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國內首個楊房溝水電站提前半年並網發電

2021年07月01日07:4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楊房溝水電站提前半年並網發電

  六月三十日拍攝的雅礱江楊房溝水電站大壩。蜀道集團供圖

  項 目 提 速

  6月30日,國家清潔能源重大工程、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EPC水電項目——雅礱江楊房溝水電站首台機組並網發電。

  楊房溝水電站位於涼山州木裡縣境內的雅礱江中游河段,壩高155米,電站總裝機容量15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約68.56億千瓦時,工程總投資約200億元。

  楊房溝水電站的並網發電,對水電市場轉型升級,優化四川電網電源結構,助力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受電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涼山州脫貧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發電量足夠544萬輛電動汽車每輛行駛1萬公裡

  四川電網水電比重大,多為徑流式水電站,水電豐、枯出力變幅較大,易引起季節性缺電。而楊房溝水電站單獨運行時具有日調節性能,與兩河口水電站聯合運行時具有年調節性能。通過兩河口水庫的蓄豐補枯、聯合補償調節,楊房溝水電站平枯期電量將達到30.9億千瓦時,佔多年平均發電量的45%,水量利用率大幅提高。

  楊房溝水電站4台機組全部投產后,其每年發出的清潔電能相當於西藏2018年的全社會用電量,足夠544萬輛家用電動汽車每輛行駛1萬公裡。每年貢獻的綠色電能,相當於節約標煤消耗約2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7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4萬噸。

  雅礱江公司全面負責雅礱江梯級水電站的建設和管理,在雅礱江干流規劃開發22級水電站,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楊房溝水電站是雅礱江中游第一個投產發電的梯級電站,“龍頭”水庫兩河口水電站也將於年內投產發電。楊房溝水電站首台機組發電后,雅礱江公司已投產水電裝機達1507.5萬千瓦,超過雅礱江流域規劃水電裝機的一半。

  我國首個採用EPC模式建設的大型水電站

  在我國百萬千瓦級水電項目中,雅礱江公司率先在楊房溝水電站採用EPC(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建設,把設計、科研、施工單位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整合資源。

  傳統水電建設管理模式,設計是上半場,施工是下半場,無形中“延長”了建設周期。而EPC模式需要總承包團隊“全場跑”,設計、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同工作,將設計單位技術優勢和施工單位的現場經驗、設備資源充分整合,共同服務工程建設,助推設計、施工單位更有效溝通,減少資源、時間部分浪費,突破了傳統模式資源分散、關系復雜、責任模糊、工程投資難以控制的組織形式,實現“降成本、補短板、提品質、增效益”的目的。

  以地下廠房建設為例,一般同等規模的水電站地下廠房開挖、支護最快需 30個月,而楊房溝水電站通過設計與施工多方面深度協同融合,隻用了26個月就完成了地下廠房的開挖、支護。電站開工以來,工程建設安全和質量“零事故”,較合同工期提前近1年下閘蓄水,提前6個月機組並網發電。

  楊房溝水電站EPC模式產生了“1+1>2”的效果,創造了多個國內首次:首次研發大型水電工程EPC模式大壩智能建造質量智慧管理系統,首次在大型水電工程總承包建設期實施全范圍、全過程設計監理,首次建立了大型水電工程總承包完備、高效、可靠的設計監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等,對未來我國水電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工程帶動投資超75億元

  楊房溝水電站庫區所處的涼山州木裡縣和甘孜州九龍縣,是經濟欠發達的民族地區。電站建設迅速提高當地第二、三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優化當地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過去5年間,楊房溝水電工程帶動投資超過75億元,採購當地建材超過6億元。

  楊房溝水電站的建設也使電站周邊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電站建設前,當地僅有簡易的林場道路和依附於雅礱江邊懸崖絕壁的羊腸馬道可供通行。現在,一條全長91.3公裡的三級公路(卡楊公路)連接電站對外公路直達西昌。

  木裡縣縣長伍鬆說:“楊房溝水電站的開發,讓麥地龍鄉在短時間內通上便捷的水泥路。現在沿線幾個鄉鎮每年四五千萬產值的鬆茸可以非常方便地送出去。”(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欣憶)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