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巴山大峡谷的文旅融合实践
“经过精心策划与紧张施工,我们的大象洞景区实现了提档升级,巧妙地将自然景观、巴文化故事与现代声光技术融为一体。这使得游客在探索溶洞的同时,能够沉浸式体验巴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旅,领略‘可以穿行的巴人史诗’。”近日,达州市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程设备部的何抒芮介绍。
踏入改造升级后的巴山大峡谷大象洞天,五彩缤纷的灯光与奇特的钟乳石交相辉映,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众多新型声光电设备的引入,打造出更加沉浸式、视觉效果更佳的体验场景。
在光影交错的大象洞打卡,感受桃溪谷的宁静与清幽,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赏《梦回巴国》大型情景史诗剧,体验当地土家族的婚俗文化……国庆假期何不前往巴山大峡谷,去感受那独一无二的秀美人文风光呢?
生态秘境 让山区美起来
行走在桃溪谷,巴人穴居、鱼泉栈道、暗河飞瀑、奇石褶皱让人惊叹,还魂草、龙须草、红豆杉以及阳鱼、斑鱼、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令人称奇。山中溪水潺潺,安静静谧,走累了,可在洞穴喝咖啡歇脚,也可乘坐缆车一览美景。

桃溪谷·珠帘瀑布。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景区讲解员谢加润介绍,巴山大峡谷被誉为“中国巴文化之乡”“天然褶皱博物馆”“大巴山生物基因库”。这里生活着1300余种动植物,包括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以及林麝、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

桃溪谷。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我们这里的峡谷深邃、山峰陡峭、溪流清澈、瀑布众多,仙女岩、大象洞天、关谷锁潭、珠帘瀑布等自然景观和巴文化传说,为景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谢加润表示,景区保留着最原生态的“巴风土韵”活态体验场景,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巴人祈福、土家婚嫁、摆手舞、车车灯、薅草锣鼓等文化体验,沉浸式感受巴土风情。巴山大峡谷以山水为形、以文化为魂,为游客们打造一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难忘之旅。

《祈福巴山 万物共生》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如何让景区吸引更多游客?达州市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庆透露,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景区精心策划了“四季主题游”。结合不同季节的特色,设计了多种游玩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春季,游客们可以参加“赏花徒步节”;夏季,迎来“漂流避暑季”;秋季的“彩林摄影赛”让摄影爱好者们一展身手;冬季的“冰雪嘉年华”则让游客们在冰雪世界中感受冬日的欢乐与浪漫。

桃溪谷。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此外,陈国庆提到,景区还推出了“巴人研学游”,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比如在探索溶洞时了解地质知识,亲手织锦体验非遗的魅力,以及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独特文化 让游客留下来
巴山大峡谷景区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的巴文化。景区位于川渝陕结合部达州市宣汉县的东北边缘,是巴文化重要发祥地,也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
宣汉县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规制等级最高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是距今53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如何将巴文化向世人彰显,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当地在积极探索。
今年8月 ,《梦回巴国》的全体演职人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一个月演出22天,游客们争相购买门票,只为一睹巴文化的魅力。

《梦回巴国》剧目。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在巴山大峡谷的梦回巴国剧场,一场名为《梦回巴国》的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通过六个章节——天机初启、巴王降世、迁徙征途、战火燃情、天地悲歌、梦回巴国,生动地叙述了古老巴国从诞生到灭亡的传奇历史。该剧以巴王与湘君之间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为核心,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亲历巴国的爱恨情仇。观众可与男女主角一同经历从万丈高崖跌落的惊险、穿越翻腾云海的刺激,以及在千米高空自由滑翔的畅快淋漓。
观看情景剧后,走出剧场还有更多的惊喜。绚丽的水舞灯光秀、热情好客的篝火晚会,还有微风拂面鸳鸯廊桥上的婚俗表演,景区将土家婚俗转化为特色文旅产品,成为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沉浸式巴山土家婚俗非遗秀。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吉时到!走哦,我们去接幺妹儿咯——”在9月举办的“巴风賨韵·安逸达州”活动中,巴山大峡谷的摘月廊桥·白虎广场,回荡着铿锵的锣鼓声和欢快的唢呐声。一支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护送着装饰华丽的大花轿,整齐地行进。在“巴风土韵・喜嫁千年”沉浸式土家婚俗非遗秀的表演现场,游客们深度体验了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

沉浸式巴山土家婚俗非遗秀。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我们邀请游客来担任新郎新娘,沉浸式体验土家族婚俗文化。”106名本地村民与2名文旅职工联合呈现,将幸福和欢乐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沉浸式巴山土家婚俗非遗秀。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在巴山大峡谷的景区,薅草锣鼓、土家摆手舞、土家婚俗非遗秀等实景演艺的文旅大戏,不仅带动景区门票收入稳步增长,还创造了数百个“群演”岗位,让白天干农活、晚上参加表演成为当地村民的生活新常态。
旅游经济 让村民富起来
“随着景区的火爆,我们的日子也跟着兴旺起来,酒店的年收入轻松突破百万元。”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的渡口土家族乡,民俗酒店和特色餐饮一应俱全,游客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根据渡口土家族乡政府的统计数据,得益于巴山大峡谷景区的繁荣,当地243家民宿和客栈直接促进了8670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相比2018年增长了5倍。文旅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渡口土家族乡的甘溪村,村民经营的民宿不仅舒适,地道的土家菜肴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漆树土家族乡的朝阳村,凭借景区环线的地理优势和凉爽的气候,发展成为民宿聚集地,并荣获“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称号。
杨正见,一个在外打工十年的返乡者,是这一变迁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他看到家乡的变化,决定和妻子一起将自家房屋改造为“夏日的凉风”民宿。如今,每年的营收接近30万元,“既能赚钱又能陪伴家人,这比在外漂泊要好得多!”

巴山云顶度假区民宿。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自2024年起,位于渡口土家族乡的“桃溪别院”土家风情民宿,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总是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投资1500万元的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成功转型为民宿,70间客房的年营收已超过313万元,当地3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保洁员王大姐的月薪现在是2800元。她表示:“过去主要依靠耕种和打工,收入并不稳定,现在在家门口工作,幸福感大幅提升。”

桃溪别院。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近年来,巴山大峡谷的运营机构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积极引导农户将景区内的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分红,实行“保底分红、上不封顶”的持股分红机制。同时,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机遇,借鉴浙江“东海云廊”的成功经验,巴山大峡谷成功打造了具有特色的亲水走廊,其中“桃溪泉水漂流”等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景区的亮点。

桃溪谷·桃溪泉水漂流。巴山大峡谷景区供图
“目前,巴山大峡谷的5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待西渝高铁樊哙站于2027年建成通车后,重庆、西安方向的游客将能够实现‘1.5小时抵达’,而成都方向的游客到达时间也将大幅缩短。”陈国庆透露,目前正致力于完善旅游产品,重点发展水上项目、徒步项目、康养避暑项目,旨在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前来体验,确保游客们满意而归。
对于巴山大峡谷景区而言,冲刺5A级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荣誉标志,而是为了让景区及周边乡镇的居民能够更稳定地从事旅游业——景区环境更好了,前来旅游的游客更多了,村民“荷包”也更鼓了。(仲梓楠参与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