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眉山好儿郎,边陲缉毒殇!白建刚烈士的热血征程

2025年10月01日19:30 |
小字号

白建刚(1971.9--2007.3),中共党员,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云南保山边防支队龙陵边防大队副大队长。

2007年3月25日,白建刚带队侦办贩毒案件时遭遇毒贩武装袭击。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局势,他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掩护战友撤退,身中数弹壮烈牺牲,用生命与鲜血践行了公安边防精神的真谛。

农家少年:志存高远

1971年9月,白建刚出生于眉山的普通农家。质朴的父母、良好的家教、和睦的家庭成就了他勤劳善良、好学上进的优秀品质。

从小有志向。上小学时,白建刚痴迷于赵一曼、黄继光等英雄题材小人书,立志“长大了一定要当兵,还要当英雄”。为练就参军的好体魄,他每天往返16里山路上学,还给自己定了“步行时间只减不增”的规矩,风雨无阻。

懂事勤快。15岁那年秋收,哥哥姐姐在外务工,8份承包地的农活让家人犯了难,白建刚成为家里的“全劳力”。天不亮就下田割谷子,手磨破血染红镰刀,收完的稻谷全靠自己搬回家。深夜收工后,还不忘看书学习。

孝顺善良。儿时起,白建刚就懂孝亲之道。刚入伍时,他每月只有十几元津贴,仍要挤出一部分贴补家用。后来,有了固定工资,他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全部责任,每月按时寄生活费,还鼓励、资助盲人二哥谋生路。每次探亲,他总抢着干农活、做家务,是邻居们称赞的“好儿子”。

军营成长:好学上进

1990年3月,白建刚“当兵报效祖国”的志愿得到了家人支持,应征入伍。临行前,他立下誓言:“决不为父母家人丢脸,一定为眉山人争光!”

因家庭条件有限,白建刚只读完初中。入伍后,他每月津贴除贴补家用外,多用来买书自学。新兵训练时,他刻苦钻研每一个科目,考核全优。他一有空就自学,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完成了高中课程。他的勤奋上进,很快得到部队领导的认可和战友的敬佩。1991年9月,光荣入党。1992年7月,考入武警昆明边防指挥学院。1994年,他从农家少年成长为合格的边防军人。

履职尽责:廉洁无私

从2000年3月到2007年3月,白建刚先后任保山边防支队东风桥公安检查站站长、龙陵边防大队副大队长。他驻守的区域,是缅甸通往保山的重要口岸,也是国际贩毒分子的“必经之道”。只要他稍微“松松手”,就能靠“关照”快速致富,但他始终守着“底线”不松劲。

刚任站长时,就有人带着10万元现金找他“通融”,被他严厉拒绝。此后类似的诱惑从未断过,他都坚持原则,坚守防线。他时时警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祖国人民给的,要站好岗、放好哨、缉好毒,决不能让一克毒品从边防站溜过。

有一天,白建刚妻子在家,一个自称是白建刚熟人的男子来访,放下一个大包就走了。妻子马上给他打电话说了此事。正在外执行任务的白建刚叫妻子立即将来历不明的包送到支队。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大包现金。他用对家人的严格要求,筑牢了抵御诱惑的“廉洁防线”。

在云南保山炎热的气候里,白建刚家没有冰箱、没有空调。他的工资除了供养父母,还要维系一家三口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简朴。18年的军旅生涯,他手握执法权,面对数十万的巨款诱惑从不动心,甘于清贫,不贪不义之财。这就是我们的缉毒英雄、共和国优秀卫士、党员楷模!

缉毒先锋:血洒疆场

白建刚工作繁重辛苦,充满危险,但他从不退缩,始终站在缉毒一线。2000年以来,他在生死考验面前意志坚定、指挥有力,直接和间接参与组织指挥侦破贩毒案件164起,缴获海洛因24.1799万克,抓获犯罪嫌疑人268人,缴获各类运毒工具车12辆,为禁毒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3月25日凌晨4时,负责侦破“2007·3·13”贩毒案件的白建刚,带专案组到达云南省盈江县,在支那乡白岩村月亮石丫口国界线我方一侧200米处设伏。当日14时7分,3名缅甸人越境接头,境外另2人背毒品入境。在交接过程中,专案组发现毒贩有枪,迅速出击,并与其激烈搏斗,抓捕其中3人。此时,隐藏在外围的毒贩突然用冲锋枪和手榴弹袭击专案组人员。专案组迅速还击,交火中白建刚不幸中弹。他虽身负重伤,仍英勇战斗,最后光荣牺牲。

2007年3月,公安部边防局授予“革命烈士”称号。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缉毒英雄”荣誉称号。11月,公安部追记一等功。

来源:史志眉山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