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解碼“淨土阿壩”的詩和遠方

2021年09月27日09:3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解碼“淨土阿壩”的詩和遠方

阿壩州非遺節目展演。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中成 攝

阿壩州九大文旅品牌逐步成型

大九寨 大熊貓 大草原 大長征 大雪山 大冰川 大彩林遺址 大地震遺址 大禹故裡

●阿壩擁有世界自然遺產3處,國家5A級景區3個,國家4A級景區24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

9月28日,對於阿壩州乃至四川省的旅游業來說,都將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屆時,歷經4年震后修復,四川旅游IP“三九大”的九寨溝景區將正式迎來全域開放。同一天,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第七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也將在阿壩舉行。

省內外的目光,在這一天不約而同聚焦阿壩,不僅源於阿壩獨特的旅游氣質,更是基於近年阿壩積極創建民族地區全域旅游發展典范的持續探索。目前,阿壩全州4A景區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時已在全省率先實現A級景區縣(市)全覆蓋,成為全省首個符合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前置條件的市(州)。

熊貓家園,淨土阿壩。從單純的旅游產品到旅游品牌輸出,從單一旅游產業到整合資源發展全域旅游——阿壩堅定貫徹省委“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戰略部署,圍繞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戰略目標,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主線,蹚出了一條民族地區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之路。

生態優先 探索民族地區的全域旅游之路

成都向西,越過高山峽谷,即是著名的“旅游王國”“童話世界”——阿壩州。因為資源得天獨厚、無可復制,這裡被譽為“世界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

天府“三九大”,就有兩個在阿壩:大熊貓與九寨溝。阿壩州是名副其實的熊貓家園,大熊貓棲息地面積59.64萬公頃,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居世界第一。而九寨溝則是全國唯一榮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兩項國際桂冠的旅游勝地。

更有數據為証:阿壩擁有世界自然遺產3處,國家5A級景區3個,國家4A級景區24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全域旅游,對於阿壩來說,是基於自身資源稟賦的必然選擇,更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作為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和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承載地,阿壩把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切實履行上游責任、強化上游擔當,在旅游資源開發上,嚴守生態底線,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2016年,阿壩被列為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2020年,九寨溝成功實現創建目標,入列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不僅如此,近年來,汶川縣、理縣先后獲得“天府旅游名縣”稱號,汶川縣、理縣、鬆潘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茂縣、黑水9縣(市)確定為創建單位。

伴隨這一進程的,是阿壩州九大文旅品牌逐步成型:大九寨、大熊貓、大草原、大長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遺址、大禹故裡。

2020年,即使面對疫情防控的背景,阿壩州旅游仍取得可喜成績: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3604.0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1.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5%和32.32%。今年,這一目標被確定為:預期接待游客404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0億元。

提檔升級 開創全域旅游融合發展新局面

作為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的底色,不僅僅是綠。

在這片8.4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94萬藏羌回漢等各族兒女,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多民族文化。這裡有“石砌建筑典范”的藏羌碉樓及村寨、“中國圈舞活化石”的鍋庄、莎朗,還有“復音孤島”的岷江上游藏羌多聲部,以及流傳於草原和山谷的格薩爾英雄史詩。

多彩中更有一抹動人的紅。80多年前,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就發生在這片土地上,這裡也因此被稱為“雪山草地”。兩河口會議舊址、紅軍長征紀念總碑碑園等也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紅色印記。

當前,我省文旅產業發展正處在由“量”到“質”的關鍵躍升期。對於阿壩來說,這也是一道時代命題——如何搶抓時代機遇,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探索民族地區的全域旅游之路?

阿壩州決策層認為:推動全域旅游發展,關鍵是要把旅游業放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格局中來謀劃,促進旅游業與生態、文化、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多點支撐的大旅游發展格局。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戰略機遇,阿壩州全力推進“旅游+”“+旅游”,著力培育旅游新業態、新體系、新品牌。同時,把全域旅游作為建設“一州兩區三家園”的先導性產業,從2019年開始每年舉辦全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發展大會,始終堅持以旅游業為龍頭,加快構建“1+6”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一系列文旅融合品牌,開始成型。

——打造《登嘎甘 》《九寨千古情》兩台標志性演出,將地方美食介紹、民族服飾展示、藏羌歌曲演藝貫穿活動全程﹔

——培育《辮子魂》《牦牛革命》《阿壩一家人》等一批具有阿壩特色、民族風情的文創產品﹔

——大力發展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登山、滑雪、攀岩、賽馬、山地自行車、自駕游等戶外運動,全國首個山地戶外旅游標准將落戶四姑娘山景區﹔

——“雅克音樂季”“國際熊貓節”等文旅融合品牌效應彰顯,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持續引爆夏季草原旅游人氣,僅2019年,就吸引游客14.9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6億元﹔

