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成都龍泉山上 老人守護北周石刻53年

這是國內唯一一塊保存至今、以碑文形式記錄北周時期史事的石刻

2021年09月15日09:28 |
小字號

立秋后的成都,天氣漸漸涼了。龍泉山山頂上,早晨的氣溫更低了些。

78歲的肖太發一早就起了床,拄著拐杖慢悠悠地走到百米外的地裡,查看枇杷樹的花兒開得如何。眼見天陰著似乎要下雨,他又慢悠悠地把攤在地上晾晒的玉米粒收起來。

肖太發幾乎一輩子都住在龍泉山上。這位總是笑瞇瞇的老人,其實還有另一層身份——國寶守護人。山間秘境中,一塊巨大的“天落石”上,1300余字的石刻記錄著北周時期的史事。

1400余年前的石刻

藏於山中記錄著北周史事

從318國道上拐一個大彎,爬上僅能一車通行的蜿蜒小道,再往前行駛大約兩公裡,在喇叭花、南瓜花的簇擁中,一座飛檐翹角的古建筑出現在眼前。

向內走,是一方不大的院落,殘損的一尊大佛安坐寺內。再往后,穿過一間小屋,登上幾級階梯,“天落石”便映入眼帘,北周碑文刻於此石上。

這處碑文建造於北周元年,即公元557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國內唯一一塊保存至今、以碑文形式記錄北周時期史事及敘述北周政權奠基者宇文泰業績的石刻。2013年3月,該碑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以外,在碑石所在的石壁上,還有一系列古石刻,分別刊刻於唐、宋時期,共計五十余龕。后人在此建廟一座,也就是現在的大佛寺。

肖太發的家就在大佛寺旁數米開外,53年前的一聲槍響,讓他與大佛寺結下緣分。

守護“天落石”

他曾在碑前打地鋪睡了半年

1968年8月23日早上,正在地裡干活的肖太發聽到一聲鳴槍——這是村民兵連長發出的集合的信號。放下手中的農活,時年24歲的肖太發趕到村上參加緊急會議。會上,肖太發領到指令:去把“天落石”守好,白天黑夜不能斷人。

回到家后,肖太發與母親商量輪流值守。白天由母親看護,肖太發外出干活,晚上則由肖太發照看。為了更好地照看石碑,肖太發在碑前打地鋪睡了半年。有時夜裡下雨,被子打濕也不敢離開。

自那時起,他便對石碑小心看護,早上起床到碑刻處逛一圈,夜裡睡前再逛一圈才能安心躺下。干活時,中午回家吃飯也要去看一眼。

最初,肖太發並不是太明白守護石碑的意義。“隻曉得是個文物,要好好把它守起來。”肖太發記得,有一次,一個小娃娃翻過圍牆,躲到石頭后面想逃學。肖太發十分嚴肅,帶著孩子去了派出所一趟。“我的工作職責就是要管這些,不管小娃娃還是大人,對文物有威脅就要管。”

每日巡邏打掃

未來希望兒孫繼續守護傳承

幾十年來,肖太發對大佛寺內的一切如數家珍。哪些瓦片是換過的,哪塊地磚是哪年重貼的,圍牆什麼時候修整過,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而對所守文物本身的歷史,他也能倒背如流。如今,78歲的肖太發仍然堅持每天在大佛寺中巡邏、打掃。

每到周末,到龍泉山上的游客會增多。如果有人向他提問,他都會熱心解答。遇到有帶著小娃娃的游客,他也會多叮囑幾句,讓他們注意保護文物安全。

從2019年開始,相關文保單位再次對大佛寺進行修繕,補漆、加固、安裝監控……目前,修繕工作已進入尾聲,正等待驗收。

大佛寺院子裡的樹是肖太發過去種下的,年輪生長,人也在老去。肖太發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兒孫能夠繼續守護國寶。

在這裡,諸事皆新,也一切如故。

新聞鏈接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碑首刻蟠螭、佛龕、蓮花、米雀、扶桑葉片。額題陽文正書豎讀15行,記碑名、領銜、立碑人強獨樂的官爵,碑文陰刻豎讀40行,1300余字,主要敘述西魏實際執政者、北周政權奠基人宇文泰生平業績,以及北周代魏史事、西蜀立碑緣起等等。

這是我國唯一一處保存至今、以碑文形式記錄北周時期史事、為宇文泰歌功頌德的石刻,極其珍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