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書畫大展展現成都的幸福美好生活

正在成都紅倉101藝術館舉行的成都市成華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書畫展《花重錦官》——觀世·書意·喊荷蔡寅坤書畫大展即將於本月21日閉幕。
12600平方米展廳、400幅書畫精品力作……著名大寫意畫家蔡寅坤汲取天府文化的養分,用筆墨為觀眾們呈上了一場視覺盛宴。開展一個多月來,此展已成為本土書畫藝術界的一次標杆性事件,吸引著全國的書畫名家、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在1個多月的展覽時間裡,有近20萬人觀展。
據了解,此次展覽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文聯、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都市文聯指導﹔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提供學術支持﹔由中共成華區委宣傳部、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四川省中國畫學會主辦,成華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成華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承辦。
A
近20萬人觀展
全國各地藝術迷紛至沓來
成華區深度挖掘梳理和轉化利用“大熊貓”“大樞紐”“大文創”“大都市”等特色文旅資源,展現“工業老記憶、文創新高地”的華麗蝶變,塑造“東郊文創”品牌。
此次展覽在成華區紅倉101藝術館舉行,展覽也是該藝術館的開館展。簡約寬闊的展廳展陳空間與蔡寅坤豪邁大氣的作品稱得上是絕配。觀眾一進入展廳,層高15米,面積12600平方米的空間裡,大畫幅作品依次懸挂,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展覽全面梳理了蔡寅坤從藝以來的藝術經歷和心路歷程,以對比交錯的方式,一方面展出了蔡寅坤近年來創作的新作,也有從藝之初的藝術探索。《高歌入雲霄》《葵花朵朵向陽開》《喊荷》等作品展現當今的和諧幸福生活,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祝福。而臨恩師趙蘊玉先生的墨荷等作品,則是向觀眾展現了其水墨荷花技法的成熟與轉變。
“我們已經是第4次來看展覽了,每一次看這些作品,內心都有不同的感受。”家住少陵路的馮女士是一位書畫愛好者。展覽開展1個多月來,她已經先后4次約著書畫班的朋友來參觀展覽。像馮女士這樣熱情的觀眾可不在少數,此次展覽吸引到深圳、廣州、北京、連雲港等全國各地的粉絲紛至沓來,不少藝術迷一進展廳就在裡面待上大半天,沉浸在作品中。在記者觀察的時間裡,還有不少觀眾站在作品前長時間駐足欣賞,因作品所帶來的震撼,甚至讓他們熱淚盈眶。
B
書畫藝術界強烈關注
堪稱四川美術史上規模最大個展
此次展覽不僅是現場觀眾的視覺狂歡,更引來書畫界、評論界的強烈關注。
在評價蔡寅坤的作品時,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著名畫家魯慕迅評價說,畫畫既不重復別人,也不要重復自己,今后還要不斷地探索新路。看了蔡寅坤的畫之后,覺得他的畫風在中國是獨樹一幟的,甚至在全世界也是獨立的風格。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專委會委員張景岳評價說,蔡寅坤的作品很能夠代表這個時代的氣息,看了他的畫之后,我覺得蔡寅坤很有希望,我們希望他成為21世紀代表性的畫家,代表性的書家。”
“此次蔡寅坤個人畫展規模大、手筆大、氣象大﹔展覽近400余件,展出面積數萬平方米﹔此次畫展多為巨作,堪稱四川美術史上規模最大的個人藝術展。”談及此次展覽,著名美術史家、四川省博物院首席專家魏學峰認為,蔡寅坤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大寫意畫家。