……

“近年,阿壩州在全域旅游業態培育上加速,新型文旅業態日益豐富,以‘觀光休閑、康養度假、運動體驗、紅色研學、生態科考’等為主題的新業態備受青睞,文旅市場供給進一步增強,文旅經濟效益明顯提升。”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阿壩州區域聯動、差異發展的文旅融合“一區四帶”產業發展新格局已經形成。“雪山草地紅色、黃河文化體驗、熊貓家園親近、藏羌走廊探尋、全域九寨休閑”五條文旅精品旅游線路也逐步成熟。

全民參與 打造支柱性產業實現富民強州

目前,全域旅游已成為阿壩州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成為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

統計數據顯示,通過“旅游+扶貧”,近年來,阿壩州打造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67個、鄉村民宿達標戶633戶,落實旅游扶貧公益崗位150個、省級旅游扶貧專項資金9790萬元。汶川、九寨溝等4縣成為省級旅游扶貧示范區。其中,九寨溝通過旅游脫貧人數超過5500人,佔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

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是實現快速、全面、穩定脫貧的重要舉措。正是依托於全域旅游的發展帶動,阿壩州13個縣(市)、606個貧困村於2019年提前一年脫貧摘帽,10.38萬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4.5%降至0。

特別是九寨溝縣近年來結合自然、人文資源重點打造南坪鎮菜園村“小九寨”、郭元鄉青龍村“柴門關驛站”、南坪鎮雙龍村“龍石灘”等鄉村旅游景點,僅2019年其鄉村旅游景點就累計接待游客109.5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43億元。

對阿壩而言,發展不能止步於增收致富,更關鍵是要在全民參與下推動旅游發展內涵的進一步深化,和對新旅游品牌的挖掘和輸出。

在阿壩州決策層看來,全域旅游不同於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更強調全要素的參與,通過全民參與、全民發展,真正將本地特色與本地文化做活、做生動。

在此方面,“雲頂花海”“董馬藏寨”“壩上農耕”等探索,領風氣之先——在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對本土特色做了深度挖掘,形成一系列新的旅游品牌。

阿壩州黑水縣羊茸村,非常有代表性。羊茸村又叫“羊茸哈德”,在藏語中意為“向幸福出發之地”,是嘉絨藏族聚居村。易地扶貧搬遷后,在河壩建起新房的羊茸村,依托當地位於奶子溝八十裡彩林區精品景點“落葉鬆林”中心區的優勢,對全村40余戶村民及建筑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分配,探索出“支部+公司+農戶”的旅游發展經營模式。

“2020年,羊茸村旅游總收入達430萬元,先后獲得了四川百強名村、四川最值得期待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等稱號,已成為達古冰川景區旅游精品線路之一。”羊茸村黨支部副書記恩燈揚初介紹,自2018年正式開放營業以來,全村累計接待游客8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15萬余元。

再如理縣,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和“后備廂”工程,現在全縣沿河谷80%的群眾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服務,全縣群眾人均收入中的68%直接或間接來自於旅游。

處處是景點,全域皆旅游。“加快全域旅游發展,通過不斷提升各類資源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有效擴大旅游產品供給,我們正打破全州旅游過去單一發展模式,實現從‘一隅多點’到‘全域全時’的轉變。”阿壩州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隨著全民參與,一系列新的旅游品牌不斷涌現,2018年以來,阿壩全州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42億元。

阿壩州九大文旅品牌

大九寨

以九寨溝和黃龍為核心的世界自然遺產旅游片區,是全球世界自然遺產地和生態保護區最集中的自然生態旅游區。

大熊貓

阿壩是我國大熊貓主要的分布區和重要棲息地之一,有大熊貓棲息地面積59.64萬公頃,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居世界第一。

大草原

阿壩黃河大草原是我國第二大草原,僅次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也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

大長征

阿壩是紅軍長征走過的“雪山草地”,是長征精神最生動的體現。為紀念紅軍長征,黨中央、中央軍委在此修建了紅軍長征紀念碑總碑。

大雪山

整個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阿壩州至少有252座,大部分位於邛崍山脈。其中最高的雪山是四姑娘山的幺妹峰,海拔6250米,被譽為“蜀山皇后”。

大冰川

達古冰川是全球海拔最低、年紀最小的冰川,也是離中心城市最近的冰川。這裡有全球第一高海拔的觀光索道,被阿來譽為“最近的遙遠”。

大彩林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裡是被上帝打翻的調色板,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其中,黑水彩林是亞洲最大、色彩最豐富的紅葉彩林區。

大地震遺址

映秀鎮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也是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依托大地震遺址,小鎮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積極打造“培訓小鎮”。

大禹故裡

大禹是四川第一個歷史名人。在汶川綿虒鎮境內,“石紐山”三個鐫刻大字至今猶存。每年六月初六,當地群眾就會組織活動祭拜大禹。(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登林 徐中成)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