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聚力 共建共享碧水藍天
成都都市圈構建生態環境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在大自然的生態系統裡,空氣無界,河流相通。同享一片天,共飲一江水,在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都市圈提速發展的當下,要如何聯動兄弟城市的力量,共同守護碧水藍天?
近年來,成都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始終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建立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合作機制、印發實施《2020-2021年冬季污染防控攻堅聯動執法工作方案》、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聯防聯控試點、構建成都都市圈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體系、打造同城化綠色發展示范區……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措施,構建生態環境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完善頂層設計
力爭到明年 初步建成都市圈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體系
據介紹,日前發布的《成都平原經濟區“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有效改善,使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更加健全,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環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事實上,早在2014年,成都市就與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樂山市等兄弟城市建立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2019年,成都平原經濟區8市進一步加強深化合作,簽訂了《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從優勢互補共贏、信息資源共享、聯動協同共商、生態環境共治四大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構建生態環境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成德眉資同城化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方案要求,力爭到2022年,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體系和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明確實施路徑
通過區域合作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綠色發展示范區
具體到實施路徑,在今年5月舉行的推進成德眉資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調研考察活動座談會上,明確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同城化的措施,包括打造同城化綠色發展示范區、構建河湖水系“一張底圖”等。
通過區域合作,成都與兄弟城市將加快推動龍泉山脈生態共保、災害共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綠色發展示范區。據悉,目前,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和德眉資三市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牽頭部門,建立了工作協商聯動機制,並牽頭制定了《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同城化綠色發展示范區合作方案》。
為解決交界河湖治理執法難、管理責任不清等難題,成德眉資四市將以成都市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的水系“一張圖”為基礎,採集全量河流、渠道、湖泊、水庫和相關水利工程設施,形成水系矢量數據並錄入系統,採用人工與程序、內業與外業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四市1︰2000高精度水系“一張圖”,為四市河長制同城化系統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信息支撐。建立巡檢考核“一套標准”,實時掌握各級河長在線巡河動態、巡河頻次和問題解決率,依據平台巡河記錄,逐市逐河統計河長巡河履職情況,並實現智能考核通報。
形成長效機制
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一體化 整體提升治理能力
污染防治攻堅靠一個地方“單打”不行,要“合奏”“協奏”。回看成都歷年的污染治理作戰路線圖,“推動區域聯防聯控”是其中的關鍵一招。“不斷優化同城化格局、提升都市圈生態環境品質,我們以科技為引領,以聯合執法為抓手,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一體化,整體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創新提出以空氣質量預報和聯合會商為突破口和切入點,促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進一步深化和落實。
為此,成都主動將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覆蓋成都都市圈以及成都平原經濟區空氣質量數值預測預報系統作為技術支撐,對區域內空氣質量中長期(月和季度尺度)及重污染預報進行聯合會商,為區域內預警應急響應、大氣污染管控、環境質量管理和重大活動保障提供科學技術支撐。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平台,引入國內頂尖科研團隊,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專家團隊來蓉,為區域大氣污染防控“把脈問診”,及時優化調整本區域管控措施,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水平的提升,推動區域聯防聯控工作,實現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建立城市輪值制度,通過設置輪值主席,由平原區內各城市相關職責部門輪流擔任,每月輪換一次。截至2021年,開展空氣質量會商會議24次,重污染天氣會商10次,支撐區域內預警啟動9次。通過聯合預警會商,科學准確預判秋冬季顆粒物重污染天氣、臭氧區域性污染過程。根據此結果,各城市提前採取應急管控措施,有效緩解了氣象條件不利造成的空氣質量污染加重趨勢。
在環境執法方面,各類跨區域聯合檢查也在同步進行。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打好移動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規范和提升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管理水平,成都與德陽市積極對接、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率先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機動車檢驗機構聯合檢查試點工作﹔來自成德雅眉資五市的執法機構人員,聯合對排污企業進行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下一步,類似的聯合執法還將持續開展,我們將探索形成長效聯動工作機制,助推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該負責人表示。(成都日報記者 繆夢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