體型相當於跳蚤大小,其肉食秉性又需要捕食活物。選什麼樣的餌料,才能讓跳蚤大小的白烏魚吃得下去呢?繁育基地負責人周建平介紹,基地前前后后嘗試了多種餌料組合,最終選擇了輪虫、米虫等“小號肉食”組合,才讓小白烏魚填飽了肚子。

  針對白烏魚易受病毒細菌侵襲的情況,繁育基地採取了路基循環生態養殖系統。白烏魚被養殖在繁育大棚內的園池裡,池裡廢水排到繁育基地外圍,大片的池塘內栽種著伊樂藻、苦草等水生植物用於淨化水質,最終達到循環利用的標准,提灌設備將水再次注入園池。

  “這樣既能節水,又實現了養殖環境的可控性。”周建平介紹,工作人員可根據水體的溫度、溶氧、亞硝酸鹽等物質的實時監測數據,調整出適宜白烏魚的環境。現在每立方米水體可養殖200尾白烏魚苗,一批魚苗從育苗到上市縮短至隻需 5個月的時間。

  品牌打造上也有突破。從2003年起,內江市農科院就開始進行白烏魚的親本收集、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經過10多年的培育,成功選育出生長、體色和形態良好、具有較強遺傳穩定性的“玉龍1號”新品系白烏魚。

  內江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羅煜表示,“玉龍1號”白烏魚有望成為內江市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特色水產新品種,為內江打造百億水產強市提供品牌支撐。(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