對於蔡寅坤作品中的大,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美術理論研究室美術評論家、畫家康征評價說,蔡寅坤是優秀畫家當中的代表人物,“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這個‘大’來自他的心胸,來自他的心懷,隻有博大的心胸才能畫出這麼大的畫。所以說在創新的藝術世界當中,蔡寅坤先生深入生活,歷練自己,觀察社會,描繪現實,在不斷的自我訓練當中鍛煉了一種胸懷。因為他有了這種大的胸懷,所以說他才有大的格局。有了這麼一個大的格局,才形成了這麼一個繪畫。他的繪畫當中的大,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大筆揮寫的結果,實際上是他心胸的一個展露。”
提到蔡寅坤的獨特藝術風格,著名藝術評論家周韶華指出,蔡寅坤的水墨重彩藝術是忠於繪畫性的,他的筆墨、形體、符號、構成,既根植於傳統,又不同於傳統,形成了他的獨特風貌。在他的畫上我們依稀可以看到“青藤白陽”的張狂氣度、“八大山人”的形體符號、“苦鐵”的金石味道,以及齊白石的民間色彩、潘天壽的奇崛構圖、崔子范的朴拙趣味、張大千的潑墨潑彩。
中國著名花鳥畫家,原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高卉民頗為感慨,這次受蔡寅坤約請,從哈爾濱來參加展覽會,他談道,“我也畫大寫意花鳥50年了,教了40多年的書。當我走到最大的那張作品面前的時候,我真是有些驚呆了。我這輩子是沒畫過那麼大的畫。那麼大一個氣場,能把他的心境,把全部的精華融到繪畫裡面去,他這幾十年的努力都傾注在他的畫作裡面來了。”
成都畫院原副院長、藝委會主任委員葉瑞琨則對蔡寅坤交口稱贊,這個場地好像就是給蔡寅坤的畫准備的,他的畫是寫出來的,“在他20多歲畫展的展覽作品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在書法上下透了功夫的。他畫的荷花裡面,這個荷葉是紅顏色的,其他的人我看沒有誰敢這樣畫,但是蔡寅坤把民間的色彩吸收了,用到文人的精神上了,這個是很難得的。”
雖然蔡寅坤謙虛地表示“書法是滋養自己的繪畫,他是書法的票友”,但談及蔡寅坤的書法,著名書法家曾翔評價說,蔡寅坤的書法與繪畫創作完美地契合。喜歡他的畫,獨樹一幟﹔也喜歡品他的字,他的書法在古人碑帖中學習,進而尋找到自己的創作風格,作品耐人尋味。他找到了用筆的規律,找到了書法的根。蔡寅坤的書法有著鮮明的碑味,追求碑的那種風蝕日晒、蒼茫古朴的感覺,追求碑的那種金石氣,呈現出斑駁蒼茫、厚重內斂的線條質感。蔡寅坤書法作品的風格應該是與他的經歷有關,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去把握創新的度:大膽探索,密中求險,保持自己書風的文氣。
C
將生活融入創作
用藝術作品展現天府文化魅力
“這次展覽是我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的小結,也是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展現。”蔡寅坤感慨道,他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滋養著他的藝術創作,是他作品的靈感源泉。他說,成都歷史底蘊深厚,同時也是一個富有創新創造精神的活力城市,能夠吸引來人、留得住人。特別是對於一個畫家而言,這裡更是一個心靈之居。
被杜甫用一首首傳世詩歌贊頌過的天府之國,文氣源遠綿長,美感生生不息,滋養了無數文人墨客、藝術名家,也同樣滋養了蔡寅坤的大寫意花鳥藝術。荷塘、月色、鳥語、花香……他將自己對這座城市的愛與觀察,一點一滴融入了自己的大寫意花鳥藝術創作,也融入了他的生活體驗和藝術思考中。
蔡寅坤告訴記者,成都正在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人們平時走的路都是綠道,多了風景,這種感覺特別唯美。“綠道就相當於把一些‘多余’的空間,做成‘文玩’,讓老百姓有‘讀’的,有看的,有耍的。”他贊嘆道,成都的綠道將小區和花園直接連在了一起,那麼城市和公園也就聯系到了一起。“城市就相當於是一幅大寫意,一張構成作品,它有大美的一面。你生活在這個城市,你就能感覺到這個城市的文化。”他希望不斷用筆墨來展現生活中的唯美,展現生活在這個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的幸福。
雖然這場規模宏大的展覽囊括了蔡寅坤創作跨度近40年的約400幅作品,他依然不認為這是一場“回顧展”——“現在就回顧的話,是不是讓人感覺我年紀太大了?”他笑著說,他不要回顧,而要繼續將自己的藝術世界拓寬、加深。“等這場展覽結束后,我計劃畫一個人物系列,都和人的品質相關,畫上12張,讓作品展現天府文化的魅力。”他透露道。(成都日報記者 王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